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故乡》改写诗歌
陕西省镇巴县教研室唐必信 原创作者:唐必信 来源:语文在线初中版
冒着严寒回故乡,二十余年来一趟。距离相隔两千里,多受颠簸可想象。时间本在深冬上,渐近故乡天昏黄。冷风吹船呜呜响,远近村庄多荒凉。四处缺乏生活气,心里不禁生悲伤。惊讶之时发感想,故乡模样咋这样?记忆故乡不这样,感觉总比现在强。要说好处在哪里,也难具体说端详。或许也就这摸样,只是心情不舒畅。这次回乡专作别,聚居同族都卖房。交房期限在年底,永别老屋走他乡。
次日清早回府上,房顶荒草直摇晃。几房本家已搬走,母亲宏儿早迎上。母亲高兴又凄凉,搬家事情暂不讲。歇息喝茶闲谈间,宏儿远远把我望。终于谈到搬家事,告母他乡已租房。家具陆续再添置,旧房家具可卖光。亲戚本家作拜望,母亲都已安排当。转告闰土想念我,前来见面在即将。
深蓝天空月金黄,海边沙地西瓜广。少年项戴银项圈,手持钢叉刺猹忙。以上情景是回想,三十余年没能忘。闰土不过十来岁,我也是个少年郎。家里主持大祭祀,各种事情比较忙。忙月事情多得慌,叫来闰土管一样。我和闰土年相仿,闻名已久很欣赏。润月出生缺土命,捕捉雀鸟是本行。相见闰土在厨房,毡帽戴在头顶上。稚气圆脸呈紫色,颈上银圈明晃晃。见人有点害怕羞,和我却是显别样。不到半天便熟识,开始和我把话讲。闰土显得很高兴,进到县城见识广。
次日我们一起逛,闰土令我好敬仰。世上无穷稀奇事,润土一一给我讲。雪天捕鸟玩最棒,支起竹匾鸟上当。鸟进竹匾吃秕谷,绳子一拉被罩上。稻鸡角鸡鹁鸪鸟,蓝背等等有多样。夏天海边拾贝壳,五光十色不必抢。月夜瓜地啦啦响,猹吃西瓜人气慌。紧捏胡叉猛刺去,猹从胯下速逃亡。每到海潮要上涨,有脚鱼儿舞蹈忙。不觉正月就过去,闰土回家两心伤。别后彼此带赠品,鸟毛贝壳久珍藏。现在母亲提闰土,美好记忆电影放。故乡美丽是这样,童年生活总辉煌。
闰土现在怎么样,母亲讲起差境况。门外女人声音响,母亲出门瞧端详。一声变成这模样,一声胡子这么长。尖利声音穿耳旁,吓得令我心惊慌。一个女人架前方,细脚伶仃圆规样。颧骨高凸嘴皮薄,手搭胸前如细棒。女人诘问我不识,幼时怀抱竟然忘。母亲过来打圆场,对门二嫂她姓杨。常年开着豆腐店,豆腐西施美名扬。昔日西施什么样,面色粉嫩唇肥胖。成天坐着不必忙,生意好得买当抢。那时年少不懂美,竟将西施去全忘。贵人眼高耳边响,阔气家具无用场。破烂木器很笨重,由她拿去算帮忙。做了大官装穷样,姨太成群达三房。出门八抬大轿坐,你咋还说不风光。有钱总爱把穷装,吝啬程度难想象。话语尖刻令心伤,还受一通乱诽谤。吃惊吃惊再吃惊,心伤心伤再心伤。圆规愤怒身转向,絮絮叨叨装模样。一边慢慢往外走,手套顺便被牵羊。此后准备三四天,本家亲戚有来访。
一日午后很寒凉,来人让我倍惊慌。来的便是好闰土,但与记忆不一样。身材增加一倍长,紫色圆脸变灰黄。额头皱纹好几杠,眼睛红肿其父样。海边种地风沙狂,情况大都是这样。头上毡帽开了窗,棉衣是件薄衣裳。浑身冻得直筛糠,松树皮手很老苍。手里提着一纸包,一根烟管无比长。虽然见他很兴奋,不知话语怎么讲。叫声哥哥声音呛,童年记忆喉咙挡。闰土欢喜又凄凉,话说不出嘴直张。忽然对我老爷叫,恭敬让我背发凉。可悲隔了厚壁障,我也成了结巴样。闰土背后拖水生,给我磕头跪地上。正是当年闰土样,只是面色显瘦黄。银圈没有戴颈上,见了生人身后藏。母带宏儿也到场,嘱咐称呼迅哥强。闰土硬把规矩讲,水生作揖太免强。此为闰土第五子,与宏儿玩却松爽。母亲招呼闰土坐,闰土烟管放桌旁。递上那个小纸包,自晒青豆来奉上。问及闰土现境况,干活老六能帮忙。一家饭都难吃饱,社会实在太动荡。什么地方都要钱,菜粮卖掉也难挡。闰土只是直摇头,一动不动如石像。满肚苦水倒不出,默默吸烟诉衷肠。
母亲知道闰土忙,次日必定要回乡。决定送他旧家具,感叹世道不盛昌。闰土选好几家当,椅子四把桌两张。香炉蜡台和台秤,草木之灰也要上。等到我们启程日,他再开船前来装。又过九日离故乡,从早到晚都很忙。闰土一早来造访,五岁女儿看船忙。众人送别把门上,傍晚家具一扫光。巍巍青山走两旁,宏儿和我窗外望。傍晚景色渐模糊,宏儿却把水生想。我和母亲都迷惘,提起闰土心再伤。二嫂碗碟灰中藏,专把闰土去怨枉。自己拿去狗气杀,显得理直又气壮。说拿其实是在抢,飞跑不怕脚扭伤。老屋距离渐加长,行船渐渐离故乡。童年印象很漂亮,如今四周隔高墙。一股闷气生心上,悲哀程度无法讲。
船底潺潺水声响,一边前进一边想。我与闰土太隔膜,宏儿水生不能仿。辛苦辗转走他乡,辛苦麻木似偶像。辛苦凶险显乖张,后代不应再这样。忽然想到新希望,香炉烛台本荒唐。自己亲手制偶像,愿望更远更迷茫。碧绿沙地海边上,深蓝天空月金黄。希望有无无所谓,人多可把前路闯。
作者简介:
唐必信,男,1962年8月生于陕西镇巴县,高级教师职务,2000年以来任镇巴县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
1981年汉中师范学校毕业参加工作,1988年陕西教育学院中文系离职进修本科毕业。曾在巴庙八年制、巴庙初中、观音初中、镇巴县中学任教小学、初中、高中语文和班主任,兼任过校园广播主编、《镇巴教育》责编。
镇巴县文教局1990年编印的《镇巴教育志》评价其教学“成绩卓著”。
教育教学论文、文学作品等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教师报》、《陕西教育科研》、《陕西电教》、《陕西信息技术教育》、《作文指导报》、《学生作文报》等报刊多篇。获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等组织一等奖多篇,1984年参加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等组织的“人的价值”征文比赛,和指导的弟子张晓敏同时被邀免费赴北京中国人民大会堂领奖。指导学生作文在《中华少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学语文》、《故事作文月刊》、《作文指导报》等省级报刊发表多篇。
在县教研室工作二十年来,为全县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应有贡献。
曾于1985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