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藏在书包里的玫瑰》

  今天是母亲节。
 
  如果八年前,知道现在需要这样上下求索重读义务教育,我还有勇气决定养育孩子吗?
 
  在决定生孩子之前,我的确是做了研究的,买了许多书,比如日本的婴儿疾病大全,配图片解说什么是川崎病的草莓舌(现在这些书多抓鱼居然不收!);我在母婴论坛上搜集如何催奶,如果检查婴儿大便是否正常,如何判断是不是肠绞痛;我在教育论坛上查找在经济许可范围内哪些私立幼儿园的老师待孩子十分友善,要何时提前去登记等位。
 
  所有这些都有了一个蓝图后,我才开始安心地决定,好了,可以备孕了。在这种虚幻的掌控感和安全感笼罩下,我们开心地渡过了整个幼儿园阶段,直到二年级开始发现孩子有注意力缺陷和阅读障碍,并且表现在学业上,发现只能开启自鸡,挑起了渣娃一对一全科陪读模式。
 
  之前的疫情下各国百姓的反应,让大家笑说,咱们是历经苦难的民族,为未来的可能事件做准备深深烙入了血液和基因,所以武汉人民一宣布封城,就默默去超市往家里抗货,大家都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
 
  我想,是不是从远古时代开始,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随心所意生活的基因慢慢地被淘汰了?存留下来的是谨小慎微的我们。甚至最近的公众号推送里,也读到各种“后浪”们开始报复性存款,认为自己以前的吃光用光是掉入了消费主义陷阱。
 
  有前面这些感慨是因为最近两天读完的一本书《藏在书包里的玫瑰》。这是一本非虚构作品,作者对20位中学生在十五年间的采访对口实录,按照类别进行梳理,解释了理想状态的家庭性教育方向。
 
  这本书的阅读过程是令我震惊的。现在的中学生在学业之外居然有这样丰富的自我认知,时代的后浪真地是早晨八点钟的太阳。
 
  中学时代,大学时代,每个人读小说,自我代入的是里面的男主角,女主角,那些萦绕的配角没有人会去关心:世界是非黑即白的,同学不是和我交好的,就是从来不打交道的;每天都是艳阳高照的,下了滂沱大雨,眼里看到的也是雨中振臂高呼的畅快。
 
  开始工作的第一天,工作后的第五年,第十年,才发现每个人都是某个工作流程中的一个环节,父母在自己中学,大学时代的念叨原来都是真的,生活中的欲望和现实之间的距离从来没有如此清晰过。
 
  生活中的自己其实只是社会生活里的小配角,而且这不是小说里的一场戏,两小时以后就落幕了,自己的身体,父母的皱纹,孩子的哭闹,新闻中那些得意人士和对于社会来说各种微小的意外,糯米提价所以早餐的饭团涨到七块一个,所有的细节,一场接一场,得一直挺着。
 
  我们都经历过,养育了孩子,打开了新世界大门,更只能咬牙挺着,可是中学时代的孩子们没有这些经历,所有这些青春的荷尔蒙,对异性的好感,学业空前的压力,都是第一次,而他们面临的无数生活的细节并不比我们成年人少。
 
  没有价值观的指引,没有家长的沟通,单靠他们自己,遇到某些时刻,是让人手足无措的。这本书六年级以上就可以和孩子一起读,讨论了。
 
  下面是我的一些摘录和心得:
 
  01
 
  章节:涩果的味道
 
  摘录:促使他们这样做的是好奇心,而不是真正对爱的渴望。他们需要温暖或是需要关心,希望有人能用臂膀环住他们,希望享受两个裸体皮肤相触的感觉,并不是真正想要性交。
 
  感想:青春期的孩子的这些好奇,交织在学业压力,学校和家庭闭口不谈的前提下,会入宫岩峰里的小草,自以为是自己是在守护爱情
 
  摘录:男孩与女孩在经历一个困难的时期,他们的感情和性的双重成熟正在悄然到来,这个时期更需要爱和被爱。他们在青春期的关系是不稳定的,在欲望和选择中他们往往感到不确定,他们的焦虑会让他们容易跌入到第一个到来的人的怀抱中。
 
  感想:困难时期种的不确定带来焦虑,可是他们自己不一定能明了这样的焦虑的来源,自然没有办法明确的采取行动去缓解焦虑,而依靠本能的指引很可能做出不明智的决定。而父母对于这样的双重成熟是否了解,并且做好了准备?
 
