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思维导图整理归纳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四》
 
  用思维导图整理归纳五下册四单元
 
  同学们,通过学习本单元课文,我们看到了手术台前担忧病入的沃克医生、手术台上毅力惊人的刘伯承,感受到了毛主席老来丧子的无限悲痛,更体会到了方志敏作为共产党员清贫的美德。在阅读中,能够抓住最关键的描写,去把握人物的内心和情感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我和巧红老师,用把四单元知识点,梳理出来,我们班级的学生用思维导图画出来,现在呈献给需要的学生和老师。
 
  《语文园地四》:

       
 
  本单元安排了四个板块的内容:
 
  一,交流平台。
 
  自学要求:能交流总结,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的阅读方法。
 
  老师指导:自读交流平台,结合文中印象深刻的语句,谈自己是如何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内心的;除此之外,还从哪些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中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认识到“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内心,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日后的阅读中要注意运用这样的方法。
 
  二,语句段运用。
 
  (一)自学要求:能从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例句中体会人物的内心,并能选择一种情景进行防写。
 
  老师指导:
 
  1.自读题目,明确要求和任务,谈例句是如何将人物的内心表现出来的,并思考句子中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了人物内心;分别从三组例句中体会到人物怎样的感情,当时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
 
  2.围绕其中一种情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或在影视作品中所见到的场景,谈当时人们的心情一般是怎样的,可能会做出哪些举动,表情可能是什么样的,会说些什么?
 
  如:“焦急的等人”是要表现出焦急的心理,这时可能会“皱着眉头四处张望;不断看表来回走动;打电话催促,催促时的语速可能很快,语气中充满了急切……“期待落空”要表现出失望的心里,脸上的表情可能是“眼神黯淡下来;失魂落魄;说话的语气可能是“声调低沉,有气无力”……“久别重逢”则要表现出激动的心里,可能是“冲上前去紧紧拥抱;大力握住对方的手;说话时语调高扬”……选择其中一种情景进行仿写,也可以选择自己最熟悉有亲身体验的其他情景来写。
 
  (二)自学要求:能体会“描写人物与平时不同的表现”这一表达方式的效果,并能仿说句子。
 
  老师指导:
 
  1.自读发现,两个句子在内容结构上的特点,都是先写一个人平时的表现,后写这个人,此刻不寻常的表现,并运用“一向…这次…”“平时…可是这件事…”等句式将前后紧密联系起来。
 
  2.删掉平时表现的语句,与原句进行对比,在比较中发现,以平时的表现作铺垫,更能突显此刻表现的特别之处。
 
  3.结合例句,选定一个主题进行仿说,如:“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玩具;在高手如林的比赛中获胜;丢失了最心爱的钢笔……根据要求,抓住一个人前后不同的表现,练习仿说,注意与平时的对比:如写“老好人发火”可以用和善,笑眯眯,被人欺负了也不在意……来形容平时的表现,用暴怒,声色俱裂,语气激动……来形容现在的表现,总之要尽可能做到反差强烈。
 
  三,书写提示。
 
  自学要求:了解篇章书写的格式,书写时能做到标题和作者位置,题目段落分明。
 
  老师指导:观察书写范例,发现标题和作者各占一行,都是居中书写的,每段要另起一行开头空两个字的位置;字的间距大小要均衡……
 
  四,日积月累。
 
  自学要求:阅读背诵《凉州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老师指导:
 
  1.自读古诗,读准“万仞山,羌笛,广陵”的读音;读出恰当的停顿和节奏。“羌笛”是边塞流行的一种乐器,“杨柳”指的是《折杨柳》曲,寓意别情,“烟花三月”指暮春时节,花开之际。
 
  2.蕴含情感:《凉州词》前两句,想象边塞的荒凉,体会诗中流露出的思乡愁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通过想象一叶小舟在江面上逐渐远去的景象,感受诗人目送友人时的离情别绪。
 
  3.用多种方式朗读两首诗,熟读成诵。
 
  日积月累: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蓟门人,一说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时期著名诗人。他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是浪漫主义诗人。
 
  注释:
 
  ①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②远上:远远向西望去。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③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④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约等于213厘米或264厘米。
 
  ⑤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⑥何须:何必。
 
  ⑦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⑧度:吹到过。
 
  ⑨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诗意: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赏析:
 
  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地眺望黄河的独特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第二句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的主要的意象之一。这句诗显示出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一片”又在词采上多了一层“单薄”的意思。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荒凉的风光。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尽显悲凉,勾起征夫的离愁。“杨柳”向来与离别有关,听到曲子也会触动离恨,“怨杨柳”不仅深化诗意,也强化了流露的怨情。“何须怨”艺术手法委婉蕴藉,表现了边防将士虽乡愁难禁,但也识到卫国戍边责任的重大,是自我宽解。末句用“玉门关”入诗,借用典故,表现征人离思,这句诗写出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后两句尽管有愁思,但豁达豪迈,悲而不失其壮,表现出诗人广阔的心胸。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他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
 
  注释:
 
  ①之:往、到达。
 
  ②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③辞:辞别。
 
  ④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⑤下:顺流向下而行。
 
  ⑥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
 
  ⑦唯见:只看见。
 
  ⑧天际:天边。
 
  诗意:
 
  友人在黄鹤楼向我挥手告别,阳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扬州。他的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中,只看见滚滚长江在天边奔流。
 
  赏析:
 
  这首送别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首句不光是为了点题,黄鹤楼是天下名胜,两位诗人可能常聚于此,因此有了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烟花三月下扬州”,不仅再现了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后两句诗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已去,李白在江边目送远望帆影消失在碧空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友情至深。最后一句不单纯是写眼前景象,也表露出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和对未来的向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