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项链》的艺术特色

  浅说《项链》的艺术特色
 
  陕西师大文学院教授马家骏
 
  莫泊桑的《项链》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小说。近百年来,它之所以备受欢迎,读者不衰,当然,首要在于它的思想内容深刻,有教育作用。它通过一个追求享受、梦想过豪华生活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的故事,尖锐的讽刺了资产阶级爱虚荣的思想。同时,也是由于这篇小说艺术性高,技巧精妙,给人在写作上以许多启发与借鉴,所以为人们所赞赏。
 
  在艺术性上,《项链》突出的成就之一,是它的情节的提炼与安排,可谓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整个小说曲折起伏,回旋跌宕,情节发展自然而突兀,朴素而新奇。用得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衬”的话句来比况。
 
  在开始的交代环节里,《项链》充分铺叙了路瓦栽夫人的现实生活与梦想生活之间的矛盾,展示出她“伤心、悔恨、失望、困苦”的心境,为后来的借项链、丢项链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正因为这是一个酷爱虚荣的女人,所以才会发生后来的—连串事件。情节的构成,生发自人物的性格,故事的发生与发展就有了必然的逻辑性。试看:正在她梦想花天酒地生活而不可得,陷入痛苦之际,丈夫带回教育部长邀请参加晚会的请柬。按说她该解除痛苦了。不然!她只“高高兴兴”拆开信封,而看过请柬后,仍旧是“懊恼”、“不耐烦”、“哭起来”。原来,是她没有漂亮衣服穿。丈夫把仅有的存款拿出来给她做了漂亮的长衣裙,“但是路瓦栽夫人显得郁闷、不安、忧愁。”为什么?嫌没有值钱的首饰戴。这就自然引向借项链的情节。穿漂亮衣服、戴漂亮而值钱的首饰在豪华的舞会上出风头,是她梦寐以求的生活,也是她的思想性格决定着自然要导致出的事情。
 
  “夜会的日子到了,路瓦栽夫人得到成功。她比所有的女宾都漂亮.高雅、迷人”,她狂热而兴奋地跳舞,陶醉得忘了一切。人物高兴到了顶点,小说情节也发展到了顶点。正因为路瓦裁夫人得意忘形,舞得快活,连回家时要披的家常衣服、地位低下的丈夫、破旧的马车都轻蔑,只顾急奔向寓所,所以在迷醉于胜利之中,也就不再留意项链的所在。只是到家后站在镜子前自我欣赏时才发现项链丢失了。情节在这里来了—个突然转折,这不是故意人为的勉强的转折,即它不是为了完成说教任务去安排的.而是人物性格发展与情节发展自然而然造成的。
 
  渡过了豪华生活的顶点,路瓦栽夫人跌进新的更为凄惨的生活之中。要赔别人昂贵的项链,就得用艰苦的生活与劳动去偿还债务。生活在教训她,使“她成了一个穷苦人家的粗壮耐劳的妇女了”。情节如果仅只按这条线索发展下去,那只会形成对女主人公个人的惩罚。莫泊桑的安排情节的技巧是:常常在结尾时,奇峰突起,另辟蹊径,把读者引入别一天地中去。这样,小说也就有了更深刻的意义。试想:在极乐公园里一个依旧年轻美丽的贵妇人,同一个粗壮俗气的平民妇女相遇,后者竟是十年前美丽动人的路瓦栽夫人,二人谈起生活的变幻,原来女主人公十年的寒苦与青春消失,竟是为了只值500法郎的假项链,读者和主人公一起不是都会陷入不同的啼笑皆非的境地吗?女主人公的苦笑与悔恨是在结尾处受作者也是受捉弄的结果。读者的啼笑皆非是受作者艺术安排的感染,并对人物夹杂着讽喻与同情的复杂感情,正是在令人啼笑皆非之中,读者沉浸于小说余味无穷的艺术境界之中。
 
  莫泊桑短篇小说技巧的高妙,更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在很短的篇幅中,却能写出非常典型的人物来。莫泊桑的小说很少说教,作者的思想都是隐藏在人物刻画之中,让形象自己说话的。他写人,写得细腻、深刻,能在篇幅所限制的小天地中,自由驰骋。无论心理刻画、外貌描写、对话.行为动作的描述.写来都栩栩如生,合情合理,有极坚实的生活真实性作基础。
 
