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语用学习意蕴,丰盈学生个体生命—《智取生辰纲》的语用学习教学记录

  深挖语用学习意蕴,丰盈学生个体生命
 
  ——《智取生辰纲》的语用学习教学记录
 
  桃江县桃花江镇城北中学符艳芝
 
  如果,运用语言文字只是为了掌握字词句段篇,却不能丰盈一个人内在的言语生命;如果,运用语言文字只是为了提高听说读写书,而不是更真诚、更自由地去表达和创造自己的思想之美、体验之美、心灵之美,那么,运用语言文字对孩子而言又有何用?——王崧舟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颁布实施以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线语文教师的自觉追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语文的生命意蕴》一书中的《叩问语用学习的深层意蕴》一文中提出,对于“语言文字运用”不能简单地做望文生义的解读,以为课堂上让学生动动笔、写写话、练练文就是“语言文字运用”了。王老师认为,语用学习至少存在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指向语用的知识和技能;第二个维度指向语用的过程和方法;第三个维度指向语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于是在教学《智取生辰纲》时,我做了这样的尝试。
 
  《智取生辰纲》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节选自施耐庵的《水浒传》。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对于杨志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学生很快从课文的细节描述中,得出结论:杨志是一个急功近利、粗暴蛮横、谨慎小心之人。但是对于这篇课文的学习,我想不应该只拘泥于达成日常的教学目标,而应该从此文中挖掘更多的语用学习的深层意蕴,让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精神的淬砺,心灵的升华,让学生的整个生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滋养,为他们今后为人处世、安身立命奠定精神基石。
 
  于是,我要求学生结合文中描写杨志的语段,具体分析杨志的特点,找出他自身存在的问题,分析他失败的真正原因。师生经过一番探讨交流之后,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不懂尊重他人。
 
  杨志因为一心希望通过这次行动,得到翻身的机会,能够光宗耀祖、封妻荫子,所以一味急功近利,言行粗暴,不懂尊重他人,没有同理心。那十一个厢禁军,担子又重,无有一个稍轻。天气热了,行不得,见着林子便要去歇息。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着要行。两个虞候,虽只背些包裹行李,也气喘了行不上,杨志也是嗔道:“你们两个好不晓事!……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挨。……”接近六月的天气,押送生辰纲的军士们挑着重担赶路何其辛苦,热得不行想去林子休息是可以理解的。两个虞候只背些包裹行李也是气喘了行不上,一方面说明虞候上了年纪,这样赶路很辛苦,另一方面反衬出挑着重担的军士更辛苦。当虞候解释:“不是我两个要慢走,其实热了行不动,因此落后。……”杨志道:“你这般说话,确似放屁。……”杨志这些表现可以看出,他丝毫没有理会一行人的辛劳,一心急于将生辰纲押送成功,以致采用粗暴的方式,压服众人,以便顺利完成这次任务,以期获得梁中书的高度信任,迎来翻身之日。没想,欲速则不达。
 
  二、不善与人沟通。
 
  在押送生辰纲的路途中,杨志与众军士、虞候和都管的矛盾一步步激发,主要是因为杨志不善于与人沟通,有话不能好好说造成的。当虞候提出疑问:“前日只是趁早凉走,如今怎地正热里要行?正是好歹不均匀。”杨志的回答道:“你这般说话,确似放屁。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若不日里赶过去,谁敢五更半夜走?”其实杨志后面说的都很在理,这么安排非常合理,但就是开头的一句“你这般说话,确似放屁”,一下让人无法接受,令两个虞候肚中寻思:“这厮不直得便骂人。”心里一旦出现反感情绪,再有道理的话也就没人听了。当天色未明,众人跳起来要趁早凉赶路,这就体现了他们对押送任务持积极的态度,基于这点杨志应该加以肯定和赞扬,这样才能笼络人心,但杨志跳起来喝道:“那里去!且睡了,却理会。”众军汉不解问道:“趁早不走,日里热时走不得,却打我们。”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甚么!”拿了藤条要打。杨志的态度从“喝”至“骂”到“打”,方式简单粗暴到了极点,不仅没有丝毫赞赏,就连最基本的解释都没有,实在让人心寒,导致众军士满肚子怨气,只是尚未爆发。在路上,那十一个厢禁军口里喃喃讷讷地怨怅,两个虞候在老都管面前絮絮聒聒地搬口,老都管也是心内自恼他。一路走来,如果杨志理解并肯定众人的辛劳,赞扬他们积极行事,平心静气认真解释行程安排的原因,好好与他们沟通交流,结果就不会是这样子了。
 
  三、缺乏合作精神。
 
  在整个押送生辰纲的行动中,杨志、老都管、两个虞候、十一个厢禁军共十五人,参与这次任务的所有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少了谁都不行,本是一个团队。杨志是这次行动的领导者,管理者,他应该凝心聚力,将十五人拧成一股绳,共同承担押送重任。但是由于他没有领导艺术,不懂与他人协同合作,队伍里的每一个人都渐渐背离了他,结果没有形成合力,生生把这个重任全都压在了自己的肩头,你说如何能够成功?
 
