教材教学|《老人与海》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第三部分教案
 
  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学佘洋洋   来源:语文在线高中版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阅读《老人与海》的第三部分,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
 
  2.带领学生通过梳理主人公桑地亚哥的内心独白,体会这一人物形象。
 
  3.通过桑地亚哥的人物形象,带领学生探讨英雄的内涵,失败与成功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重点:
 
  1.阅读《老人与海》第三部分,体会桑地亚哥人物形象。
 
  2.在理解桑地亚哥人物的基础上,领略英雄的内涵,体会失败与成功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工具:
 
  板书与ppt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预习作业:
 
  1.仔细阅读《老人与海》的第三部分,并完成下列表格。
 
  老人与鲨鱼的搏斗
 
  2.划出桑地亚哥与鲨鱼搏斗场面中,你最喜欢的部分。
 
  (二)导入:
 
  《老人与海》这部作品是美国作家海明威在他53岁的年龄写就的,其后的一年,被授予了诺贝尔文学奖。关于这部作品,每个人读完都有自己不同的感悟。海明威是如此评价他的作品的:“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
 
  1.第一阶段——梳理《老人与海》第三部分情节。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继续走进《老人与海》这本书。翻到第三部分。首先,请一位同学来完成我们昨天布置的表格作业。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具体过程。
 
  那么我们按照时间顺序将这个表格填写完整后,我现在找一个同学来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一下《老人与海》第三部分的情节。
 
  (老人勇斗五波鲨鱼,大马林鱼只剩骸骨)
 
  所以,如果我要给这个部分加一个小标题的话,你会怎么加呢?
 
  (斗鲨)
 
  2.第二阶段——体会桑地亚哥的人物形象
 
  (1)请同学们找出桑地亚哥与鲨鱼搏斗场面中最喜欢的部分,大声朗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例如:老人丢下钓线,一只脚踩在上面,把鱼叉举得尽可能高,用足力气,加上刚刚刚鼓起的劲儿往下刺去,刺进了大胸鳍后面的背部,那胸鳍耸起在空中,跟老人的胸部一般高。他感觉到铁尖已经插进去,便倚在鱼叉上,借着浑身的重量,把鱼叉又往里插。)
 
  (2)桑迪亚哥这位老人,五次与鲨鱼过招,杀死鲨鱼、打退鲨鱼,他凭什么做到的呢?从原文哪里看出来?
 
  丰富的钓鱼经验与一流的钓鱼水平
 
  战胜自我弱点的刚强不屈的意志品质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它们准已咬走了四分之一的一一条鱼了,而且是最好的肉,但愿这一切都是一个梦,但愿我从来没有钓到它……我不该离岸那么远……老头儿,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你能做什么”;“我太老了,没法用棍子把鲨鱼打死。但是,只要我还有桨、还有短棍、还有舵柄,我就要试一试。”;“同他们斗,我会一直斗到死。”“我希望不必再搏斗了,我多么希望不必再搏斗了。”)
 
  所以桑地亚哥不是从头至尾,一直的刚强不屈,毫不退缩。他也有怯懦的时候,他也有想要彷徨、恐惧的时候,但是最终他都没有让怯懦、彷徨、恐惧占据上风。他靠着自己更为强大的顽强不屈的精神,战胜了鲨鱼,也战胜了自己。
 
  硬汉或者英雄并等于莽夫或者匹夫之勇者,他们往往也心怀恐惧。虽然心怀恐惧,却并不退缩,战胜自己的恐惧,勇于接受明明会打败自己的自然或者社会挑战,这才是硬汉或者英雄。英雄并不是天生的勇气者,而是后天的自我战胜者。
 
  3.第三阶段——体悟英雄的内涵,分析成功与失败的辩证关系
 
  (1)可是,当桑地亚哥战胜了五波鲨鱼后,原文却说:“他知道,他终于被打败了,而且一点不就的方法都没有”,老人失败了吗?你怎么看待?
 
  (如果站在功利世俗的角度,以是否捕到鱼作为标准,那么老人是失败的。因为他捕鱼再次失败了;可是如果站在人类精神价值的角度来看,老人把自己的刚强不屈的品质打磨得熠熠生辉,这种品质,才是人类最为可贵的地方。正如心理学家阿德勒所言:“我们的经历不会决定我们,我们所赋予这些经历的意义才会决定我们。”)
 
  (2)所以,我们也可以称桑地亚哥是失败的英雄。那么,结合我们的日常经验与阅读体验,你们还有没有别的类似于桑地亚哥的“失败的英雄”呢?
 
  结合上次学生的作文素材,让学生猜猜他是谁。
 
  陈昊晖:是啊,他在哭啊!他为何而哭呢?我从头弹起,细细听着。我听见了一个身高八尺,金戈铁马的大将,大笑着唱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为了身后的一方水土浴血奋战;我听见了他的精忠报国,他对敌人的怒吼;我听见了战马的嘶鸣和军人的呐喊,直上云霄!最后……我听见了皇帝的一声“其事体莫须有”。一句莫须有何以服天下!他一生抗金,战功赫赫,为了国家和民族,冲锋陷阵,最后竟因莫须有的一个罪名被庸君处死!
 
  张蕴驰:他生活在腐败的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世界中,可真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他在一个角落中安静的坐着,不一会儿,一个锦衣华服的男人走了进来,他沉默片刻,启唇说道:“把你事宋的忠心来事我,当封你为垂相。”他冷冷一笑,缓缓站起了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直视着忽必烈:“天祥为宋朝宰相,岂能事二姓?愿赐之一死!”他行刑那天,态度从容,问市人哪个方向是南,市人指出后,他向南再拜后说:“我的事办完了。”那个他,用鲜血书写自己的赤胆忠心,最终,与自己守卫的国家葬在一处,沉眠于此。
 
  ……
 
  (3)看着以上这些人物,你对成功与失败又有了怎么样的认识呢?谈一谈。
 
  《孟子·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让我们赋予时光,我们最珍贵的品质;而不去过分期待时光最后的结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