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0——个人年度总结(肖海艳)

  我的2020
 
  个人年度总结
 
  肖海艳
 
 
  北风携卷着雪花从天而降,又至隆冬。
 
  回望走过的2020,
 
  所有的记忆仿佛还在昨天。
 
  也是在这样的隆冬,学期接近了尾声,武汉却卷入了一场大的灾难,
 
  随之而来的封城,
 
  就这样,
 
  我们与学生隔空上了一个学期的网课。
 
  但,乌云遮不住太阳,
 
  我们终于坚强地度过了难关。
 
  2020,我们有喜有忧,有笑有泪。
 
  01
 
  时间和空间无法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居家隔离,网络成为我们相互学习借鉴的桥梁。为了弥补公开课的遗憾,刘特在今年四月份组织我们工作室的小伙伴们,在线上进行作文课的专题研讨和示范课活动。隔空学习,大家克服重重困难,开动脑筋,呈现出形式多样、方法各异的作文课。既有写作前的指导课,又有写作后的评讲课;既有手账的分享,也有教师下作文的欣赏。在与工作室伙伴的相互切磋和学习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年轻人的干练,无论是工作室任务落实之迅速,还是授课中思路的清晰,语言的干净利落,都值得我去学习。
 
  线下的作文课活动,更是让人获益匪浅。周小燕和韩茹冰两位老师主讲的《学会抒情》,林友老师和马文娟老师主讲的《写人要抓住特点》,在同课异构中,我看到了她们智慧的火花。无论是周老师那情真意切的下水作文,还是韩老师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无论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马老师,还是秀外慧中、温润如玉的林老师:她们身上无不散发着一个语文老师独特的魅力与气质。我想这就是多年来在语文的课堂上来回地摸爬滚打,所留下的印记吧。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虽然自己已过不惑之年,但是在专业成长的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了不断地提升自己,线上研讨课,我主讲了一节《写景有序,状物有情》作文课,获得了同仁的肯定;疫情期间,在区网络平台上主讲的空中课堂《文言文之我见》,得到光谷语文人的认同;线下公开课《美丽的颜色》和古诗《黄鹤楼》都在见证我的成长。
 
  每一次的历练,都是为了下一次更好地飞翔。我们在一次次的学习交流中,蜕变,成长,只为遇到更好的自己。
 
  02
 
  阅读和写作理应成为我们进步的法宝
 
 
  刘特曾说,阅读是教育的开始。她叮嘱我们要多阅读,在理论建设上下功夫,积极思考,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主张。2020,这一年,为了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我再次重读了《世说新语》《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为了提升自己文学的素养,我阅读了蒋勋的《你好!庄子》《蒋勋说红楼梦》,余秋雨《文化苦旅》《中国文脉》;为了提升专业水平,我阅读了《写作教学的秘妙》《余映潮谈写作艺术》《静悄悄的革命》;因为喜欢,我也读了路遥的《人生》,余华的《活着》,丁立梅的《风会记得花的香》《等待绽放》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暑期,刘特安排我们每人假期阅读一本教育类专著,并撰写一篇读书笔记。我选择了黄厚江的《作文课的味道》,一直很欣赏黄厚江老师那种诙谐幽默、轻松愉悦的课堂,想探寻学生为什么爱上他的作文课,想上他的作文课。一个假期,我仔细阅读,认真琢磨,反复推敲,终于明白了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不仅要学识渊博,更要有研究的意识。深入课堂,深入学生,才能上出真正走心的作文课。
 
  写作是留下生命痕迹最好的方式。2020年3月,《让阅读更有质量》在《教育名家》上发表,11月《他为什么在课堂上会乱叫》在《班主任之友》上发表。当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了一个个铅字,心中有种莫名的成就感。2020,我在工作室里陆续发表文章近10余篇,还完成了《中考备考作文》的编写任务,也参加了校本教材的编写任务。自己勤练笔,也会带动班级的学生。6月,我班杨府赫同学的《触动心灵的那句话》发表在《作文周刊》上。10月份,丁卫军老师倡导的“真语文、真写作”中,我更深切地感受到,老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多读勤练,才是提高语文写作水平的制胜法宝。难怪刘特班级学生的作文总能脱颖而出。
 
 
 
  再回首,行走在2020年,我显得有些匆忙,思考的深度不够,研究的意识不强,写作上留下痕迹不多。
 
  人生的路不好走,但我相信:只要脚步踏实了,路就能越走越好。

 
 
  作者简介
 
 
  肖海艳
 
  武汉市光谷第一初级中学语文教师
 
  市优秀班主任,区骨干教师
 
  曾获得随州市“五一劳动奖章”,随州市第五届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教育论文国家级一等奖,第十九届“语文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写作指导特等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