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感悟】学习,在路上……

  武汉不愧是火炉,一出梅,气温就嗖地飙上去了。暑热难耐,老师们却热度不减,扎扎实实参与了在秀气雅致的光谷二初进行的东湖高新区初中语文骨干教师教学教研能力提升培训活动。五天的时间,我们仰望星空,遇见了最美的风景。
 
  正声至道
 
  蒋红森老师是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语文教研员、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在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有很深入的研究。2015年蒋老师组织全省的语文教师编写过一套教师用书《“教什么”的叩问——人教版精读课文教例精编》,我撰写的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新闻两则>教例》有幸忝列其中。看到蒋老师冒着酷暑来到培训现场,我自然除了亲切更多了一份感动。
 
  蒋老师反复告诫我们的是,“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他说,研究语文课“教什么”,应该是语文学科教学研究的头等大事,也是实现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效益提升的不二路径。所以,蒋老师以《有选择,就有效益》为题,从“为什么要选”“怎么选”两个方面给我们具体讲授了教学内容的选择意识。
 
  关于“为什么要选择”,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蒋老师“以学论教”的理论:如果所有学生(个体和群体)在现有起点上实现了有差别的共同提高,那就是有效的课;反之,就是低效的,甚至无效的课。这一点提醒我们,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要在学生已知基础上开展教学。否则,就会导致语文学科的“两周现象”(开学两周满怀期望,第三周开始放弃期待,不再在语文课堂寻求指望),就会出现“学生知道的继续知道,学生模糊的继续模糊,学生不知道的继续不知道“的情况。
 
  关于“怎么选择”的问题,蒋老师分别以初高中经典篇目《变色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筝》《小石潭记》《湖心亭看雪》等为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我们在丰富的课例中体会到教学内容选择的三考虑:从文本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从课堂容量出发。我想,不只是阅读课,也不只是语文课,这三方面应该是所有教者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都应该考虑到的吧。
 
  蒋老师的培训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力读,如黄钟大吕,是至道正声,让我们领略到语文教学研究的别样风景!
 
  美丽的琴声
 
  对于参训者来说,一线教师的做法和经验总是更能激起我们的兴趣和共鸣。华师一附中初中部的余美琴老师给我们带来的讲座《师生共读共写,幸福源远流长》就如余音袅袅的琴声,带给我们强烈共鸣的同时,也带给我们深沉的回味。
 
  余老师的讲座是从2020年武汉中考作文阅卷体会开始的,她细致地和我们分享作为中考作文阅卷人的同事的备忘录,分享2013年北京高考语文148分获得者孙婧妍谈语文的文章《语文于我》,分享2020年湖北高考状元、语文146分获得者唐楚玥对语文学习的感受。通过这些分享,余老师要告诉我们的是,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然后,余老师详细地介绍了她和她的团队——华师一附中初中部的同事们近20年来在师生共读共写上所作的探索和实践。正如余老师所说,师生共读,有困难,也有收获。但当我们真正沉浸在阅读之中,丰富了认知,修养了身心,与学生共通了情感,这种感受却是异常幸福的。不仅共读,还共写:和学生一起写下水文,指导他们编辑自己的作文集。在这样的活动中,师生共同提升共同成长,看到了别人无法看到的世界,收获了丰盈的精神生活。余老师用她的探索和长期的实践向我们证明:语文教学的要义就是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和学生共读、共写。
 
  作为从考试中一路走过来的语文老师,我们当然明白阅读的重要性,明白师生共读的重要性,明白写下水作文对学生的良好影响。但是,我们是不是常常凭了一份热情开始了师生共读共写,但往往因了这样那样的困难就退缩了就放弃了呢?我想,我们之所以在名师之路上没有余老师走得远,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还没有学会坚持。
 
  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当我们感叹收获不丰的时候,当我们忧虑提升不快的时候,当我们畏惧前路坎坷的时候,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美妙的琴声,感受一下美琴老师带给我们的深沉思考吧!
 
  惊喜,惊艳
 
  没想到培训接近尾声的时候,我们又收获了一份惊喜——武汉市四十九中的蔡淑卉老师也给我们上了精彩的一课。蔡老师是湖北省特级教师,是很早就从优质课竞赛中脱颖而出的多面型教学教研能手。听蔡老师的讲座真是一种绝好的享受!
 
  她语音标准、声音动听,两个半小时的报告讲下来,她的语调始终顿挫有力、她的声音依然悦耳润心。我想,这样扎实的演讲功力也是她成为名师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吧。
 
  蔡老师与我们分享的是课堂提问的艺术,她不是从枯燥的理论出发,而是用大量生动、精美的案例来阐释她的观点、看法和主张。特别打动人的是,她所引的这些案例,都是她教学生涯里的原创案例,都是她多年教学实践的优秀成果。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窥见蔡老师从区里到市里到省里以至全国一路乘风破浪的竞赛历程,可以看出蔡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创意和智慧,可以想象蔡老师在多年教学实践中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更令人惊艳的是蔡老师对于中考试题的解读。她的大脑仿佛是一个贮藏丰富的中考题库,哪一年的元调、五调、中考,哪一类型的文章,哪一角度的考题,哪种方式的题干表述,都储存在她的大脑里,说到什么地方,她就能随时提取信手拈来。
 
  听到蔡老师在讲台上条分缕析、侃侃而谈,除了惊喜、惊艳,我就只剩惊叹了:这高超的演讲水平、这智慧的教学设计、这丰富的资源积累,由不得她的学生不喜欢啊!
 
  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愿借助星星的光亮,捡拾初心,更踏实地走在成长的路上!
 
  作者简介
 
  刘行知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省青年教学能手,全省教育系统先进女职工,荆州市第五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荆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荆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东湖高新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多次获国家级、省市级竞赛课、示范课一等奖,多篇论文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报刊,参与编著出版书籍《初中语文资料所有全》《课例品评的智慧》等10余部。现任教于武汉市光谷第一初级中学。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