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喜欢读书,大致是这三个原因

  01
 
  孩子上三年级,男生。妈妈的反映是,读书对孩子来讲似乎是迫不得已,没有兴趣,没有主动性,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已,当然更喜欢玩玩具、看电视。
 
  她告诉我,孩子的语文成绩是下降的,她很焦虑,又问我该怎样引导。
 
  是不是跟你家孩子的情况很相似?
 
  当然,阅读量不够,阅读能力就上不去,阅读能力不够,语文素养自然就让人担心……这是必然的。
 
  要说如何引导……咱们还是要先找找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对不对?
 
  我说的不一定百分之百正确啊,只能说根据我的经验来做判断——孩子不喜欢读书,大致是这三个原因。
 
  02
 
  第一、书没选对。
 
  以这位妈妈给我发来的书单为例吧,这是孩子的老师要求在寒假阅读的部分书目。
 
  《无字图书馆》和《巴特先生的返老还童药》选得不错,篇幅不长,都是不到两百页的小书,情节有趣,语言流畅,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讲,读起来没有太大障碍。
 
  《草房子》呢?这自然是一本好书,是曹文轩先生的代表作——说句有点冒犯的话,曹老师的作品,读这一本就足够了。然而,三年级的孩子读,是很有挑战的,不只是对理解是一个挑战,更难以领会小说中的诗意和情怀,蛮可惜的。好书,并不是遇见越早越好,有时甚至是要晚些读才不至于被辜负。
 
  《城南旧事》也是如此,它一定是童年中最不能错过的好书之一。可是,就阅读难度来讲,它比《草房子》要更难读懂,毕竟今天的小读者同小英子隔了将近一百年。
 
  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呢?海伦·凯勒是伟大的,她的作品是不朽的。我在读这本书时,常常会不禁赞叹,天啊,你能想象吗?一个双目失明、又聋又哑的女子,竟然能有如此丰富深刻的生命体验,而且能够用这样优美动人的语言来表达!
 
  可是,我相信哪怕是五年级的孩子读这本书,也是相当不易的——除非他有足够的阅读积淀,而且还要看他的生命气质是否能够与海伦·凯勒取得共鸣。
 
  《揭秘雨林》,不多做评价了——那是低幼版,不言自明。
 
  这些年来,老师们是越来越重视阅读了,这是好事儿。但是,老师自身的阅读视野和阅读素养,决定了相当一部分老师对于推荐书这件事是盲目的。最潦草的做法,就是找所谓专家推荐。但是,我对专家们的推荐也是持保留态度的——我自己的推荐也从来只能当参考。
 
  因为,每个生命都是独立的、不同的。
 
  我只能建议老师以及家长,在把书递给孩子之前,自己一定要先读一读。这就好像是小马过河之前,老马要试试河的深浅。
 
  培养兴趣不是一蹴而就的,而破坏掉,很快。
 
  试想,当你拿到一本自己不感兴趣或者读不懂的书,会怎样?真的会硬着头皮啃下去么?成人会因功利心的驱使而做违心的选择,孩子,很难。
 
 
  03
 
  第二,人没到位。
 
  前文不是说了么?那位孩子妈问如何引导,我的回答是,不需要引导,只需要陪伴。
 
  怎么讲呢?没有任何一个孩子会主动地爱上阅读——加个括号会更准确,即“没有任何一个孩子会主动爱上(更有挑战的)阅读。”
 
  以三年级的孩子为例,看漫画很轻松,看《米小圈上学记》也是soeasy。但是,要想让孩子读更有深度的书,也就是让孩子跳出阅读的舒适区,非得有人牵着手不可。
 
  但是,这个人在哪里?
 
