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新教材研讨会心得体会

  响水县黄圩中学曹应锋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
 
  观摩江苏省初中语文名师展示暨新教材研讨会心得体会
 
  学习心得
 
  一、期待常有小激动,疫情防控不误学
 
  说句真心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我们寒假的节拍,驱走了春节的温馨,整天和校领导坚守在学校,值班,防疫,统计数据,各种报表按时间节点,上报。在确诊人数几百成千新增的时候,党中央领导了这场前无先例的防疫阻击战。那时候,我们不仅情绪崩到的极点,而且防控的琴弦也崩到极致。有多少个夜晚,我们都熬过了凌晨一点。说真的,满心还是期待,疫情早些结束,让我们早日站在课堂上,和孩子们快快乐乐学语文。
 
  第一次从响水初中语文群中获得线上语文研讨会活动的消息,就迫不及待的邀请学校学科组的全体同志报名。听说,要签到、考勤什么的,心里一阵小紧张。我们北边学校的联系人是凤凰创一的张磊老师,加微信,发信息,问他如何签到,他说,不用签到,直接听课。心情倍感轻松。那几天的报表,也变得很轻松起来。当然,这里的轻松,还和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成绩显著——确诊几近清零分不开的。再没有比活在节节胜利,充满希望之中给人快乐的了。忍不住,拟个标题——《期待》,打几句油,略表心中的小激动,小憧憬。
 
  期待
 
  总是这般美丽
 
  就像寒冬里含苞欲放的腊梅
 
  期待
 
  总是这般有力
 
  犹如蓄势待发的冬笋
 
  兴奋
 
  总是来得这样不经意
 
  缘是凤凰集团、创一文化联手打造一场线上的语文盛宴
 
  朝阳
 
  洒下一片阳光
 
  照亮了疫情笼罩多日的黑暗
 
  欣喜
 
  众志成城
 
  同舟共济
 
  冠妖折服逸中华
 
  凯乐声声
 
  期待满满
 
  江苏微教育
 
  语文教学新天地大幕徐徐拉开
 
  疫情消散,开学在即,机会实在难得,我决心,把17、18、19这三天的主力时间倾注在观摩名师展示与研讨会活动中,拿起笔,记下名师专家们呕心沥血积聚成塔的宝贵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打开广阔的大门,给我的学生也带来些小惊喜。耶!加油!我对自己说。
 
  二、酿蜜须得采百花,春风十里不须归
 
  三天的展示,研讨,给我的都是激动与神往。首先是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刷新我的眼帘。有着眼于语文阅读教学人文教育的实践范式,有关于七八九年级个别单元的教学设计构思,有单篇文本的示范教学(单篇文本教学涉及面也非常广泛,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言文),设计、教学展示与讲座并举,还有生动有趣的作文教学。其次是丰富的教学形式让人充满学习的期待。有微型课式的直播课,也有师生同堂的实录课,名著导读的单篇示范教学和整本书解读构思展示。每一天,教学内容安排都是打满时间,精彩不断,让你觉得收获满满。
 
  回忆三天来的印象,朱自清的《春》中描绘春花的语句,特别能代表我喜爱与赞美的心情,“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多么让人留恋往返啊!我愿意做一只勤劳的小蜜蜂,酿蜜须得采百花,春风十里不须归。
 
  1.梦回繁华,奏响悠远的琴声
 
  众周所知,古典诗词充满韵律美,却不知绘画之中,也有音乐美。李凤老师在教学《梦回繁华》一课时,抓住文中的“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有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语句,给学生讲解了慢板、柔板、快板、紧板的音乐知识,引导学生结合图画,分析景物布局的特点,人物、景物数量的差异,感受汴京的繁华,创作的奇妙,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李老师将文学与音乐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使人颔首,叫人叹服。私下里想,做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非得学习一点音乐,才叫合格的语文教师呢。要不然,《梦回繁华》的精妙设计,就不能完完全全、原汁原味的品尝到,这样的教学势必成为阅读教学的一个突出的败笔。
 
  2.回忆鲁迅先生,学法点亮孩子的眼眸
 
  韩爱祥老师在教学《回忆鲁迅先生》的时候,围绕如何掌握自读课文的学习方法这个问题,指出要从写什么、为何写、怎样写三个角度去阅读,具体说来,就是抓写作内容、写作主题、写作方法来揣摩文本。韩老师注重学习方法传授与指导,如在阅读中,韩老师提醒学生阅读文章,要关注单元导读和单篇课文的阅读提示,利用导读中的方法,去阅读课文。俗话说,他山石,可以攻玉。语文教师,要时刻有这种意识。韩老师的处理,其实很朴实,但却很实用。
 
  又如,要学会批注。韩老师,不仅指导学生要借鉴课本上的边批,还亲自展示自己的批注,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语文课,常常会出现空洞的提示,告诉学生要怎么做,怎么做,结果学生往往显得茫然。因此,我们要学习韩老师的方法,给学生一个示范,让他知道该怎么样学。
 