  摘录:性欲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失去控制,会成为灾难。青春期的孩子在走向性成熟的道路上会遇到两大障碍:
 
  -以为到了14岁自动就获得了关于性的一切,其实知识储备并不多;
 
  -社会上不能公开讨论性,少年缺乏经验,更容易暴露于伤害中。
 
  感想:知识和经验的获得源于开诚布公的讨论和身体力行与异性在生活中的接触,纸上得来终觉浅。
 
  02
 
  章节:风花雪月的故事背后
 
  摘录:当孩子出现性问题时,是父母或老师缺乏知识吗?更多是因为一种态度,是否理解和尊重,是否关心和帮助,这与价值观的联系更密切。
 
  感想:价值观-》态度-》行为-》孩子遇到的问题
 
  03
 
  章节:我一直装作和别的孩子一样
 
  摘录:如果把我的心灵比作沙堆,那父母离婚本身,充其量不过是沙堆上铲了一个洞,要填很容易。但父亲做的这件事好像拿刀在沙堆上一点点刻,弄出许多细致的花纹,很难再把沙子恢复原状。
 
  感想:孩子发现父亲如同非洲草原的狮子,控制不住自己的发情,开始想到坯子问题,开始对男人这个性别产生疑虑
 
  摘录:我是在一个没有男人的环境里长大的,对男人没有概念,包括怎样和一个男人说话,相处,这对我是很大的难题。
 
  感想:一切都需要经历,才能学习,读女中,男中也许不是一个特别好的选择。
 
  摘录:所以不假思索,欣喜若狂,手舞足蹈地爱上了他。
 
  感想:这三个词读着令人心酸,孩子成长过程中期盼了很久的爸爸,想象中的爸爸不在,直到遇到这个认为终于可以填补自己内心空缺可能的男孩子。
 
  04
 
  章节:那种痛不堪回首
 
  摘录:父母要细致入微地观察孩子的情绪和动作,小时候当孩子愿意和父母亲近的时候,是有机会和可能性的。所有青春期的致命问题,不是青春期才发生的,是从出生一直累积到青春期的一个爆发。在有机会解决问题的时刻,不要白白错过。
 
  感想:对比各种中学生的社会新闻,解读这一条,家长要做的是小学开始的情绪认知与沟通。
 
  05
 
  章节:随风飘散的伤害
 
  摘录:因为过去只有为将来创造经验和教训才会成为有意义的过去,哪怕是伤害,也应该把它们转化为生命的营养。
 
  感想:孩子得自己学习如何看待自己的过去,无论是美好的,怅然的,愤怒的,都需要面对它们,每一滴过去,构成了今天更强大的自己。
 
  摘录:青少年要建立保护意识:不论出门多么匆忙,应该告诉家人,室友或者好友,自己的目的地,与谁有约,预计归来的时间,尽量避免一人夜行黑暗,行人稀少的道路。陌生人搭讪时,或特别夸奖自己时,即使身为同性,也要提高警惕。陌生人问路时,不必带路。
 
  感想:具体的自我保护方法之一,是性教育的一部分
 
  摘录:万一发生强暴,最重要的是立刻寻求协助,包括:
 
  -告知家长报警
 
  -去医院检查内伤,外伤
 
  -查明是否感染性病,艾滋病
 
  -服用事后紧急药物,包括避孕药或者艾滋阻断药
 
  -接受心理康复治疗
 
  而不是跑回家哭泣,承担所有后果,发生这样的事是不幸的,我们要做的不让这种不幸蔓延成更大范围的灾难。
 
  感想:同样适用于男孩。
 
  06
 
  章节:十七岁夏天的一段错乱记忆
 
  摘录:那个过程大概算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性可以让一个女孩成长为女人,很多痛苦的回忆对成长非常有用。我的第一次对我有很大的教育意义,让我坚强起来,比以前做得更好,不再想以前稀里糊涂的,做什么事不过脑子,什么事都相信别人,什么事都想得十分简单,这就是性带给我的好处。
 
  感想:成长总是这样猝不及防,不是可以排在计划表上的事,今天准备去吃一顿火锅,明天准确骑车去公园,后天我计划来一次成长。这次的性显然对这个女孩子是一次重大打击,以至于她只能暗示自己,合理化这次经历,才能不沉没在对这次事件的追悔之中。
 
  摘录:只有父母才可以掌握孩子身体的变化,真实的想法,情绪的好坏,心情的波动,才能在最合适的时候给孩子最合适的帮助和教育。
 
  感想:父母的KPI考核指标在初中发生了变化。
 
  摘录:孩子发生性行为常被忽略的一个原因是,他们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压力,这个压力是成人无法想象的。情感和精神压力堆积时,性能提供即时满足,涉及到身体,头脑和情感,让人短期释放紧张情绪。
 
  感想:孩子错误地把性当作了解决当前生活压力,学业压力的工具,然而随之产生的后果,他们的身体,精神根本没有做好准备,从而不得不在其后的数十年间去反思,甚至追悔。
 
  摘录:在我采访的孩子中,无一例外提到压力,但是他们忽视了,自己也应该学会对自己行为负责,也许他们无法改善和父母关系,无法改变老师对自己的态度,但是他们可以控制自己,改变自己。如果能够通过自控,自律处理压力,就不会觉得需要性来解脱压力。把注意力集中在个人意志,性格,品质上,才能真正认识自己,明白个人价值,健康成长。
 
