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孩子们,大家好!这里是乐学语文为你带来的《阅读满分攻略》小学版的语音讲解。我是让你们学习没烦恼的梅梅老师。
又见面了,孩子们呐,还记得上课的时候你们是怎么对梅梅老师的吗,我都一一地记在小本本上了,有同学说老师长得丑啦,说老师自恋啦,然后我一唱歌你们还要捂耳朵,真是太扎心了,今天让你们来学习学习对待老师的正确打开方式。大家先自己来看一下这篇文章——《最温暖的墙》。
01
#文章分析#
首先,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里面的情节还是非常简单的,那么读完之后,你能说一说它写了一件什么事吗?这个考察大家的概括能力,概括的方法有很多,这里不具体讲解,我们常规课程上面会详细展开,那么这篇文章可以运用什么方法呢?要素串联法!或者我们说得更可爱一点——糖葫芦法!串哪些要素?我们常说的记叙文六要素,是哪六个?没错!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来一起来串一串。
时间:寒冬;
地点:教室;
人物:老师和同学们;
起因:老师因长期使用粉笔,手指被腐蚀裂开口子出血了;
经过:同学们知道后把一根根粉笔包裹起来,以免老师的手指再次被腐蚀。
结果:老师被深深感动了。
来!六要素风味的糖葫芦来一串。
文章讲述了在寒冬季节,一位女教师因长期使用粉笔手指被腐蚀裂开口子出血,学生知道后把一根根粉笔包裹起来,以免老师的手指再次被腐蚀,从而使老师深受感动的故事。所以,第一题第一问的答案就出来了。
好了,我们知道了文章的大致内容,现在我们进一步地来分析。通过后面题目的讲解来展开。
02
#习题解读#
01
第一题的第二小问:说说题目“最温暖的墙”的含义。这是考察标题的含义,你看,阅读理解,考来考去,无非就是这些,这种题型梅梅老师在之前的文章中就分析过。如果没有听的同学可以在我们的公众号里找到进行回听哦。这种考察标题含义的题目一定是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答。何谓主旨?通俗来讲,就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们什么?揭示道理?还是表达情感?
那么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呢?文章通过写孩子们为老师包粉笔这件事表达了什么?没错!就是表达孩子们对老师的爱呀!所以“最温暖的墙”肯定跟这个有关。
我们再来确认一下,文中哪里出现了“最温暖的墙”这几个字,快速找到!对,在文章的最后,原文是这样的:“他们用薄薄的一张纸,在寒冬,给老师筑起了一堵最温暖的墙。”所以,这个“最温暖的墙”就是孩子们的爱心,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02
写事的文章离不开写人,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里面的人物,请大家看到第二题,这道题就属于人物形象分析题。
我们在五年级的课程中有专门的讲解。人物形象怎么分析?两种方法:1.通过具体事例;2.通过细节描写。也就是说我们说他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是通过哪些事情或者描写看出来的呢?
来看第一问:从玲玲冬天不顾开裂流血、忍痛板书等细节,可看出她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这个题是告诉我们事例和细节,让我们来概括人物形象。所以,我们要用上贴切的词语来形容。这里可以用上什么词语呢?通过“不顾开裂流血、忍痛板书等细节”我们可以看出老师具有什么品质?没错!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热爱学生。
再看第二题——“举例说说文章是怎样来表现孩子们的顽皮、懂事、富有爱心的可爱性格的?”这个和前面第一问是相反的过程,这里是替我们概括出了人物形象,需要我们找到“证据”来证明他们就是这样的人。什么样的人呢?题干中说了——“顽皮、懂事、富有爱心”,我们去文中找一找“证据”吧!
“不专心上课叽叽喳喳说话的学生见状后不再说话。”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有点顽皮,但是看到老师手指流血了,就不再说话了。我们也可以看出孩子是懂事的!
