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在泰山闪光|在数学中寻乐

  本期主人公
 
  姓名:吴晨曦
 
  任教学科:数学
 
  2017年的夏天,一场考试将我带到了泰山学校。暑假时,我看着泰山学校的大门,我就知道,我将在这里展开我新的人生旅程。
 
  从课堂中成长自我
 
  刚进入校园的我,就迎来了一场考验:区教研员来下校听新晋教师的课。这既是提升自我的好机会,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万一没有上好,该怎么办?我再三考虑,敲定了一节动手能力较强的概念课。整整一周的时间里,我除了完成日常的教学工作,每天晚上还在研究该如何上好这节课。我查阅了手边的教师用书、课程标准以及网上优秀的教案,请教了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为我进行教案的修改。功夫不负有心人,展示课中李芳老师对我的课堂给予了肯定。但我也深知,这样的课堂,仅仅只是进行了一次比较成功的“模仿”,距离我自己能真正上好一节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一个月后,我又争取到了参加区级青年教师比武的机会。在近4个月的打磨中,我渐渐意识到了自己上课的一些问题:模仿中没能脚踏实地的把握住知识重点,课堂中没能抓住学生的有效资源,互动中急于将知识硬“塞”给学生,忽略了学生的接受水平……在龙主任、黄金老师、金平老师、易利老师等人的一次次对我耐心的指点下,我逐步掌握了课堂的节奏。我也明显能感受到,在日常课堂中,我把重心从如何上完一节课逐渐放到了如何让学生接受上。第一个学期,在两场比赛中,我慢慢找到了课堂的感觉,慢慢明白了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我把握住校内教研、盟校交流、送教下乡、区内比武等机会,不断地给自己“加压”,让自己时刻保持对教学的那股“钻”劲儿。也抓住每次学习的机会,让自己的教学大脑不断的接受新的“血液”。在不断地学习中,我从听到一节课,只觉得流畅,上得好,却说不出个之所以然,到教师在课堂中的一些小细节为什么做得好,哪些教学环节为什么这样设计好都能说出一二。我惊喜于自己的改变,也将这些背后的知识慢慢吸纳在自己的课堂中。
 
  2019年的冬天,我再次参加区级教师比武,相对于两年前被各个教师帮扶、指点、耐心地帮我设计着每一个环节。这一次,我从自己的课堂出发,找到课堂中做得不足的地方,再次修改;针对学情的变化,进行调整。虽仍然需要其他教师的指点,但这是第一堂,我自己从头到尾设计的课。这节课也见证着,我三年来的打磨与成长。
 
  从爱数学到玩数学
 
  数学对我而言,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多变却又始终如一,它大人小孩都能难倒一片但总让人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我乐于数学却看到孩子们苦于数学,我多想把这样的“好玩有趣”也带给我的学生。一开始,我只能将数独、24点这样我们小时候玩过的数的游戏教给孩子们,更有趣更多变的方式我也不了解了。
 
  但一直抱着这个想法,我从多个渠道接触到了更多的、不一样的数学。于是从三年级开始,绘本、游戏、魔术……这三年来,孩子们跟着我一起听、玩、变,渐渐地,有那么一部分孩子也被我感染着。
 
  在今年延长的假期中,班上的孩子利用手机,我们隔空玩起了魔术,从只有一个孩子跟着我玩,到后来两三个孩子偷偷问我破解的诀窍,再到最后有一些孩子不需要我就可以自己完成一次成功的魔术。但在这条路上,仍然有很多需要探索的地方。我该如何将这样的“好玩有趣”更多地放进日常的数学教学中,也是我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在这个学期的课堂中,我把握住了这样的机会,在质数的教学结束后,我给孩子们介绍了一个我接触到的游戏,给孩子们简单展示了游戏的规则后,给了他们一个我的游戏成绩,让孩子们来试试。利用孩子喜欢“挑战”老师的特点,接下来的几天,我收到了不少孩子的优秀成绩,比我分数高的不在少数。在这样的游戏中能让孩子更喜欢数学,巩固知识,又有什么不好呢?
 
  在这几年的教学中,课堂中我不断钻研,是为了让孩子更好的学习数学。课后,我多渠道收集资源进行展现,是为了让孩子更爱数学。我爱这样一门学科,我也爱这样一份工作。为了让孩子们更享受学习的过程,我将会一直努力进步,不断地成长自我,希望能在我的青春年华,在泰山校园内,留下这些快乐学习的孩子们的剪影。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