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陈维帷老师。听讲解,搭配事先做题,两者一起食用,味道更好哦。
首先我们来做一个无奖竞猜。
你们听说过有这样一座山吗?这座地处南方的山有个结界,大雁飞到这里,就断绝了踪迹,再往南就看不见大雁了。直到第二年春天,结界的力量变弱,大雁才得以振翅折回北方。你们猜到维帷老师说的是哪座山了吗?
诶,这座山就是咱们湖南衡阳的回雁峰。
01
#文章分析#
相传秋天北雁南飞,飞到回雁峰后,就在此安营扎寨,度过严冬,不再往更南的地方飞了。
其实蛮好理解的,你想啊,离家100米和500米的两处地方都有茶颜悦色,肯定就近买杯奶茶就好了,何必舍近求远呢?
大雁也是,由北到南飞了那么远,在这里温度刚刚好,吃的足够多,何必难为自己呢?
所以古诗文里常有“衡阳雁断”的说法,最有名的或许就是王勃在《滕王阁序》里写的“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了。到了第二年春天,大雁北飞,称“归雁”。杜甫看见这群归雁,有感而发,就写下了《归雁》这首诗。
同学们有注意注释里给出的诗歌背景吗?注意到的给你们点个赞!文本里的信息我们要好好利用,突破点或许就在里面哦。
我们知道杜甫实惨,尤其晚年漂泊无依,在舟中漂流了两年,甚至他人生最后看到的风景说不定就是船的顶棚。这首诗就写于这两年的漂泊生涯。
杜甫为什么要乘舟漂泊呢?可能只是因为他再也忍不住对家的思念时,起的一个念头。当时杜甫人在南方,思念家乡,就想乘舟北归,就像那北归的大雁。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在衡阳过冬的大雁,当此春暖花开之际,又要飞回万里之遥的北方了。诗人杜甫一心想要北归,哪怕远隔万里呢?
可是事与愿违,由于生活困难,加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重重阻隔,杜甫不仅不能北归,还被迫往更南的地方行驶,漂泊到了衡阳。大雁北归,诗人看见它们能自由翱翔于天际,飞往家的方向。
你们想想,杜甫现在年迈体衰,回家路上所遇艰辛估计都够写一本书了,再看到这些大雁,他会有什么想法呢?必定是感慨万千吧,说不定还有一丝丝羡慕嫉妒恨,恨不能给自己插上一对翅膀,跟着北归。
季节在这一联诗里,是如何体现的呢?有明确说明是什么季节吗?没有,那我们要怎么去判断出季节甚至更细的时节呢?这就要求咱们对诗歌里一些常见的,能体现时节的意象有所了解。这联诗里,提到了北归的大雁,点出此时应是春季。
双双瞻客上,一一背人飞。大雁抬头看了看行人,随即呼朋引伴,双双飞上高空,排成一字队形,与地上的行人相背而行。
孩子们,还记得小时候写大雁时,说大雁一时排成人字,一时排成一字吗?
恭喜你们,和杜甫写了同款作文。
既然前面诗人写他看见了衡阳雁,按照写作文的思路,为了让大雁的形象更深入人心,我们是不是得详细描述一下衡阳雁啊?杜甫也是如此,他在这联写了大雁飞行的姿态。
其实大雁本是自在来去的,它们的小脑袋里哪会想到要先看看行人,然后再飞呢?诗人在这里却说大雁“瞻客”而上,甚至“背人”而飞,仿佛是故意这么做的,就是为了气死杜甫这个不能北归的人。
既然大雁不是有意为之,那么诗人这么写,是为了什么呢?对,其实是诗人看到大雁北归之际,自己却向南走时,内心产生了恍然若失的情绪。
就是心情不爽的时候,看什么都在跟我作对。
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大雁在云里彼此呼唤,成双结对地疾速往回飞,很少有大雁独自栖息。这一联同样是描写大雁的,它们飞得很快,急切地想要回家。
诗人看它们觉得更不顺眼了:这群大雁不仅飞去了诗人回不去的北方,而且飞得很快,并且还很热闹,不孤单,让诗人产生了漂泊无依的孤寂之感。就像是单身狗被喂了一嘴狗粮。
如此声势浩荡的迁徙,人还不如大雁,这样一对比,如果是你处在诗人的环境中,不知道是不是需要自掐人中,才能回一口气呢?
颔联和颈联,诗人借大雁北归,抒发了自己羁旅途中的孤寂漂泊之情。
系书元浪语,愁寂故山薇。缚帛书于雁足以传音信不过是无稽之谈,让人愁寂不堪,若能回归故里,定当像伯夷、叔齐那样采薇而食。到了尾联,就像作文写到尾声,诗人要抒情了。
自古有“鸿雁传书”的说法,诗人从现实的角度说这是无稽之谈。可是,若连鸿雁传书都不能实现,这份思乡之情该如何传达呢?
就像最后一根稻草都沉下去了,心里的失落和愁苦真的难以言喻。此时若是能回到家乡,你想做些什么呢?是去四处乱逛,还是尽情狂欢?诗人只想归隐田园,平淡度日。
薇,是一种草本植物,相传周灭商后,伯夷、叔齐在首阳山采薇而食,所以古代常用“采薇”代指归隐。在这里,诗人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愿望,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你看,这尾联诗人有直接说对家的思念吗?没有,对吧?所以尾联诗人通过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好,到这里,整首诗我们就分析完了,相信大家也都有了自己的心得和体会了。
看尾联,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的思乡之情,但根据我们对颔联、颈联的分析就知道,这首诗不仅仅只是思亲怀乡,还表达了羁旅漂泊的孤寂之情,情感一定要把握完全哦。
诗歌分析到这里,相信下面的题目都变得非常简单了,大家可以自行完成并核对答案。
02
#参考答案#
1.B
2.(1)羁旅思乡诗(咏物诗)。
(2)借大雁北归,看见大雁都双双相伴而飞,表达自己苦于漂泊羁旅的孤独凄凉之情;独自漂泊,想归家而不得,愁苦孤寂之时愈加怀念家乡,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思念的愁绪。
【解析】
1.A.有误。“衡阳雁去”意思是大雁又飞去南方衡阳去了,与本诗首联意思不同;
C.有误。尾联应是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D.有误。“无法像归雁一样自由翱翔,施展抱负”错,应是无法像归雁那样回到故乡。
故选B。
2.本题考查诗歌题材和诗歌情感。诗人借雁抒发难以排遣的思想愁绪,属于咏物诗或羁旅思乡诗。结合创作背景“杜甫晚年漂泊于湖北、湖南一带时,写下此诗”,再根据“北归”“故山”等可知,诗人抒发的是漂泊羁旅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03
#留言讨论#
今天我们读的是一首有大雁这一意象的羁旅思乡诗,
那么,你学过的哪些诗里还有大雁这一意象呢?
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
说说你的感受和想法吧。
今天留言区写出点赞最多留言的朋友,
将会得到我们送出的精美礼物一份哦。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