  这个目标的有力支柱是获得父母的配合和帮助,与其喋喋不休地抱怨孩子,不如以实际行动帮助孩子缓解压力,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感想:自控和自律不是电灯开关,需要的时候打开它,就能控制了,它是从小开始一次次练习中习得的,是在取得阶段成就获得自信中养成的。
 
  摘录:
 
  第一,我们应当不厌其烦地利用一切机会和孩子讨论,直到他明白这个问题是可以讨论的。
 
  第二,当下环境险象丛生,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保护屏障,性教育的重担是落在父母身上的。
 
  第三,父母要有基本的常识,不能自欺欺人,混淆道德和科学知识。
 
  感想:艾滋病是一头怪兽,大家选择性忽略它,可是如果没有自我保护,它对于孩子其实是首当其冲的危险。
 
  07
 
  章节:我的成长经历很复杂
 
  摘录:初二正是对性最好好奇的时期,可是好奇只是好奇,并未达到渴望性交的程度,更需要发展和完善的是个人的社会角色,如果表达,如何赞美,如何独立,如何坚强,如何与异性和谐相处。
 
  感想:好奇与渴望之间如隔山海。
 
  摘录:初二男生的好奇心,被一个二十对岁的女猎手捕获,结果,丝毫没有爱情或友情,他成了女猎手的玩物,这样的经历对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是致命伤害,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毁掉了他们对于性的神圣感,这种性关系对于任何一个少男少女,没有任何美感和快乐,而是残酷的扭曲和摧毁。
 
  感想:对男孩子来说,来自女性的性邀约,并不是天上掉馅饼,更大可能是摧毁对美好的
 
  性的向往。
 
  摘录:父母是有经验的人,人生的许多事情大同小异。但在狂躁的青春期,父母的经验往往成了阻碍,而不是帮助。你想要过与父母不同的人生,但最终会发现,大部分人过上了相同的生活,少部分最有勇气的人过上与众不同的生活,但代价高昂。尽管有代沟的存在,父母往往是给孩子帮助最大的人。
 
  感想:经验在对方不信任,不需要的时候,成为障碍。
 
  摘录:一个爱学习,懂礼貌,遵纪守法的孩子,与一个在没有任何感情基础下与众多女孩子发生关系的孩子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这个男孩自己提了一个原因,性教育中缺失心理和责任的教育。因为这件事可能受到的批评让老师和家长也无从批评,因为他们对孩子身上发生的事一无所知。
 
  感想:这样重大的挫折和发泄式的滥交,在父母视角里是一片空白。
 
  摘录:一个人与别人交往,了解,建设自己是很重要的。一些看似混乱的两性关系,实际是对自己情感需求的不了解造成的。自己一个人阅读,看电影,兼职工作,在经济和精神上双重独立,才能以一个真正健康的人的状态和别人交往,否则,很容易受到伤害。
 
  感想:自己会遇到什么人,其实因为对方提供了符合自己的情感需求。
 
  08
 
  章节:到底是什么在伤害我
 
  摘录:并不是说人了解了很理性的科学知识就会受到吸引。吸引是因为和这个人,我喜欢的这个人拥抱的霎那有感情冲动,有想吻他的本能,这不需要人教。在爱和性的路上,男性和女性的本能是无师自通的。另一方面,这种真切的感受,也是在和喜欢的男孩子交往过程中无形积累的。
 
  感想:一切有为法,是身如电。
 
  摘录:正是因为有了痛苦的经历,我不能再暧昧,模棱两可,把持不定地说,我痛恨的只有怀孕,其它不算。这是断章取义地抛弃整个记忆,现实告诉我,这完全是一个事,不可分割,没有因,哪有果。
 
  感想:女孩子勇敢地为自己过去贴上标签,那时候我错了。
 
  摘录:在最好的年纪,最好的岁月,应该做最有意义的事,交往众多的男女朋友,才不会一叶障目,才能对异性有一个基本总体把握。
 
  感想:中学生时代是最好的岁月吗?是最不懂事的岁月吧。
 
  书的结尾提到了性教育包括的主要内容,包括促进自我概念的形成,不要去剥夺他人,也不要受他人剥夺,有自尊心,建立成熟的人际关系,对性行为负责等等。
 
  这些观念对于现在社会新闻上的种种大学生甚至成年人,遭遇PUA的不幸事件,也是一个明确的注脚。成长的代价亘古未变,这个代价或大或小,有时甚至是生命。
 
  书的最后提到,在下丘脑的外观区域,男人是女人的两倍大,外观区域控制促性腺素释放激素,激素释放的多少对性欲至关重要,所以一切地情绪,经历,当初独自在黑暗隧道里的摸索,源泉其实都在大脑这个小小的区域。
 
  可是在那个困难的时刻,是不是能陪伴孩子,让他们把内心比恒星还要大的秘密讲出来,有惊无险地走出来,是不是孩子只能独自去跳入深潭,复演自我洞察和领悟,是不是有更为明亮的,更确定的两性关系探索之路?我们身为父母,如何给与孩子开诚布公讨论的环境,给与他们宽容和亲自去实践的可能性和机会?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