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继续让知识围绕着你,我是清芬老师,接下来一起来了解《雪》这篇文章~
在感性的人眼中,自然万物不仅仅是地球上的生物,春天的雨、夏天的风、秋天的叶、冬天的雪都能带给他们独有的感受。
长沙不经常下雪,但是一下雪也是大雪,世界都变成白色,大家对于前几年的雪还有印象吗?下雪时你会想什么?我们来看看蒋勋先生对于雪的感受和思考。
01
#文章分析#
这是一篇散文,大家都知道形散神不散,表面上的写景写事其实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这篇文章比较长,总共有32个自然段,全文是用“雪”串联起来,所以雪是这篇文章的线索,作者由雪想到了自己的小时候身边没有雪、中学时参加冬训盼雪、大学时上山寻找雪、中年时探望母亲一起看雪以及自己在窗边看雪的领悟。
02
#习题解读#
01
首先来看第一题,作者回忆了哪两件事,题目中明确要求是写两件事情。我们来看看回忆的段落,第3段至第9段都是回忆,并且有时间节点,大家发现了吗?
请大家跟着清芬老师一起圈起来,“小学时”“中学时”“大学时”,三个时间节点会有三件事情吗?一件事肯定有人物的活动,概括起来就是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那么在“小学时”这个时间,没有一件具体的事情,所以咱们不写到答案中。
在中学时,作者做了什么事情,为了看雪参加冬训活动,结果看到雪了吗?没有看到。
所以第一件往事就是:中学时,为了看雪,“我”参加了合欢山的滑雪冬训活动,却没有实现愿望。
第二件事,大学时,老师带我们上山寻雪,终于如愿看到了雪。
02
第二题,赏析第一自然段,第一段只有一句话,对于雪的描写。咱们小学阶段的赏析,最常见的就是修辞手法的赏析。这一句话中“雪落下来”好像“漫天飞舞的花瓣”,很明显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对于赏析比喻手法的答题思路,咱们的在读学员应该很熟悉,比喻能让我们描述的事情或者讲述的道理更加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这句话中,把“雪落下的情态”比作“漫天飞舞的花瓣”,现在咱们刚经历了春天的小尾巴,在天上飞舞的花瓣给你怎样的感觉?能飘在空中说明它很轻盈,很多,画面很美,这也是雪和花瓣的共同特点,把“雪落下的情态”比作“漫天飞舞的花瓣”,生动形象地突出了雪花的轻盈美丽,表达作者对雪的喜爱之情。
作者把雪描述得这么美丽,说明作者也是非常喜爱雪的,所以这句话也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总结一下,在答题时,首先点明手法,再写出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突出怎样的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03
再来看第三题,第三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是阅读理解中的段落作用题,咱们五年级的学员刚刚才学过,考查段落作用,咱们先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再想它的对于上下文有怎样的作用。
选文第三自然段写了什么?第三段提到“我”在南方亚热带长大,从来没有见过雪,小时候还喜欢搜集有雪景的卡片,对于雪景非常向往,这是内容上的作用。
写这一段对于下文有什么作用呢?第三段之后写道自己中学时找雪,大学时终于见到了雪,作者一直执着于雪,为什么作者这么执着?就是因为自己小时候就没有见过雪,所以第三段结构上为后文寻雪赏雪做铺垫,引出下文为了看雪参加冬训等情节。
04
最后是第4题,“白,是看不见的,只能是一种领悟”,问大家作者领悟到什么。咱们先定位这一句的位置,这一句在第31段,请大家看到这里哦,前一段是唐代张若虚的诗句,深化“白”和“空白”的思考,“白”不仅指景物的颜色,不再是色彩,作者可以从中领悟人生的真谛。
有些孩子可能会觉得这有些抽象,还记得吗,散文中每一句都是带着作者的情感,咱们来举个例子,大家非常饿的时候,看到金灿灿的落日容易想到橘黄流油的咸蛋黄,看到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在一起可能想到彩虹糖。
在文中,大家看到这一句“雪在光里迷离纷飞,像清明时节山间祭拜亲人烧剩的纸灰,纷纷扬扬”,作者能从雪联想到清明对于亲人的祭拜而不是白色的冰淇淋,说明作者此时是带着怎样的感情呢?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从“远远听到母亲熟睡时缓慢悠长的鼻息,像一片一片雪花,轻轻沉落到地上”,领悟到对缠绵病榻的母亲的爱。
03
#参考答案#
1.①中学时,为了看雪,“我”参加了合欢山的滑雪冬训活动,却没有实现愿望;②大学时,师生步行上山去寻雪,终于如愿看到了雪。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雪落下的情态”比作“漫天飞舞的花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的轻盈美丽,表达作者对于雪的喜爱之情。
3.这一段内容上交代了我自小生活在亚热带岛屿,对雪非常向往,表达了我对雪的热爱。结构上为后文寻雪赏雪做铺垫,引出下文为了看雪参加冬训等情节。
4.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缠绵病榻的母亲的爱。
04
#留言讨论#
听完今天讲解,
是不是体会到感性的人平时的想法?
你也有这样感性的时候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故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