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暗花明又一村
——疫情之后的链接教学
寺坪镇中心学校刘春艳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春天已来,疫情将去,我们战疫即将成功!”
——题记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又是一年春来早。春风浩荡花争艳,忙趁春光好读书。“停课不停学”的网络教学,已进行两月余。学生返校的脚步越来越近,拨开云雾,我们也要迎来自己的“又一村”。而这种网上教学体验效果如何?开学后如何精准进行衔接教学?这对老师来说,无疑又是一种考验,一种挑战……
一、上好开学第一课,体悟生命的美好。
经历了这场新冠肺炎疫情,相信每个重新走进课堂的学生,面对依旧美好的春光,心情却不轻松、难淡定。让学生尽快平复心情,投入到学习当中,是我们复课后的首要任务。
在这场疫情中,我们看到了被病魔吞噬的生命,也看到了生命脆弱的一面,要学会呵护生命,尊重生命。同时,我们更要引导学生看到生命顽强的一面。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由于隔离防护到位,所幸我们大多数人没有受到伤害,还能够回到教室上课;也有许多与病毒携带者亲密接触后,由于自身健康免疫力强而也没有感染的人;还有许多感染者在医务人员的及时治疗后,康复出院。引导学生体悟到:这场疫情防控斗争取得的胜利,是国家重视全民发动,科学防控救治措施到位,医务工作者无私奉献的结果,让学生增强爱国情怀,增强对医务工作者的敬意。
二、摸清底细找问题,学科知识重衔接。
在家这么久的学习,学生到底学的怎么样,作为老师的我们心里必须有个底,才能为后面的教学打下坚持的基础,才能做到统筹兼顾。
一是摸清底细。首先,做好线上教学情况摸底。教师要提前梳理线上学习期间每节课的学习笔记,找出教师线上讲课疏漏的地方,了解每堂课的学习重难点是否掌握,查查学生是否有缺课情况。再者,开展线上学习效果检测活动。理科类课程可以组织一次综合性摸底检测,文科类课程可以通过现场抽查,通过听、说、读、写等分组互动办法,帮助学生找出自己学习的薄弱或疏漏环节。
二是找出问题。摸清了底细后,要对全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学生线上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个性问题。要鼓励学生通过复习、检测等手段,找出个人线上学习的失误,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在老师与同学的帮助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是查缺补漏。复课后,不要对线上教学的内容从头重讲。一来本学期课时不允许,二来炒现饭式的重复,也没有必要,势必事倍功半。一是集中突破。对共性问题和学生提出的一些有代表性的个性化问题,专门备课,安排少量课时实行定点突破;自主复习、反复练习、个别指导等办法进行逐步解决。二是平时课前补充,对与前面内容连贯性强的新课内容,可在新课之前,课上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前后知识点复习梳理,让学生在知识学习链接上实行无缝对接。
三、复习备考需精心,梳理考点成体系。
九年级的学生面临着中考,受疫情的影响,他们的学习时间也是越来越紧,在学校的教学也是重中之重,不可松懈,要做到事半功倍。那么怎么做才会更有效呢?
一是着重基本考点过关。要有序开展基本考点的逐一过关,坚持依纲扣本,领会课程标准、把握好教材,明确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加强基础知识薄弱部分的梳理。备课时既不能超要求,也不能降低要求。对《中考说明》中所列考点着重理解分析,将易混淆的概念、规律加强对比、区分,要逐点扫描,逐个过关,扫除复习中的一些盲点,忌呆板机械的记忆。多关注热点,考生要分析每年中考命题的必考点,这些必考点也就是中考命题的热点,比如,今年的疫情,就是我们不得不关注的。
二是形成系统性的复习。教研室为帮助老师们减轻工作的负担,发挥全县教师的力量,给老师们提前搜集关于语文中考的资料。那么对于这些资料,我们要根据本校学生的实情,合理的利用,让其发挥最大的作用。语文中的知识点太多,大多是零星的,课内到课外,千变万化,如何把这些知识点形成一个系统?就要发挥老师的作用,为学生构建好知识体系,各块知识是相会紧密联系的,找到最优的方法,方便学生去记忆。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不待明日,从今开始。”春已至,花始开,携手逐梦新学期,只待春暖复课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突如其来的疫情,把我们都变成了教育的探索者,拨开云雾,终能看到希望。只要我们努力去做,孩子们就能收获属于自己的果实。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