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丹:涵泳语文教出“趣”课堂

  现在很多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语文学习,特别是语文阅读,但是也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有的孩子就是不喜欢读书,有的孩子读了很多书,却不见效果。如何才能高效阅读,执教语文20年、东关小学“涵泳语文”课题组成员杨丹丹自有高招。
 
  浅表走向深度的阅读
 
  杨丹丹老师目前在东关小学执教一年级,她说:“之所以出现上述的现象,我想,这其中的一个原因大概是我们没有真正地带着孩子感受到阅读的魅力,领略到阅读的真谛。我们低年级语文教学更多的侧重于以‘读’为主的涵泳语文,通过有效的阅读涵泳,将凝固的静态的书面语言有声化,化无声文字为有声文字,从而起到以声解意的作用。”
 
  在“魅力课堂:向学科教学本真回归”苏鲁皖第十二届名校联盟教学研讨活动中,杨老师执教一年级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通过童真童趣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板书、多媒体呈现,营造了童话般的教学情境,带领学生品味涵泳语言文字。赢得了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
 
  “激烈争吵”的一堂课
 
  那么什么是“涵泳语文”?听起来好高深啊!这种方法对孩子的学习有什么帮助呢?相信大多数人有着和记者一样的疑惑吧!
 
  杨老师笑着回答:“我来用我们学校李老师执教二年级语文课《狐狸分奶酪》的一个教学课举个例子吧,你就会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了。”在李老师的这节课上,为了能让学生们理解“拌起嘴来”这个环节,李老师就“小熊哥俩捡到奶酪,各有各的想法,他们会吵些什么呢?”与学生们展开了互动,让学生们各抒己见。当李老师提出:“熊哥,你同意熊弟的话吗?熊弟,你愿意吗?”这样的质疑,学生的角色慢慢地转换成:我就是熊哥,你就是熊弟,咱们俩为分奶酪的事吵了起来。于是,课堂上出现了“我不同意!奶酪是我先发现的!”“凭什么你先吃?我是弟弟,你该让着我”这样激烈争吵的场面。不露痕迹地对“拌起嘴来”这个词进行了涵泳。
 
  这样的情景设置不仅完美地展现文本画面,也使学生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随之而来的自主表达也变得水到渠成。
 
  构建自己的“语文世界”
 
  原来“涵泳语文”是基于传统语文学习基础上的一种拓展和创造,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以阅读文本为切入口,通过主体实践性的读、思、品、用,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主动构建属于自己的“语文世界”。
 
  杨老师说,比如在阅读时,老师有效地范读能辅助学生掌握文本的基调,减少朗读训练的盲目性。还有创设情境读,通过创设文本中的角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恰如其分地实现角色转换,展开联想,有效地涵泳文本。还有积累式的阅读,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达到积累运用的目的。
 
  记者任志琪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