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组•线上教学进行时

    自庚子年年初至今,光明中学语文各备课组一直采取网络授课的教学形式,有效地组织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应该说,这种网络授课,至少部分程度解决了“新冠病毒”肆虐期间的教学问题,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在网络授课已经实践了近一个月之后,对网课这种新形势要有新的思考,对其教学形式、教学效果也要有相关的总结与反思。为此,语文各备课组开展了视频电话备课活动,就网课形势下的教学进行讨论。在讨论基础上形成了此文。
    网络授课的优势
    【教师认为】网络授课,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自由交流沟通,人人皆可自由表达自己的思考,从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轻松、自由的上课形式;在作业布置环节,形式更加多样化,比如可以利用打卡进行口头作业检查。
    【学生认为】可以聆听、观摩不同老师的授课,能够从更多渠道来学习知识,且学习的面更广,更利于加强学习的深度。
    具体而言,网络授课的优势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直观清晰。网络直播、思维导图、朗诵视频等媒体网状的课型呈现,比单纯文字、ppt的线性逻辑呈现更直观清晰,对知识点的讲解更精细到位。
    2、互动频繁。为监督学生的听课效果,需要学生主动表达授课内容中相关的想法和思考,这就意味着教师可以更多与学生进行交流。语文组线上课堂的一般具体操作如下:每天直播课前10分钟用“晓黑板”发起签到;直播平台实时互动讲授、答疑正课;课后布置当日作业:如文言加点字词的注释笔记、背诵录音上传、专题讲义练习打印、作文的提纲撰写拍照上传……通过晓黑板等平台进行批改与点评,并用微信、qq等平台与学生时时私信、群聊讨论。
    3、反馈迅速。如上所言,每天的授课讲义由平台上传,方便学生预习、复习、记录、订正,分享范例、学习成果。作业批改,教师也即批即传,群里讨论,反馈迅速。
    4、效果持久。因为网络可以录播、资料可以云存的特性,便具备可以回看的功能,对课堂上没有完全弄懂的知识,可以事后再回看、再思考。
    网络授课的不足
    网络授课是一种无奈之选。因为是种全新的授课形式,故而存在某些不利因素,至少无法取代传统的授课形式。网课的以上优势往往加持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学性上;对学态不端的学生反可能是躺倒的借口。具体而言,存在如下不足:
    1、学生在线统计不方便。特别对于两个班级集中上课的教师,无法完全落实点名制度。
    2、上课缺少实时监控的效果。因为教师与学生隔着屏幕,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讲,教师无法监控,顾而无法合理地监控学习状况,无法更有效地关注学情。
    3、作业布置收交订正不方便。目前主要采用的“小黑板”打卡,学生以电子形式上传作业,会给老师的批改带来诸多不便。
    4、难以用练习形式复习巩固,尤其是基础背诵默写难以落实。教学是备、教、辅、改、考的综合过程,网络授课,考试环节无法落实。它必须建立在学生高度自觉的基础上;一旦学生不自觉,考试和作业就不具备了训练效应。
    对后期网课的相关建议
    因为是新的授课形式,网络授课就只能是一个不断摸索、实践的形式。为了更有效地开展相关教学,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教师要更加精心备课。目前,高一、高二年级采取听取市级“空中课堂”在与教师授课答疑为主的学习模式。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网课,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查漏补缺,以更适合我们学生的学习。
    2、对学生的要求不放松。包括对学生上课情况的了解,对学生作业的批改等。要求教师能够及时关心了解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需求,尽可能让学生能安心学习。
    3、形成齐抓共管的教育局面。至少目前看来,网课实际效果究竟如何不得而知,虽然大多数学生还是很努力的,班主任也给予了很多配合,但教师毕竟隔着屏幕,不知道对面到底情况怎样。这对学生学习自觉性和自律性的要求实在太高,当下只能当做应急手段来用。所以,希望能发挥学校、家长等多方面的作用,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方可有所成效!
    4、应该充分发挥备课组的力量。由于网络速度和各类app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师生互动环节时有卡顿,使网络直播的效果大打折扣。从教师角度出发,其实“看电视+电视后互动+教师网课直播”也大大增加了备课量。对此,应该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组织相关技术平台更好地研发升级,组织教师开发更加有效的教学课件与检测机制。
    5、教师应该做好预习引导工作。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方向;在直播课前,注意安排好一定的课堂流程,使学生应该明确无误地知道学习环节的时间节点以及实现方式;另外,教师必须注意布置那些避免学生过分抄袭的作业。学生应该加强自觉,合理利用网络相关设备,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总之,网课的效果还是要基于学生的自律自觉,对于网课的教学形式也在不断思考和调整中。至于网课教与学的实效,有待观察与验证。
    (撰稿:语文教研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