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克时艰,有战必胜
陕西省第三批援湖北医疗队副领队、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陈张琴
时针回到2020年2月15号,凌晨12:33,我被电话铃声惊醒,“喂……”““我是陕西省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刘娜,你将作为陕西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副领队,今天下午出发,有什么困难吗?”抬头看了老公一眼“去,为什么不去?”老公也是一名医生,他坚定的眼神仿佛读懂了我。“好,刘局长”!这个场景在自己的脑海中闪现过无数次。自己是一名呼吸内科主任医师,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从1月15日作为省内首批专家组成员第一次参加培训,到送走我院第一批援鄂医疗队三名队员,她们都是我一手带出来的,送她们时,我撕心裂肺,几乎每天都在等她们的消息,期盼和她们视频,真真切切体会到“儿行千里母担忧”。每当此时,老公总在身边唠叨,当初就应该你去,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每天心神不宁。终于,我可以“披战袍上战场”了。
当天下午,带上家人的叮嘱、单位领导同事的嘱托,肩负省卫健委领导们的重托以及三秦父老的期盼,我们上路了!到了武汉,和我想象的不同,我感受到武汉人民的勇敢、坚强、伟大。也懂得了钟南山院士的哽咽。我所接触的武汉人民有患者,有志愿者,有党员干部……。
病友们,他们背负着疾病的折磨,但却乐观,积极向上,不怨天尤人。他们坚信政府会全力以赴救治他们。“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一个都不能少”不是一句空话,更不是口号!全国各地的4万多名医务人员,逆行到达武汉,这是他们的希望。
志愿者,各行各业的他们,有有组织的(警察、快递员)等,有自发组织的、有个人独自的……他们中间的每个人背后都有家庭,有的人不顾父母的反对,偷偷离家,就为了给我们送口热乎的饭菜,有的把老婆孩子送到乡下,自己一个人出来,晚上独自居家,也有一些志愿者不幸接触到新冠肺炎患者,自觉居家隔离,隔离期满,又第一时间返回岗位,也有不幸志愿者感染上了病毒,但他们仍然能够带领病友们一起帮助其他人努力度过难关。偶尔提及封城后的武汉,他们的眼睛都是湿润的,总是在说,你们来了就好了!另外,特别想感谢一下武汉刘子清副市长,当独自面对30多人突发集体腹泻时,面对人生地不熟,面对缺少必须药品的难题,他得知后第一时间亲临现场,安排CDC的工作人员调研,又安排市区督导组分别关心,同时亲自来看望我们队员,他代表了一群这样的干部,都是干实事、雷厉风行的硬核作风!
党员干部,如何能很快地开展工作,如何能很快拉近与病友的距离,如何能很快打开他们的心结,这是队员要尽快投入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我们想到了党组织,很快我们成立了医疗队的临时党支部。同时,舱内也成立了病友临时党支部,通过党支部开展“佩党徽,亮身份”、通过“舱内舱外同唱一首歌”,通过支部进舱送温暖等形式各样的党员活动,我们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心连在了一起,能够敞开心扉互相交流,同时,我们也很快通过病友支部的党员,帮助其他需要的群众,共同展开与病魔的战斗,增强了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
完成任务,按照统一部署,怀着复杂的心情,3月18日下午,回到了家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荣归故里的最高礼遇,得到了各界领导的关心关怀,吃到了可口的家的味道,心情非常激动,也非常的感激。也许是作为一名医生的职业习惯,也许是因为武汉是自己战斗过的城市,也许是因为女儿在英国的缘故,每天还是会习惯性关注武汉关注国内国际的疫情变化!在一线亲身经历“新冠肺炎”疫情,体会最深的是,祖国的强大和制度的优越性,体会到人民战“疫”汇聚的伟大精神—-共克时艰,有战必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