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程少堂讲语文》有感:共生互学,以臻美境

  共生互学,以臻美境
 
  ——读《程少堂讲语文》
 
  语文味
 
  今年暑假读了好几本教育方面的著作,许多书的选择都是看各种点评或者书单推荐的,但是其中有一本书《程少堂讲语文》的选择却颇有意义。
 
  今年上半年,有一次偶然得到了许久没联系上的、大学时期的同学的微信。聊了许多曾经的往事之后,同样作为老师又互相说了说最近教书的烦恼,我说我总觉得语文教育是一种境界,但是自己有时候身“语文味儿”又不是那么浓,这让我很苦恼。她笑了笑跟我说:“你说的这个语文味儿,你可真是问对人了,我之前在研究语文名师的时候就发现,有一位语文名家也是湖北人并且是湖北大学83级中文系毕业的,是咱们地地道道的学长叫程少堂,你去读读他的著作看看能不能帮助到你。”正是在这样的机缘下,我了解了程少堂和他的“语文味”教学流派,拜读了他的《程少堂讲语文》。
 
  何为“语文味”?
 
  “语文味”的提出是建立在中国传统美学的基础上的。“味”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是一个高层次的概念,是一个不容易说清楚的概念,而且一旦说清楚,往往就是“不够味儿”或“味道不足”,所谓‘大羹无味”。受此启发,程先生认识到汉语文课程和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它的审美个性和最高境界也应该是“有味”,那就是“语文味”,以语文味为逻辑起点构建的语文美学体系才是符合汉语文课程和教学特点的语文美学体系。
 
  程少堂老师认为“语文味”主要包含三个要素:
 
  第一最基本的是要教出文体美和语体美,即要教出不同文体、语体的特点来。
 
  第二是要教出情感美。一堂好的语文课,会给师生的情感带来强烈的冲击,师生双方都被感动的场面是经常可以见到的。
 
  第三是品味语言文字之美。语文课本上的语言文字之美主要是一种文学之美,是一种感性之美。而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学习语言,主要是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品味语言包含理解,但理解只是基础,品味语言的最高目标是审美,即领略语言文字之美。
 
  语文味
 
  “语文味”教学观的突破
 
  (一)“一语三文”——教之有序
 
  在《程少堂讲语文》一书“我的语文实践”一章中作者陈列了《荷花淀》《世说新语·咏雪》《你是我的同类》《诗经·子衿》《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以及《听陈蕾士的琴筝》六篇教学实录。除却《听陈蕾士的琴筝》一课的教学实录因为准备时间短暂和角度另辟蹊径以外,总结其余五篇教学实录不难发现虽然这五篇实录涉及的文学体裁包括新闻、小说、散文、现代诗、文言文、古诗,但是所有的教学实录均贯穿一致的教学思想,即先从文章的语言入手解读文本,进而进行文学角度的品读和欣赏,最后从文化角度发掘价值并进行推送。
 
  由此总结,在程少堂“一语三文”的教学模式中,“一语”即语言,“三文”即文章、文学、文化,这四个方面循序渐进且相互协调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与我们刚刚公布的2022新课标中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素养不谋而合。
 
  (二)灵魂在场——教之有物
 
  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曾在《把自己的生活变成教科书》中指出:“做教师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自己的生活变成教科书。”“语文味”教学法最核心、最本质、最具价值影响力的思想是倡导表现性教学,主张教学主题是可以打造的而不是提前预设好的,是一种强调教学主体灵魂在场的教学法。即充分尊重课堂的学生主体性和生成性,对文本的解读源于课文主题又大于、高于课文主题。
 
  比如在《芦花荡》的教学中,传统解读主题只会关注到“对民间抗日英雄的赞美,歌颂战争中的人民英雄,为了大团圆的结局可以为国献身”。但是,程少堂老师在文章最后从文化的角度深化了教学内容“比较东西方当代文学(电影)中对战争题材的喜剧化处理”,提出了“中国喜剧化战争文学吸取民间文学养料,风格清新,但是缺乏对战争的全盘审视和反思,因而缺乏震撼人心的力量。我们期待中国战争文学能站在新的高度思考战争,用人性大声呐喊——我们热爱和平!”这一主题。可以看到作者并不是按照传统的歌颂人民英雄的主题讲授,而是加入了更加深刻的主题——折射战争的罪恶!用生命激荡生命,用灵魂冲击灵魂,这是“语文味”教学主题之价值推送的最高境界。
 
  (三)妙语连珠——教之有趣
 
  作家王小波说:“小说家最该做的事情是用作品来证明有趣是存在的。”程少堂老师用他自己的话加以阐释:“语文教师最该做的事情也应该是用自己的课来证明有趣是存在的”。用他自己的话就是要“备废话”,注重现场气氛。最能证明的就是他说他上课的宗旨就是美国“搞笑诺贝尔”的宗旨“先让人发笑,再让人思考”。正是因为对知识有了深入的理解和领会才能够做到深入浅出,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能看到程老师集风趣幽默而富有哲理、生动形象而寓意深长于一体。
 
  在我的印象中,有不少授课者喜欢在上课时故作深沉,使人听得云里雾里,最主要的是学生难以真正做到从心底里接受所教授课程的文化价值。程少堂老师是十分反感这种做派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语文教师把充满趣味的语文课上得让人喜欢那是不容易,但是一个语文教师把本来充满趣味的语文课上得让人讨厌,那容易吗?”所以能够把本身有趣的语文课上得有趣不是本事,但是能够把有趣的语文课变得无聊真的是不能接受的。
 
  程老师的这种幽默在他的授课中比较明显。比如在其《诗经·子衿》教学实录中就曾针对“有人认为这个女子不知羞耻,你怎么看?”让学生发表看法,这样不仅没有像一些迂腐的教师害怕学生谈论爱情那样噤口不言,又让学生很直接的发表了自己看法。事实也证明“堵不如疏”,学生不仅没有“想歪”,反而对这个问题发表了让教师意想不到的答案——这个女子是泼辣而深情的!
 
  读完程老师的书,我不敢说自己的语文味儿一定有了怎样的加深,但是我明白了自己在文章、文学和文化方面仍然需要做到长久地、坚持不懈地积累,要尊重学生的灵魂不要墨守成规,要让自己的课堂既能让人发笑更能让人思考,这样的语文课堂上才是生命激荡生命、灵魂冲击灵魂的课堂!
 
  关于我们
 
  杨景瑶
 
  东湖高新区龙泉中学语文教师。东湖高新区刘行知名师工作室成员,东湖高新区“教坛新秀”,东湖高新区目标课堂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在省级刊物《湖北教育》上发表过论文2篇,是市区级课题的主要成员,在区级各项比赛中屡获荣誉,“正己化人,成人达己”是她作为老师不懈的追求和奋斗目标!
 
  刘行知语文工作室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