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议论文范文:取财须有道,有道须有财

  取财须有道,有道须有财
 
  ——我理解的儒家财富观
 
  雅礼中学1810班刘佳鑫
 
  当今社会,赚钱的方式似乎很多,打开浏览器就是扑面而来的“教你一招致富”,“18岁学霸为何放弃高考……”,“某女子用了微信的这一功能,月入几万”等广告,让你目眩神迷,蠢蠢欲动。世人多将赚钱作为人生目标,就业也会优先考虑工资的多少。莫怪这些浮夸的赚钱广告永远这么醒目这么铺天盖地,但是赚钱真的可以那么容易那么快吗?钱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但赚钱的方式却具有丰富的主观色彩。我们到底该用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方式赚钱呢?
 
  《论语》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孔子对学生冉求的做法十分生气,朱熹解释过孔子生气的理由:“季氏为诸侯之卿,而富过之,非攘夺其君、刻剥其民,何以得此?冉有为季氏宰,又为之急赋税以益其富。”季氏比周公还富有,冉求仍然帮他敛财,只能盘剥百姓,因此孔子怒斥冉求:他不是我的弟子,你们可以大张旗鼓去攻伐他。
 
  那么,孔子是不是如我们所想,是一个清高脱俗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呢?同样出自《论语》:“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看到这句话时,我才发现孔子是很接地气的。他认为,要是能挣钱,哪怕扫大街、做服务员、赶马车等都是可以的,但若这财不合乎道,那么我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这两则《论语》告诉我们求财并不可耻,可耻的是为了求财而不问道,不择手段。儒家的财富观非常鲜明:求富乃人之本性,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在这个金钱至上的当代,儒家的财富观应该为我们铭记。我们以儒家的财富观来审视网络致富的种种广告,恐怕无道的居多。毕竟赚钱的能力也需要日积月累,越是一招鲜,越是不需要资历的暴富,越可能是“无道”的坑。
 
  儒家财富观不仅审查财富的获得方式,还有对待财富的态度。《论语·宪问》中有说:“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这说明在孔子看来,财富是更助于修身养性的存在,当我们拥有了财富、衣食无忧之后反而更容易心境平和,更加谦卑。若在穷困中,要心气和平无怨无尤就比较难,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因此,孔子认为,财富是美好的,只要合道,越多越好。《论语·子路》记载:“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合是基本合格,完是比较完备,美是相当美好。卫国的公子荆善于管理家业,他挣的财富越多,孔子的评价也越高。
 
  追求利益是儒家倡导的,并且推己及人,我喜欢富,也要让大家富,人民都富起来才好。所以“富民”也是儒家的核心政治观之一,他在《论语·颜渊》篇中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这一次研读儒家的财富观,让我发现,孔子对待财富的态度并没有像我曾想像的那样持“淡泊名利”的态度,相反儒家认为取财若有道,越多越好,并且有钱有利于修身养性。更有意思的是,孔子认为有时候你的穷还是一种耻辱。
 
  《论语·秦伯》篇提到:“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儒家财富观还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作为一个政治清明的国家的一份子,没钱说明你不求上进;作为一个贫穷的国家的一份子,单只你有钱说明你没有家国情怀。所以儒家财富观也是仁义与现实结合的产物,不仅在财富获取的途径上做出了要求,同时也为我们的心理状态上做出了要求。
 
  儒家的财富观真是合理而科学,一言以蔽之:取财须有道,有道须有财!
 
  由此,在当下如此开明之盛世,我终于可以“君子坦荡荡”地对朋友说一声:“恭喜发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