  莫泊桑描写人物心理是深刻而细致入微的。就是作者要有所评述与议论,也是化作了人物的内心独白:“她不能够讲究打扮,只好穿得朴朴素索,但是她觉得很不幸,好像这降低了她的身分似的。因为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身份,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唯一的资格”。开头这一段,是作者的评述,也是人物内心的独白。与其说是莫伯桑在说话,不如说是路瓦栽夫人自己在“觉得”,在自言自语。
 
  作者善于在对比之中写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个对比是:一方面极力写现实命活中的路瓦栽夫人“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只得嫁个小职员。她的吃穿住用都不景气:“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三天没洗的桌布”……一切都使她苦恼。另一方面,在对比中写她梦想里的吃穿住用的豪华阔绰而高雅的向往:“幽静的厅堂”“东方的帐幕”“高脚的青铜灯”“穿短裤的仆人”“古式的壁衣”“精巧的木器”“珍奇的古玩”“香气扑鼻的小客室”“精美的晚餐,亮晶晶的银器”“粉红色的鲈鱼或者松鸡翅膀”……莫泊桑用一大堆具体的事物与细节填充了人物的梦境般的内心世界,使我们窥见一个庸俗、求享受、羡慕豪华生活的女人的卑微的灵魂。
 
  莫泊桑把人物写得活灵活现,还在于他善于抓住人物特征,简括几笔勾勒出人物的行为动作、神态表情来,使之生气盎然。路瓦栽夫人的喜怒哀添在莫泊桑笔下全然可感可烛。
 
  例一,路瓦栽夫人与请柬。开始她“高高兴兴地拆开信封”,看了请柬便“懊恼地把请柬丢在桌上,咕哝着”。一个“丢”的动作,一个“咕哝”的表情,把人物由高兴到难受的内在变化揭示了出来。等丈夫解说后,路瓦栽夫人先是“用懊恼的眼睛”瞧丈夫,“不耐烦地大声”吵丈夫,接着“两颗大大的泪珠慢慢地顺着眼角流到嘴角来了。”一怒一哭及其间的迅速变换,使我们看见了她这位因请柬勾起的虚荣心从内到外的思想感情的活动。
 
  例二,路瓦栽夫人借项链。当佛来思节夫人取出一大匣子首饰让她挑时,她“先看了”几副镯子,“又看了。一挂珍珠项圈,随后“又看了”……,她在镜子前边“试”这些首饰,“犹豫不决,不知道该拿起哪件,放下哪件。”读者以为她满足了,其实“她不断地问着”还有些什么?忽然,她发现构成这篇小说线索的那挂钻石项链,“高兴的心也跳起来了。她双手拿着那项链发抖。”项链绕在脖子上,对镜子“出神好半天”。一旦得到借给她的许诺,“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的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这里,先是不断“看”、“挑”,之后,“心跳”、“手抖”、“出神”,再后是一连串紧接的动作:“跳”、“搂”、“亲”、“跑”。把一个爱虚荣、肤浅、轻薄女人的心满意足和高兴到狂喜,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写得真是传神之至。
 
  例三,为赔项链而付出的十年辛苦。作者用洗家什、洗衣、提水(“走上一层楼,就站住喘气”),买东西争价钱等一系列有特征性的细节写路瓦裁夫人的勤俭与劳苦。“她胡乱地挽着头发,歪斜地系着裙子,露着一双通红的手,高声大气的说着话……”,高雅与美丽全不见了。前后对比着描述出路瓦栽夫人另一幅肖像:邋遢、粗俗.耐劳、健壮、不修边幅的劳动妇女。
 
  例四,路瓦裁夫人在公园与佛来思节夫人的对话。路瓦栽夫人看见当年的友人“无限感慨”,她理直气壮地上前去招呼,亲昵地唤“珍妮”!另一个则惊讶。她告知自己的姓名后,佛来思节夫人“叫了”起来,为她的激动表情而怜悯。这一段对话,扣接得很紧地写了下去,不只交代了过程,同时也写了人物。对话中的问答,安排得自然。所表现的路瓦栽夫人,有一股偿清债务后的轻松自得的神情:“……你知道,对于我们这样什么也没有的人这可不是容易的啊!……不过事情到底了结了,我很高兴了。”她还为当初没被认出换了项链而得意。待到佛来思节夫人说明项链是假的,再回头看路瓦栽夫人的得意与白豪,就显得这个人物是多么的可笑而又可怜了。在人物的对话中,显示着双方各自的身分、神精、思想性格,使对话成为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场面之再现,是莫泊桑艺术手笔高明的地方。
 
