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合格的陪伴者

  做一个合格的陪伴者
 
  任芊羽的妈妈
 
  在马老师的推荐下,我拜读了约翰•科尔曼的《为什么我的青春期孩子不和我说话》一书。作者在书中针对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分享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养育理念,在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化解冲突方面提供了很多好的方法,我看过之后受益匪浅。
 
  作者提到的很多教育理念、案例和处理方式,都让我读之恨晚。比如书中的有效的沟通,不是你说孩子听,而是双向沟通。我原来都会抽饭后的时间,想陪孩子聊一聊,可是没聊几句,她就说我现在不想聊。现在想想,我只是在我认为合适的时间,并没有在她想聊的时间聊,所以沟通不是很好。有一次我特意在晚上睡前跟她聊了会儿,结果刹不住车了,我们一直聊到凌晨两点多熬不住了才睡。聊的话题也像朋友一样很轻松很随意,孩子也愿意跟你说一些心里话。她觉得这个时候,你是完全属于她自己的,不会被打断,不会心不在焉,你对她是关注的、尊重的。有效的时机,确实也是有效沟通的关键之一。
 
  在有效的沟通方面,还有一点我体会的特别深刻,那就是少说多做。如果你觉得说的话没用,那就不要再重复的说。其实孩子们这个时期,最讨厌的就是被控制的感觉。他们需要自己的空间,急于展示自己的能力。孩子曾经跟我说:“妈,你没发现,有些事你说与不说是一个效果?何必自己生气呢?有些事你说了,我偏不做,因为是你让我做的。”我当时听了无奈,现在觉得是我该改变了。孩子的事情让她自己选择、自己决定,除非她需要你的帮忙,这个时候她会自己开口跟你说。做父母的,不就是要学会得体的退场吗?管东管西,不仅让孩子觉得束缚、控制、不被尊重,管制带来的逆反,还处处让你感到受挫,影响亲子感情。不如做个观察者,只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搭把手,做到恰到好处。
 
  在情绪管理方面,本书也做了很好的引导。父母在生活中,尤其是在和孩子沟通时,难免会不尽如人意。不尽如意,只是事情没有按照自己的规划或者自己的意愿去发展。沟通的过程,不是要辩出对错,争出输赢。如果不能是A或者B,那我们就找C方案,要学会妥协。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引导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孩子有时也是观察者,在默默地复制我们对事情的处理方式。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最重要的不是我们说了什么,而是我们做了什么。我们不妨做个表率,生气时不要仅仅只是宣泄自己的情绪,而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入手,这样才会潜移默化地教给孩子一个成人负责任的正确的打开方式。
 
  作者提倡的权威式教养的方式,在原则问题上一定要设定清晰的界限,因为没有界限,会让孩子更迷失。设定界限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冲突,利用家庭会议的方式,让孩子参与其中,也许会有帮助。比如说手机问题。在疫情期间,因为线上课程的特殊原因,孩子手机基本不离手。后来恢复正常上课后,她到家就习惯性的以学习为理由拿手机,而且收不回来。经过两周的坚持,孩子同意每天限定用手机两个小时,而且睡觉前把手机拿到客厅。青春期孩子也在不断地挑战家长的底线,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过早放弃自己的权利,温和而坚定地坚持,再坚持。
 
  上面的几点浅谈是对沟通方法的认同,我觉得本书最核心的理念应该是爱与欣赏。青春期的孩子虽然独立特行,但是也和小孩子一样需要爱,需要表达出来的爱,而不是隐藏在指责后面的深沉的爱。孩子曾经跟我说过:“妈妈,我们一见面你只会指责我,我在你眼里就那么差吗?我相信我已经比同龄的以上的孩子都优秀了,你可以夸夸我吗?你只需要多夸夸我”我听了之后很自责,我确实如她所说,经常唠叨她不收拾房间、不整理个人内务等等,虽然只是想让她有个好的习惯,但是她只听到我的不满与嫌弃,她在我眼里看不到爱与欣赏。孩子是在父母的期望中成长的,你希望她成为什么样,她就会成为什么样。你觉得她是糟糕的,她就会真的很糟糕。一定要相信孩子并且尊重她,也许她的行为方式就和我们不一样,也许我们青春期也是这样呢,这些都重要吗?管它呢!
 
  以上是我读此书的一点浅薄之见,其中还有很多好的理念和方法,都让我耳目一新,豁然开朗。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家庭是土壤,老师是园丁。家庭是根的教育,根部滋养了,孩子们才能更健康茁壮的成长。幸运的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了马老师这样特别负责、特别用心的好老师,不仅自己博览群书,从中找到好的方法跟孩子们沟通,同时还分享给家长们,家校共育带动整个教育层面的提高。我们一定跟上马老师的脚步,不断提高自己,共同成长,努力做一个合格的陪伴者和引领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