  语文老师如果有心有力有时间,可以在班级层面上倡导、激励和反馈。这一点,是南明旗下学校的优势,我在加斯顿小学、龙美小学、蝶湖小学、南风书院看到,任何一个教室里都有着浓郁的书香氛围。因为老师爱读书,有计划地组织读书活动,及时地进行展示和评价,孩子们的读书热情很高,三年级阶段读一千万字的确是不在话下。
 
  爸爸妈妈当然是最好的陪读者。引用一句被引用了千万次的诗句吧——“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你把书买给孩子,只是第一步而已,和孩子一起打开书,才是重点。而为孩子大声朗读,则是事半功倍,必然令孩子受益匪浅。因为,孩子在乎的不只是故事,更是和你在一起的时间。
 
  在这一点上,爸爸如果能够尽量多地参与,效果会更好——七岁之后的孩子,对父亲的崇拜很有可能会超越对母亲的依恋,我们应当理直气壮地成为孩子的第一个偶像,并且努力将这个了不起的人设维持更久……为孩子读书,其实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双向的慰藉。
 
  那么,扪心自问,当你说孩子不喜欢读书的时候,你又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样?
 
  在这一点上,我也不敢自吹自擂,因为一本书击碎了我的自我感觉良好。
 
  在《为爱朗读》中,记叙了这样的故事——
 
  一位孤独但骄傲到极致的单身父亲,一向不善于表达——甚至不愿克服自己的羞涩和骄傲给出一个温暖的拥抱,却对9岁的女儿做出一个“每晚都为你朗读”的承诺,于是从女儿9岁至18岁的9年间,这位父亲与女儿一天都不曾间断地进行了一场马拉松式的亲子共读——由父亲为女儿朗读图书,他们坚持了整整3218天。
 
  04
 
  第三,动机不纯。
 
  在接受腾讯儿童的一次采访时,我提出了这样八个字:读书无用,开卷有益。
 
  读书当然是有好处的,只要是好书。但是,对于儿童来讲,尤其不能抱着“一定要得到什么”的心思去阅读。
 
  读书,就应该是纯粹的,要享受读书本身的乐趣。
 
  而当孩子不得不为抄好词好句,为写读后感,为填读书卡,为答卷子而去阅读的时候呢?
 
  正是因为成人的动机不纯,才会让孩子不得不去啃自己并不喜欢的书,才会让孩子即使在读自己还算喜欢的书时也高兴不起来,才会让孩子完成任务后连一页也不肯多读……
 
  他是在为你而读,不是为自己。
 
  这就好像那样一个流传颇广的故事。
 
  一对老夫妇为孩子们在自己家门前的草地上踢球而烦恼。他们是那样生机勃勃,虽然可爱,毕竟吵闹啊。
 
  一天,老先生把孩子们叫过来:“从今天起,你们每天都要来踢球,只要来,我就给你们每个人发一个硬币作为奖励。”
 
  孩子们欢呼雀跃。这不是天上掉馅饼吗?玩,还可以得到钱!
 
  就这样,过了一周吧。这一天,孩子们又来踢球,伸手管老先生要那枚硬币。老先生却愁眉苦脸,说,哎呀,最近手头太紧了,这样吧,还是欢迎你们来踢球,可是我实在拿不出钱来做奖励了,你们看,好么?
 
  孩子们大失所望,拂袖而去:“不给钱,我们才不来踢球呢!”
 
  教育家、心理学家对这个故事一定有更为深刻的诠释。
 
  我们至少明白这一点,那就是只有纯粹的快乐,才能令人保持长久的热爱。
 
  读书,不需要布置那些任务,甚至可以没有目的。
 
  读书本身,就是目的,就是动力,就是奖赏。
 
  05
 
  讲完了。
 
  这三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细枝末节,就不算什么了。比如孩子被手机、电视所吸引怎么办?唉,你要是当真重视读书,答案岂不是呼之欲出?
 
  假期就要来了,这是多么宝贵的读书时间。
 
  且抓住今天,抓住今天,多少好书一旦错过,就再难相遇。
 
  最后,引用《无字图书馆》中的那句怒吼结尾:
 
  “你们有多久没有读过一本书了?!”
 
  2021年1月25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