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场战“疫”,惊心动魄,也留下了很多感人的画面。
画面一:两岁小男孩病愈出院,医护人员曹玲玲送出门,打算挥手告别,小男孩突然向她鞠了一躬,她立马也还了个礼。小男孩这一举动被大家称为“最萌鞠躬礼”。
画面二:3月8日中午12点,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患者清零,或康复,或转院。医护人员孟力维缓缓关上舱门,对着“患者入口”,深深鞠躬。见证了无数悲欢,承载了无数绝望与希望,方舱终于关门大吉。
画面三:大约下午5点,去CT室途中,两栋楼之间,阳光正好,87岁的老人眼里流露出渴望的神情。于是医生刘凯就陪老先生停留了五分钟。老先生看到那么美丽的落日,眼里重燃了对生命的渴望。
三个画面,也是人生的三个阶段:生命的起点,生命的流转,生命的归途。每一个阶段,都有医护人员在陪伴着你,而你,也同样陪伴着他们。
也许,目睹以上画面,你对“白衣天使”与病患、对人与人、对社会与生命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和思考。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写作成文,字数800以上。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在托举彼此的生命中成长
1702班肖异芳
指导教师:李兰
有人说,这场大疫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一场考试。而我想说,新冠疫情是全体人类的一次大课堂。课堂中的人,正学着于危难中如何托举彼此的生命,同时也在经历共同成长。
疫情,让人们学会了感激。
面对突如其来的大疫,中国沉着应对,有效阻止疫情进一步蔓延,我们感激国家力量;面对每日上涨的数字,白衣天使们挺身而出,濒临瘫痪的医院重又高效运转,我们感激他们的无私无畏。一个小男孩,当他面对一个曾将自己从死亡线上救回的医护人员,他所想到的不是赶紧告别,而是予以一个鞠躬,致敬护士姐姐曾给自己的照顾。
人若不懂得感激,只会成长为冷冰冰的自私个体。只有将一切都不视作理所当然,才会珍惜自己得到的每一丝温暖,才能更深刻地体会爱,从而学会承担责任,去回馈温情。
疫情,让人们懂得了敬畏。
87岁的老人渴望重温美好的落日,医生刘凯便陪同老人家,在医院的楼梯间里停留了短暂的五分钟。短短五分钟,老人在垂暮之时看到了生命的希望。
从前,我们很少像现在这样担忧生命悄然而逝,但疫情里的生命显得如此脆弱,一呼一吸,一颦一笑都显得弥足珍贵。有人说,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一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当医生刘凯在落日余晖中注视着老人苍老的面庞上满足的微笑,他的心里一定生起了敬畏,敬畏当灾难的山劈头压下来时,生命依然有向美向善的力量。在驻足的那一刻他也一定是感动的,感动自己身为医生在挽留生命的美与善时所获得的价值与意义。
疫情,教给了人们悲悯。
悲悯,它不是居高临下的指点,不是什么高贵或高深的主义。它只是一种平视的姿态,一种常人即有的同情心和同理心。但它伟大如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能点亮人类世界的光明。
孟力维关上舱门的那一刻,对着“患者入口”深深鞠躬。这一鞠躬的背后,隐藏了多少次悲欢,多少次绝望与绝望过后的希望。正因为他曾与病患同甘同苦,并肩作战,他能体察患者的心酸苦楚,能听见人心中温热的跳动,能平视这个自己身处其中的世界和世界里的人。我想这一鞠躬,不仅是在告别苦难,更是在向苦难中与他一同奋战的人致意。成长于悲悯环境中的人们,会在通往光明的恒途上团结一心,同舟共济。
泰戈尔有诗言,人是个天生的孩子,人的力量是生长壮大的力量。在这场苦难中,有太多太多的人托举起了身边鲜活的生命,他们也在托举彼此的生命中得到洗礼,成长为更好的人。若人们得以在灾难中得到成长,人类这个族群便会在风浪的历练中一步步从幼稚走向成熟,生长出日渐壮大的力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