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拉市镇丽金学校和芳
 
  
 
  经典不朽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曾经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疫情肆虐的寒假里,只能宅在家的我,手捧《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开启了我的阅读之旅。也许你会说:你好冷漠,这样的时刻还有心情看书?可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这时候,我又能为国家做些什么呢?我只想静静地再次与苏霍姆林斯基进行一番心灵的交谈,等到春暖花开,让自己以全新的思想、饱满的精神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
 
  读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我觉得虽然现在的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他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毫不过时。这位伟大的教育家为我解答了许多教育工作中的困惑与不解。本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到一个问题,这中间有生动的教育实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作者用他富有艺术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来,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一、教育离不开爱
 
  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融入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台湾教育家高振东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想我们作为一个教育者就是需要把自己修炼成神,让我们的爱唤醒他们的爱。书中有一个比喻特别让我印象深刻“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这个比喻是多么贴切呀!孩子们的心灵不正像荷叶上易碎的露珠吗?我们老师一个一不小心可能就毁了孩子的一生。
 
  然而,在教育工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孩子会让你觉得爱不起来,他们就是班级中的“后进生”。可恰恰这些“后进生”更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加倍关爱。我们要认真分析“后进生”后进的原因,再对他们进行耐心地引导,而不是对他们冷嘲热讽、拳打脚踢。我们教师不能因为现在教育环境下的一些成绩压力而把他们看成眼中钉、肉中刺。我们时刻不能忘记我们所从事的是一种神圣的职业。
 
  作为一名寄宿制学校的教师,我们的爱不仅要渗透到孩子们的学习中,还要渗透到孩子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里。孩子们病了,需要我们帮他们问医找药;孩子们心情不好了,需要我们给他们开导疏通;孩子们想家了,需要我们给他们安慰鼓励……
 
  二、教育离不开劳动
 
  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说过“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也反复提到劳动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书中写到“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儿童的智慧出在他的手指头上。”“劳动,不仅仅意味着实际技能和技巧,而且首先意味着智力的发展,意味着思维和语言的修养。”“没有劳动,人就会退化,变成卑鄙可恶的生物。”书中还说道,苏霍姆林斯基他们学校有少先队组织的小机械化作业队,在学校的教学实验田里孩子们自己操作小型机械进行耕种、管理、收割。孩子们还有葡萄园,孩子们用自己的双手在荒坡上除草、挖坑、种植、施肥、照料,后来收获了甜美的葡萄。孩子们用甜美的葡萄招待小孩和老人,他们又收获了感谢和祝福。总之,孩子们在劳动中了解了土壤的性质,认识了植物的生长过程,体会到了劳动的幸福,发展了自己的智力。
 
  了解了苏霍姆林斯基他们学校的这种从劳动出发的教育模式后,不禁让我想起了丽江县时期教学辉煌的五中。听说,那时的五中也是这样一种教学模式,班班有一亩三分地,学生用课余时间挖地、种菜、浇粪、养猪……然而这样的教育一点儿也不影响学生学习知识,反而促进了教学,使当时的五中获得了中考五连冠的好成绩,培养了一批批人才。我的眼前又浮现出前年我校科学老师杨老师让孩子们分组种植凤仙花时,孩子们积极观察的样子,当孩子们发现凤仙花发芽时惊喜的神情,当孩子们等到凤仙花开放时激动的笑脸以及那一篇篇精彩的观察日记。
 
  这些年,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然而对劳动却越来越轻视了。爸爸妈妈对孩子说:“宝贝,这些事不用你做,去看书吧!”老师说:“同学们,为了保证充足的学习时间,我们今天的劳动取消了。”很多孩子失去了一切劳动的机会,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越来越差,学习也显得越来越被动。我想我们教育者需要认真思考一下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教育离不开家长
 
  教育离不开家长,离不开家长正确的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教育更离不开家长的支持、理解与配合。那么,我们教育者如何调动家长支持、理解、配合我们的教育呢?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里设立了家长教育学校,家长在送自己孩子入学前三年就开始在家长教育学校里学习,家长们每两周听一次课,由校长、副校长和三年后担任一年级工作的教师讲课。在家长教育学校里,家长们能了解到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懂得如何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劳动教育、美学教育等。通过对家长的教育,让家长们认识到,教育是最崇高的、人道的、高尚的创造事业。从而促使家长更好的与教师共同教育好我们的孩子。
 
  读着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我也明白了这些年我的教育之路为何会走得如此艰辛。这十年来,我一直在丽金学校从事半寄宿制学校的教育工作,我校70%为住校学生,80%为留守儿童,这就为我们进行家长教育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家长会很多家长很难到场,即使通过微信群对家长进行了教育、沟通,大多数家长对孩子各方面的教育也未能得到实施,因为他们都在忙于生计,陪在孩子身边的只有能保证孩子温饱的爷爷奶奶们。当教育成了教师或学校单方面的工作,教育本身就很难真正成功了。但再难的事只要用心去做总会有改观,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加强家校共育工作将是我的努力方向。
 
  四、教育离不开阅读
 
  本书中有一个实例特别让人印象深刻: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老师上了一节观摩课,这堂课上得非常出色,让听课的老师们入了迷。当别人问他这节课准备了多久时,他说他这节课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每堂课他都准备了一辈子,但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却只用了15分钟。其实,这位老师所谓的一辈子的准备就是指阅读——终身与书为友。看来一个老师要让自己的课出彩,就必须喜爱阅读。阅读各种与各学科知识相关的书,吸取各种知识,让潺潺的小溪不断充实自己思想的江河。那么不管你面对什么样的课题,都不会感到手足无措。“阅读不是为了明天上课,而是出自本性的需要,出自对知识的渴求。”我们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教师要热爱阅读,还要把学生培养成热爱阅读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阅读的东西越多,他的思想就越清楚,他的智力就越积极。”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这一方面,我校一直以来做得较好。作为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时间较长,就拥有了更多的阅读时间。各班的语文老师会给孩子们介绍适合孩子们的图书,在班级里开展读书会。学校为每个班级设立了“图书角”,配备了适合各年级阅读的图书,学校图书室每天中午也会面向全体师生开放。据我所知,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为了让后进生追赶他人,有的老师往往喜欢利用学生的阅读时间,让他们做题巩固。其实这些老师“好心却办了坏事”走入了一个误区。按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学生的学习越困难,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就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就像感光力弱的胶卷需要更长的感光时间一样,成绩差的学生的智力也需要更明亮和更长时间的科学之光来照耀。不是补习,不是没完没了的“督促”,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能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决定性作用。”
 
  老师们,去阅读吧!老师们,让孩子们去阅读吧!
 
  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个高尚的人交谈。这个寒假,与苏霍姆林斯基的静谈、长谈,让我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一番反思,让我对教育有了一些思考。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伟人的思想将指引我不断前行。我希望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能去阅读这些经典著作,让这些伟大的教育家的光辉思想照耀我们的教育之路!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