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的“今世”
19汉语言二班吴松海
时代的进步促使着世间万物的变迁,或好或坏。千年来主张言传身教的汉语在现代社会背景的影响下,发生了些许微妙的变化,同网络的联系越加紧密,也许,这是属于汉语的一个新的发展起点。
过去,许多人认为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必须与老师面对面,在同一个课堂内,咬文嚼字,吟诗诵词,深受中国古代私塾教育方式观念的影响。这种教学理念传承至今,并在中国人心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对其过多的批判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将它们与汉语言文学当下教育结合才是正确的思考方式。
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我并不排斥汉语言文学开展线上教育,任何一门学科,都要与时俱进。从我个人平时的学习情况感受来看,线上教育为学习汉语言文学提供了不少的便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我可以随时随地的阅读老师传过来的资源,很多时候,我会在上课前看完老师所分享的内容,提前预习,对课程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许多人眼中,汉语言文学只是一门学科。但在我看来它是一种文化。汉语言文学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载体,积累了先人们宝贵的智慧。它与网络的相遇,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两者试探、交锋、再到融合,互相改变彼此的思维方式,进而让我们这些汉语言学习者的思考角度发生转变,文学性中夹杂理性,艺术性中包含科学性,激发了汉语言学习者学习的深度和创作的广度。
课堂教育的一大弊病就是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过于强烈,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汉语言文学专业也是如此。而现代社会注重的就是一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踏入社会的大学生往往只靠着在学校所学得的知识维持现状,不会主动去学习新技能,这很容易就导致就业困难的局面。汉语言文学开展线上教育以后,老师的督促作用就会减弱,更多的还是依靠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学生迫于考试的压力,“积极”学习,可能这种压迫式的线上教育有些不合理,但不能否认的是,它在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生的自律性也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大的提升。
回答老师的问题一直是学生在课堂上最惧怕的事情,许多人站起来后,因为各种原因,不敢开口,老师提问,学生不回答,课堂气氛瞬间尴尬,这些我都深有体会。可现在线上课堂的开通,使每一名学生不用再担心其他因素,只需要关注老师的问题就好了,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增多,更愿意配合老师的一些安排,这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有益的。
汉语言文学遇见了线上教育,拉近它们光年般的距离,如同宇宙中两颗行星的相撞,绚烂又惊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