  当然,韩老师的教学构思非常完美,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环节,他也能构思的非常巧妙。譬如,他把《回忆鲁迅先生》的导读,设计成“理事情、评人物、品细节、悟情感、明写法”五个小步骤,紧紧围绕自读课文的学习方法:抓内容、明主题、知写法的三个维度展开,带学生走一遍规律的感知与建构的过程。
 
  韩老师的设计内在逻辑非常缜密,他的“理事情”是为“评人物”铺垫的,通过这样的处理,鲁迅先生的形象愈加清晰、丰满起来。品细节这个环节,让鲁迅的精神更加高大,感人,让人对鲁迅油然而生敬意。文似随意情线贯穿,笔法细腻意蕴深长。韩老师十分注重细节的拼读。在这节课的细节品读中,可以窥见一斑:细节描写很重要,细节品读,大有文章可为。
 
  3.水浒传,女人柔美的世界
 
  孙丽春老师以聊天的口吻,把《水浒》女人物娓娓道来,讲出女人和男人之间的纠葛,突出女人的强大,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影响英雄们的命运走向。孙老师将女人们进行分类,突出讲解了三位女巾帼。“谁说女子不如男,何必将军是丈夫”。教者从看图猜姓名,结合身份打扮,分析人物特征,教给学生一个观察、思考、分析、总结的方法,只言片语,都是示之以法。
 
  令人钦佩的不仅是孙老师对三位女英雄的剖析,更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她给我们展示了名著阅读的新思路,可以选点阅读,设计专题阅读。本次教学,她就围绕《水浒传》名著的大专题,提取了《女性形象专题阅读指导》这一专题阅读,可以说,将阅读落在某个具体的点上,指向更明确,发力更集中,饱览全课,确实是给了学生一个深入研读、思考、提升的过程。
 
  孙丽春的教学,善于取点,让阅读更有凭借、给力。譬如,截取人物刻画片段,提取人物个性,抓住了三个女豪杰的凶、美、悍。又选取部分章回,摘取典型语句(段),引导学生剖析三位女将的独特个性,又让学生走了个思考的来回,得益匪浅。
 
  在教学中,适时引用金圣叹等古人点评,也增添了阅读教学魅力,加强了学法指导的示范性。如夹评:独表孙二娘能,不仅向学生潜移默化的学法——批注的指导,也将《水浒》艺术魅力推向高深,吸引学生亲近《水浒》于无形。
 
  最妙的是,孙老师设计的给三个女人喻花的环节。以花为喻,带刺的白玫瑰,花中曼陀罗、霸王花,更让三个女英雄的特点浸人骨髓,叫人拍案叫绝。此外,她还将这些女英雄与其他文学作品中的霍小玉、李娃、崔莺莺、杜十娘等万万千千的传奇女子进行对比、映照,让这些个性鲜明的女人们相映成辉,柔美了文学,绚烂了整个世界。
 
  4.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抒发浓浓的爱国深情
 
  戴银老师,教学现代诗,着眼诗歌的阅读、品味、仿写、创作的科学规律,呈现了整个诗歌的教学总体策略。围绕阅读与写作两大方面,先例教第一段,以表格抓意象,悟诗情,轻巧的把握了诗歌的内容与感情,然后让学生学习有表情的朗读。每一段学习处理又各有变化,第一段教读,给个示例,第二、三段,让学生实践,最后一段又精教。
 
  尤其是最后回归整体文本的朗读教学尤为精彩。赏诵、跟诵、自诵读,发挥了有声教学的情感功效,将爱国深情层层推进,达到喷薄、汹涌,高潮,真是一唱三叹,情难自已。在欣赏名家的示范朗诵,引导学生从停顿、语调、感情等方面去点评,理解与发现朗读的技巧,学习技巧,实现朗读水平的提升。那个视频画面,真叫一个美字了得。那腾空飞翔的和平鸽,辗转于祖国名山大川之中,在《我的祖国》的背景音乐声中,呈现祖国的的昨天、今天、未来的美好变化,声、画、乐,三相映衬,烘托出浓烈的爱国主义深情。最后,师生配乐朗读,将文字化作心声,声、画、乐,情,四相辉映,把教学情节引向高潮。
 
  三、语文教学多智慧,不用斧凿夺天工
 
  5.陋室铭,张扬了参与教学的理念
 
  谷新军老师教学课文《陋室铭》一课时,善于通过朗读、对话,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体味文本。如,他在初读理解环节,采取开火车的方式来翻译课文,探讨陋室不陋的环节,反复让学生寻章摘句,仔细分析,理解陋室景色优美、生活高雅的特点,体悟作者厌弃官场、淡泊名利的精神追求,彰显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从体的教学理念,那俯拾皆是的师生互动,蕴含着设计的精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谷新军老师的朗读指导,融在文本解读之中,不刻意而割裂,显得朴实自然。譬如,提醒学生将写陋室景致的三幅画(指相关的语句)稍作停顿,最后一句要扬上去。然后让学生读、点评、比较读。在读中,交流分享,悄无声息的逼近文章的主旨。再譬如结尾一句“孔子云,何陋之有”一句,谷老师先补充介绍刘禹锡因诗被贬的写作背景,教给学生知人论世的学习方法,又引导学生分析子云亭、诸葛庐的类比所潜藏的内涵,从而感知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怀。然后,大行阅读之法,将对刘禹锡的认知与敬佩,融在有表情的朗读之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可见,谷老师善于讲解,重视方法点拨,讲在该讲处,读在该读时,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者这一教学理念。
 
