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选读原因
1、图文并茂,故事性强
2、从不同角度,精彩剖析“打架”,引发孩子深度思考。让孩子们在欢乐、轻松的氛围中正视打架的“好”与“坏”
02
文本解读
精彩剖析“打架的艺术”,不但很爆笑,还很有哲理呢!操场上、教室里、运动场,不管在哪里,只是一个不对劲的眼神或小动作,竟然就打起来了!哎呀,孩子们为什么老是动手动脚呢?大人常常忘了自己小时候也曾调皮过,哪个孩子没打过架呢?本书用了不同的角度,好玩又不说教,引发孩子思考,在大人面前说出真心话,而不只是说出大人想听的答案。
03
阅读策略
1、猜测与推想。巩固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所学的基本预测方法。
2、学会观察,书中的图画有许多关于神态及动作的细微变化,可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并揣摩人物心理活动。
04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理解力、感受力、想象力以及表达能力。
2、学习猜测,根据图片进行大胆预测。
05
教学过程
一、导入绘本
1、孩子们,想不想听高高老师小时候的故事?高高老师有个年龄相仿的弟弟,小时候,因为许多鸡毛蒜皮的小事,没少打过架,当然,最后认怂的都是我弟弟。高高老师也想了解一下,你们有没有打过架?谁来分享一下自己打架的经历。
2、组织教学:
投影显示:1、自己回答问题要积极举手。
2、别人回答问题要仔细倾听。
这是我们共同的约定,我们一定记在心上,做在行动上哟。孩子们,你们能说到做到吗?
二、出示封面,激发兴趣
过渡:有一个小朋友也爱打架,我们有请他闪亮登场。
1、观察图画,请学生猜想:
封面上的主人公怎么了?仔细观察这个男孩,你看到了什么?再认真看他的表情,你感受到什么?
小结:封面主人公受伤了,从鼻梁贴着创口贴、脸上又是指头印又是铅笔痕、胳膊缠着绷带、衣服被撕破的狼狈小孩,可是他竟然在豁牙漏齿地咧嘴笑,满足的样子就像刚踢完一场足球赛。
2、观察标题,请学生预测:
大屏幕显示书的封面,引导注意观察红色字体(打架),看到这个题目《打架的艺术》,你想知道些什么?
三、共读绘本,理解打架的“艺术”
1、打架之文化
观察图画,你能看懂什么?
引导观察,得出结论:从有人类的那一天起。就算不知道第一次打架的人长什么样,也可以猜到打架的原因—画面中两个站在长毛象脊背上的人手挥大棒,争夺着对长毛象的所有权。再看比人类体型大百倍的长毛象飘来睥睨的眼神:这两个小不点竟然想占有我!
师过渡:其实,远古时代就已经有打架啦!人们总是因为意见不合而打架,可是通常什么都还来不及说就打起来了,根本不可能弄清楚原因。莫名其妙的开始打架,不知道事情开始,说明我们的打架不够艺术。下面咱们来瞧一瞧这图中两位小朋友不够艺术的打架是怎样的?
2、打架之“无厘头”
引导观察:人物神态、动作,猜测人物心理活动。
(1)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相机引导发现图画中男孩眼神、嘴角之变化……)
(2)教师小结:小朋友真了不起,看似简单的一幅画,我们却读懂了这么多深刻的含义。
3、打架之规则、作用
师过渡:人们常说,国有国规,家有家规,动物园里有乌龟。哈哈,其实这真正的打架也是有行规的,爸妈总说,不听话的孩子才动手动脚,其实不然,大人的打架是讲究艺术的,比如说踢足球球时也想把对方压制住啊,他们只是换了种打法,用拳击或者是摔跤。那么大人这些有艺术的打架,小朋友有没有留意到有哪些规则?
生自由回答,再观察绘本,得出结论
敲黑板划重点:
师小结:所以,小朋友,你们瞧,打架的艺术可有讲究,同时对人的好处可是多多,一起去看看吧。
下发学习单,小组合作完成表格任务:
打架的作用
1
活动手臂关节,伸展腿上肌肉
2
加速血液循环,充饱肺部氧气
3
测试胃的承受度及裤子的松紧度
4
痛痛快快打一场,相当于一次全身锻炼
师小结:你认为还有哪些好处了?是啊!在我们的眼中,“打架”其实是一种善意的打闹,正所谓中国有句古语“不打不相识,”在我们此篇绘本当中,作者对打架有着不一样的可爱见解,小朋友们可以继续去读一读,了解我们作者笔下可爱的你们。
四、了解作者
这么有意思的绘本是谁写的呢?这本书的作者是(意大利)大卫.卡利,是欧洲最具创造力、最受欢迎的插画作家之一。卡利用他独特的幽默感,创作了一个个轻松中带着细腻感情的故事,下面跟小朋友们推荐几本关于他的精彩绘本故事,相信你们读后又有不一样的感受。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