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出发

  从“新”出发
 
  响水县实验初级中学潘书香
 
  桓宽言:“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罗丹曾说:“拙劣的艺术家永远戴着别人的眼睛。”从古至今,从古人到现代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提倡创新,但纸上谈兵易,脚踏实地难。
 
  创新,指想出新办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司马迁的《史记》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不正是告诉我们要想拥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言论,方法,需要的不仅仅是善于思考的脑袋,更需要从书本出发,从知识出发。
 
  施红老师从“新”出发,以名言导入,直接了当。在分析莎莉文老师的形象时,以海伦的心理变化为突破点,通过关键词的寻找,使学生在读与思的过程中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主体地位完全交到了学生的手中,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李娜老师从“新”出发,以打分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再通过给菲利普夫妇打分的新颖方法,联系数学的坐标轴,吸引学生去阅读,去深思。其还能在短暂的45分钟内,在掌握文章内容,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再教给学生以方法:联系了作者莫泊桑的创作结构及先简练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勾画出背景,然后人物出场,作家准确有力的勾勒出他们的外貌,接着正文开始,故事简单而平凡,意料不到的事态使情节急转而下,向悲剧发展,而叙述仍保持冷静,客观。之后以小练笔的形式,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现在课堂。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正是来自老师的大胆创新,不拘泥于定势,不固定在形式,以多种多样的授课方式,新颖奇特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对于我们这些新老师来说,也许还无法做到像施红老师,李娜老师那样得心应手,恰到好处。但正如高素萍老师所讲的,先学会抓住教学目标的设置。在备课时,思考学生学情,解读课标,研读教材。搞清楚行为主体是谁,行为动词是否可观,行为条件是否具体,行为标准是否准确。在上课时,展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清楚明白本节课究竟需要学什么,会什么!这次活动我领略到了两位教师的教学风格,看到了她们深厚的教学功底,以及精湛的教学艺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需要多学习、多听课、多反思,找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缺点、弱点,从“新”出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