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个人年度总结: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2020个人年度总结
 
  
 
  意外之喜,力薄之虚
 
  报名参选刘老师的工作室时,我自觉希望渺茫,但求一试。直到我和刘老师以及各位工作室小伙伴在腾讯会议云端相见,我尚在惊喜的余韵中,竟有几分不真实感——这样好的学习机会竟然真的落到了我头上?!从此,我也是有名师引路、师兄师姐指点的人了?!
 
  然而初次的破冰之旅很快给我浇了一盆冷水——工作室其他成员实在太优秀了,论资质、履历我都难以望其项背。如果咱们工作室是一个木桶,恐怕我就是最短的那片木板。因而,我既有技不如人的“心虚”,亦有一股油然而生的“虚心”——我实在太需要加快步伐,追上伙伴们的脚步了。
 
  成长之痛,收获之乐
 
  于是,我像一块干瘪的海绵,在师父的引领下,开始快速吸收知识。
 
  师父布置的第一个任务是制定个人年度规划。我在师父的鼓励下为自己定下详实的读书与写作计划。从此,无论加班后的深夜,亦或假期的午后,我又如学生时代一样大量阅读:读教育专著,读语文杂志,读闲书杂说,读出了一段更广阔、更深邃的业余时光。比读更难的是写,“笔耕不辍”言易行难。但因为有师父的鞭策,不知不觉我也酝酿出几篇差强人意的文章。绞尽脑汁行文是痛苦的,但成篇后也确实欣然。
 
  工作室的研学更多是以真实课堂为载体。师父的选题是“作文”,这真是一个让我又爱又恨的选题呀——作文是语文教学的硬骨头,多么难啃所有师生有目共睹,要研究“如何教作文”对我而言一如“蜀道难”,但它又是我真切想探索的领域。师父强攻作文的勇气与魄力令我佩服至极,也欣喜于这条“登天蜀道”上我不再踽踽独行。在一次次的研学中,我从师父的课堂中学到了“真”,刘老师力求解决学生写作的“真问题”,教给孩子们“真方法”,引导他们写出“真情实感”。这样的“真”研讨,也让我对作文教学渐渐有了更深刻更新颖的理解,而不再似盲人摸象一般迷茫。从工作室其他成员呈现的优质课堂中,我也找到了不少课程设计的灵感,学到许多实操性的技巧。借着名师工作室的东风,我也有幸和更多语文大家近距离交流,参加更多高质量的研讨活动,得以增长见识、开拓思维。
 
  最为宝贵的是工作室不仅成为了我成长的“土壤”;更是一个“练武场”,让我在研学的过程中大胆实操,将所学所想融于课堂实践并得到师父与小伙伴们的指点。同时,今年借着工作室的平台,我承担了一节研讨课,在反复磨课的过程中,我一度感觉压力甚大,但这个过程是“痛并快乐着”的。也得益于这堂《学会抒情》的磨炼,我在本学期的校内语文教研中承担了更多的任务,在市区联合视导中承担公开课任务,并在众多同仁的帮助下成功代表东湖高新区参加了市级“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展示课活动。以上均谈不上成绩,但确是我加入工作室后的真切收获。
 
  往者之惜,来者之追
 
  犹记得新学期伊始,工作室成员云端相会分享暑假的读书心得,肖老师动情地分享了她年轻时的阅读故事,令我感触颇深。毕业后我便进入了东湖高新区,从区域教学氛围和水平而言,我无疑是幸运的,但和肖老师这样的前辈相比,我的思考与付出实在不够,现在回想起来简直是虚度多年光阴。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能在光谷的济济人才中被选入刘老师的工作室,是我的大造化,我只有拼命努力才能配得上这种幸运。随着各式活动的有序推进,师父和工作室的伙伴们对语文教学的热忱与钻研精神感染着我,也激励着我。我必须迎头赶上,和大家一齐为脚下这片热土挥洒热血,充满激情地同孩子们一起探索美妙的语文世界。


 
 
  关于作者
 
  韩茹冰,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现任光谷第八初级中学语文教师。
 
  获奖情况:
 
  论文和案例曾获得省级三等奖、区级三等奖。
 
  课例曾获“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一等奖,“信息技术整合展示课”武汉市二等奖,“一师一优课”“东湖高新区教学信息化大赛”区级优秀奖。
 
  教育追求: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