  一开始,杨志就仗着自己是头领,打骂十一个挑担的厢禁军,谩骂跟不上队伍的虞候,使他们渐渐远离自己。虞候有怨气向老都管申诉时,老都管还替杨志担着,劝告他们“休要和他别拗”、“权且奈他”、“权且奈他一奈”。当厢禁军向老都管诉苦时,老都管也是婉言相劝:“你们不要怨怅,巴到东京时,我自赏你。”众军汉道:“若是似都管看待我们时,并不怨怅。”可见众军汉不是吃不了押送之苦,而是受不了杨志对待他们的恶劣态度,如果按照老都管的方式与他们交流,肯定都能齐心协力对待此事。所以,一开始有老都管在中间斡旋,杨志与军汉虞候之间的矛盾还没有激发。走到黄泥冈时,众军汉热得不行,卸下担仗,去松阴树下歇凉,杨志劈头劈脑打人。老都管赶上来劝说,杨志也是口气生硬,不给半点面子,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继续打骂众人,让老都管实在看不下去,与他争辨,他又出言不逊,把老都管也彻底得罪,这可是最要命的。这样一来,整个队伍里的所有人似乎都没有了话语权,无人能与他商量,因此也没有人会站在杨志的角度替他说话,给他出谋划策。他们通通站在了杨志的对立面,杨志的话也就失去了权威性,当他再三强调黄泥冈是强人出没的去处,路途上的勾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时,他们全都不信,只当这话是拿来惊吓人的。一群人的责任成为了杨志一个人的责任,当危险来临,众人不听管教,杨志即使行事再谨慎,武艺再高强,也无法逃脱生辰纲被劫的命运。如果杨志运用自己的智慧,处理好与众人之间的关系,理解挑担的十一个军汉,笼络两个虞候,尊重上了年纪行走江湖又有经验的老都管,加上自己的精明谨慎,众人一定会齐心协力克服路上的辛劳,规避路上的艰险,不会在黄泥冈停留,吴用等人就无可乘之机,劫走生辰纲的几率就小了很多。
 
  以上三点,其实可以归结为一点:不会说话,不懂做人。杨志的失败,不是因为对手太强,而是因为他自身缺点太致命。
 
  紧接着,在课堂上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假如你是杨志,你会怎样处理与都管、虞候、军健的关系,如何与他们沟通?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场景,代杨志发声。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他们代入“杨志”这个角色,设身处地为他着想,让杨志的语言从内容到表达方式都有了极大的变化。比如:当看到两个虞候气喘吁吁行不上时,杨志对他们说:“两位虞候一路上辛苦了,你们两位要是吃力得狠,就歇歇吧,我先走一步跟上军士!”又如:当天色未明,众人跳起来要趁早凉赶路时,杨志可以这样说:“尔等早起赶路的想法着实令我感动,可是如今到了凶险地带,路上常有强人出没,天色未明不宜赶路,我们行程虽紧,但还是要以安全为重,大家继续睡吧!”再如:当一行人走到黄泥冈都想撂下担子倒地歇息时,杨志可以这样说:“兄弟们,这样的大热天气,连日赶路,确实辛苦了!可是这里是有名的黄泥冈,是个是非之地,我们挑的可不是一般货物,还有我们自己的身家性命啊,出不得半点差池,可不能在这个时候前功尽弃。咬咬牙,再坚持一下,等过了黄泥冈,兄弟我好酒好肉管够,大家敞开肚皮吃。”这里的“杨志”,变得彬彬有礼,理解尊重同行的所有人;变得善于交流,懂事理,与军健、虞候打成一片,与他们同艰共苦;变得领导有方,注重合作,共挑重担。这时候课文不再是死板冰冷的文字,已经一一转化成了学生生活中的情境,他们已经穿越时空成了情境中的主角。
 
  最后,我总结道:老师很高兴,因为我看到了一个个不仅武艺高强,还富有智慧、善于沟通、有合作精神、充满情味的杨志。老师也很替《水浒传》中的杨志遗憾,因为他不懂这些处事智慧,所以导致了生辰纲被劫,人生的运势无法逆转。但杨志永远是杨志,他性格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的影响,注定有他的局限性。而今天的我们,从杨志的身上应该明白了为人处事的法则,也懂得了人际交往的要义。
 
  我想,这样的课堂带给学生的记忆是深刻的,带给学生的影响也是深远的。语文教材是资源丰富的宝库,我们语文教师要用自己的慧眼去发现文本密妙,破译语用学习的密码,在语文课堂中不断润泽和丰盈学生的心灵,日积月累,学生一定会渐渐成为更加智慧更加优秀的生命个体。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