“学生们的眼神和往常不一样,有一种期待、一种激动。这些纯真的孩子,把母亲用来化妆的唇膏筒也给拿来了。”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们是富有爱心的。
所以,“证据”找到了,我们把它答出来就可以啦!
所以,总结一下,人物形象的考察题型有两种:1.让我们自己通过事例或描写来概括人物形象;2.题目中概括出人物形象,让我们去文中找到相应的事例或描写来证明。这两种题型你都会了吗?
03
接下来,看到第三题,第一问:老师为什么要“撕掉包裏粉笔的彩纸”?孩子们又为什么不让撕?这种题目是对文章具体细节的考察,首先在文中找到相应位置,然后结合上下文或文章整体内容来分析。
这句话在文中的哪里呢?没错,第六自然段,“玲玲以为学生们在和她开玩笑,准备撕掉包裹粉笔的彩纸时,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喊:‘老师先不要撕。请先看看那些字!那纸上面有字。’”联系上下文,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老师为什么要撕掉包裹粉笔的彩纸?文中就告诉我们了,因老师不明白孩子们用纸裹住粉笔的用意,以为是开玩笑。所以定位原文很重要!孩子们又为什么不让撕呢?为什么要用彩纸包住粉笔?结合文章内容我们很容易发现:撕了彩纸又会腐蚀到老师的手指,这体现了孩子们对老师的爱。
接下来是第三题的第二问:最后一段说“此刻,她的心里涌动着一种说不出的力量”,请问这是一种什么力量?先定位原文,在文章的最后。这个“此刻”是什么时候?对了,是老师明白了孩子们的用意之后,正是这个时候,老师“心中涌起一种说不出的力量”。为什么呢?因为她被孩子们的可爱打动了,心灵受到了震动,精神受到了激励,要努力工作。你们在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的感情呢?
当你学习很累的时候,很多次想要放弃,但是你看到妈妈每天比你起得还早,给你做饭,为了提升你的学习,她这儿打听,那儿打听,想要给你找最好的培训机构。每天上班已经很辛苦了,每天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一刻也不能休息,还要操心你的生活和学习。所以,此刻,你是不是心里也涌动着一股力量呢?说不上来是什么,但是你知道,你一定要好好学习!是吧!所以,孩子们,我们除了要多读文章,多做题之外,也要多感悟生活,这样你的理解也会更深刻!
04
好了,来到最后一题!第七段画线句说“这是多么诗意美好的创意啊”,假如你也是这个班上的一员,你会怎样表达?
首先,同样的,先定位原文,在第7段的最后,孩子们来说一说,“这是多么诗意美好的创意”中的“这”是指什么呢?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创意呀?联系上文,可以得知,“这”就是指孩子为了不让老师手指流血,把粉笔放在可伸缩的唇膏筒里。这果然是一个巧妙的创意!
03
#参考答案#
1.(1)文章讲述了在寒冬季节,一位女教师因长期使用粉笔手指被腐蚀裂开口子出血,学生知道后把一根根粉笔包裹起来,以免老师的手指再次被腐蚀,从而使老师深受感动的故事。
(2)用比喻手法将孩子们的爱心比作温暖的墙。
2.(1)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热爱学生的好老师。
(2)不专心上课叽叽喳喳说话的学生见状后不再说话。发现学生们的眼神和往常不一样,有一种期待、一种激动。这些纯真的孩子,把母亲用来化妆的唇膏筒也给拿来了。
3.(1)因老师不明白孩子们用纸裹住粉笔的用意,以为是开玩笑。撕了粉笔又会腐蚀到老师的手指,体现了孩子们对老师的爱。
(2)她被孩子们的可爱打动了,心灵受到了震动,精神受到了激励,要努力工作。
04
#留言讨论#
那如果你也是班上的一员,
你还能想到什么创意呢?
来想一想吧!
一个有创意的孩子,
未来一定很精彩!
试着把你的创意分享在留言里哦!
期待你精彩的回答!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