  末了,莫泊桑小说优美的语言和形式,也是《项链》所具有的一个艺术特色。列夫·托尔斯泰在《<莫泊桑文集>序言》中说:“他也有着美丽的形式,那就是说,他能够明晰、简洁而优美地表达出他所想说的一切”(见《文学研究集刊》).这话也适用于《项链》就是从汉语译文,我们也可以看出《项链》叙述的流畅,描写的优美,概括的周到,用语的简练与准确.这里试举几例,加以分析;
 
  当路瓦栽先生又要安慰妻子,又要花钱不多,允许做一身合式衣服时,夫人“想了几秒钟,合计出一个数目,考虑到这个数目可以提出来,不会招致这个俭省的丈夫立刻的拒绝和惊骇的叫声。”这段叙述和对路瓦栽夫人的内心描写,真是言简意赅到极点了。她“想了几秒钟”,是写其有心计,把聪敏全用在了虚荣上。“合计”出一个数目,这句中的“合计”一词把路瓦栽夫人推到比账房先生还能干的境地。她考虑提出的数目不会吓住对方、遭到拒绝,这是长期观察研究丈夫的秉性所得。她的“提数目”是在进行一场心理战,她提出了“400法郎”,不是一口斩钉截铁地敲诈丈夫,而是“迟疑地”,是被动的,故意吞吞吐吐说的。先说“准数呢,我不知道,不过我想,有400法郎就可以办到。”把人物说话、要钱,转弯子,先抑后扬的精虑的特点,揭示了出来。丈夫听到“400法郎”的数目后又如何了呢?莫泊桑这样写道;“他脸色有点发白了。他恰好存着这么一笔款子,预备买一杆猎枪,好在夏季的星期天,跟几个朋友到南代尔平原去打云雀。”在这里,读者不能不佩服莫泊桑观察生活之深刻、体验人物心境与习性之细腻入微、选择词语表达这一连串生活内容之准确。作者用一个“脸色有点发白了”,表现人物对“400法郎”的惊惧。然而惧怕不是因为要去借,而是已经存放的用途不能达到原定的目的。莫泊桑一些不苟,说明钱是“预备买一杆猎枪”的。“猎枪”是打鸟的。不是打别的鸟,是打“云雀”,而且是到“南代尔平原”上去打猎。打猎要在“夏季”,而且是“星期天”,还同几个朋友一起去。这里,作者不厌其详的聚集确凿的生活材料,写来却如行云流水般,顺畅地用一两句话,就交代得很细致。但是,这却是路瓦栽先生早经盘算,萦绕心际的愿望。放而,一听要400法郎做衣服,不但“脸发白”,而且勾起一串过去设想的未来美景,和这种惬意生活将破灭的苦恼。莫泊桑能把人物日常生活的底蕴和内心世界的隐秘,用明白简洁的语言形式,优美流畅的表达出来,表达得那么自然朴素而毫无刻意要展现生活的那种痕迹,不能不说,技巧着实是不同凡响的。
 
  再看路瓦栽夫人在舞会上的大出风头和会后的寂寞。作者先写道:“她狂热地兴奋地跳舞,沉迷在欢乐里,什么都不思了。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陶醉于成功的光荣,陶醉在人们对她的赞美和羡妒所形成的幸福的云雾里,陶醉在妇女们所认为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这里一连串排比句,把读者带到那想象的景象里:珠光宝气的舞厅,仕女如云;在悠扬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的男女飘然穿梭,路瓦栽夫人的得意神情,满脸春风的娇媚……统统跃然纸上。而这一连串的排比句,却又概括了那么多的生活景象和生活道理(女主人公悟出的道理)。语言简练到了极点。之后,作者写跳舞会后的路瓦栽夫人“想赶快逃走”“赶忙走下台阶”,她同丈夫“在失望中顺着塞纳河走去,冷得发抖”,终于一辆破马车把他们拉到寓所门口,“他们惆怅地进了门。……”这里,描叙的语言在急促推动人物不停地行动,事件、地点不停地在变换。“逃”“失望““惆怅”,这些字眼用得十分惊人;冷得发抖”的细节穿插得真是神来之笔。这就把人物灵魂之空虚,处境的寂寞,心情的茫然凄凉,作了冷竣而尖刻的揭露。语言形式的恰到好处,使小说描写的图景给人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象。
 
  刊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资料》1986年3-4合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