  6.一颗小桃树,梦中精灵暖天下
 
  《一颗小桃树》是单元中属于自读课文,但是钱文波老师却将这篇课文改为教读课文,这主要缘自于他对这篇文本的价值的新发现。他发现了这篇文章的人文情愫尤其感人,朴实的行文中,寄托了作家对小桃树的深情,而这种深情,来自于作家与小桃树相似的身世与遭遇。在字里行间,渐渐使人明白,小桃树和“我”的个性特征。
 
  如,小桃树生长于墙角,外形瘦弱,孤独无助,饱经磨难,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敢于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而“我”生于山村,怀揣梦想,屡遭挫折,却决不放弃,敢于追求成功和幸福。小桃树,就是“我”的化身,梦的精灵,成功的寄托。
 
  还有一点难以忘怀的是,作者在结课时,还呈现了自己的一首小诗《致小桃树》。诗歌虽小,但却融入了深深的情感,浸入贾平凹先生的一生的追梦的情怀。
 
  一位老师,常常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诗作,又何尝不是写作的示范,一种对真善美教育的潜移默化呢?让我们再来回顾《致小桃树》这首小诗吧!墙角的风雨/或许/是你今生的宿命……
 
  7.巧妙设计巧伏笔,别样仿写显创造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以前教学这段文字,一般多是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想看社戏时的急迫心情,就继而教学其他内容了。然而,在看赵富良老师精彩的线上教学指导时,感觉耳目一新。赵老师在讲座中,分享了朱维维老师的《学习仿写》教学片断,让人大开眼界。朱维维老师首先呈现几秒钟的视频,展现了火神山医院建设时的繁忙场景。然后,让学生仿写鲁迅先生《社戏》中的这个片段。
 
  说实在的,视频看到此处,内心自然是咯噔一下:仿句虽是初中学生经常遇到的训练,但是,像这个句子的仿写,还是有难度的。因为一要切合视频中的场景,二要与鲁迅文章要相似。做此类题目,心中若无准备,要想写出加强的句子,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专家就是专家。视频随后展现的学生成果,却让人惊叹。当然,更令人惊叹的,还是老师的精彩点评。在老师的点评下,我们能渐次感觉到学生仿写的作品,一个比一个水平高,一个比一个写的耐人寻味。不仅体味出文字的表面的形似,还能体味出文字背好感情的神似。
 
  观看此处细节,我不由得脱口而出,语文啊,真是宏观之处见锦绣,细微之处藏巧红(gōng)。我们只有关注文本,培养发现的眼睛,采撷文本的精华,巧妙设计训练,培养良好的情愫,才能不断丰富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艺。
 
  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愿与大师同行,喜看文中好风景,且行且学且珍惜!
 
  四、问世间情为何物,执教人生死相许
 
  三天的学习,略作回顾,可谓内容丰富,精彩纷呈。目睹这许多语文大师、专家们的教学与讲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对语文有着一种深深爱恋的感情。我想,如果没有这种爱恋,就不会创造并呈现出他们心中美丽的彩虹。怀着新奇的目光、感恩的心态,我认认真真的参与了这次培训。高山巍峨,见证他们是语文高山的建造者,我愿意高山仰止。大海辽阔,书写他们是海中蛟龙,掀起了滔天的波澜,我愿意泛舟其中,拥抱耀眼的浪花。
 
  忽然想起古人元好问,他曾经感叹大雁的情有独钟的真爱情怀,写下千古名句。我想,我们语文人对于语文教学,似乎也应该具有这种情怀吧。三天的培训已经结束,但是那么多精品课程,却深深的烙印在每个语文人的脑海之中。那些美妙的教学细节,就像美丽的七色花,绚烂了语文园地,芳香了百花园,令人流连、赞叹。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一种隽永的诗意,在我的心底油然而生。
 
  谢谢你,语文!谢谢你们,各位专家、名师们!你们的直播视频,都是课中精品。今后我还要多多回看,多多思考,多多借鉴,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谢谢你们,响水县教师发展中心的领导、专家们,谢谢你们三天来的陪伴与指导!
 
  语文是美丽的,给人如诗如画,语文教学是魅力的,让人如痴如醉。我想,这就是我们的诗与远方!
 
  名师简介
 
  曹应锋,1991年参加工作,响水县初中语文高级教师,盐城市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能手;曾获市、县初中语文优质课竞赛一等奖,教学论文曾在《吉林教育》《语文学刊》《初中教学》《盐城教师之友》等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在师陶杯、蓝天杯等省市论文评比中获得一、二等奖;曾多次指导学生在国家、省、市、县各级征文比赛中获奖;曾在响水县“有效教学年”教学展评活动中,开设示范课。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