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
上午听了一节数学课,近似数的认识。听完这节课,我突然觉得数学阅读真的很重要。原来我只是认为语文学科要注重阅读,捕捉关键词句品析。其实,数学也需要,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是顺利、有效地进行数学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
印象很深的是,今年因为疫情,老师们都在上网课。尤其是数学老师几乎都是在线直播课堂教学。而上网课最大的弊端就是和学生互动有限,不能及时掌握学生上课动态。于是,在数学课中,有的老师很注重和学生连麦后的互动,尤其重视学生阅读书本提供的数学材料和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的题目(实践证明,不要小看网课中的学生阅读题目,这个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一个问题提出后,学生经过思考连麦回答,回答完毕后,细心的老师为了让全年级的学生对刚才提出的问题的及时掌握,总是很耐心的来一句:来,同学们,我们再来把刚才的题目读一遍,或者是听老师读一遍,然后让同学们自己读一遍,看看刚才这个同学回答的问题,你能向他这样回答吗?你还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尤其是当连麦的学生回答问题有纰漏时,老师更是引导学生在书本中阅读相关数学材料,抓住某一句关键问题的句子多遍阅读、分析,直到绝大多数同学对此问题弄明白理清楚为止。正如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
无独有偶,今天上午的一节“对近似数认识的”数学课更是证明了这一点。一开始,老师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例子然后给学生一个概念界定: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就是近似数。然后出示4道题,让学生选择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由于此时学生对近似数和准确数的概念不是很清楚,该学生回答的四个数字都是近似数……从回答问题效果可以看出学生仅仅只明白了凡是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就是近似数,而不是通过阅读题目去弄懂题目意思去分析判断,忽略了题目中的“大约”“约”等关键词的捕捉、阅读、理解。而遗憾的是,此时老师并没有就此引入学生读题目、分析数学材料中所提供的关键词从而水到渠成的让学生明白:凡事数学材料中有大约、约等这样的提示词出现在题目中的数字就是近似数。而是绕了一大圈:你刚才说的这个数字是近似数?再看看是不是?学生马上就说不是,老师就这样在是不是、到底是不是中“钓鱼”,一直到四个问题全部在钓鱼中上钩了,才开始讲近似数的特点。即使后来讲近似数的特点说到了数学材料中提供的有“大约、约”等字眼出现时,这些数字就是近似数,却没有强调学生要多阅读数学材料,多读题目,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分析探究等等……
假如,当学生把准确数说成是近似数时,老师追问一句:请你把题目大声朗读一边,题目中有个词语:大约,你知道大约是什么意思吗?大约1500人,就是说可能是1500人,也可能是?1499人……还可能是1511人……那么,这个可能是1499人也可能是1511人的折两个数字都很接近哪一个数字?1500。所以,这里的1500就是近似数……然后,再让学生读一读其它几个题目,发现,凡是有大约、约字出现的数学材料提供的数字都是近似数,而准确数相关句子中没有这样的词语出现,从而总结出近似数的特点。
从以上两个不同的数学案例证明数学阅读真的很重要,而且进一步说明我们的数学老师要加强数学的阅读训练,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和技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使学生更好地、更主动地去阅读、理解。因为,有效的数学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数学分析、推理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对数学敏锐的观察力,提高数学素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