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五年下册第十二课《清贫》知识汇编+思维导图

  为了更好地指导生的学习。我们学年的巧红老师和我整理了一些《清贫》的学习资料。我班学生在我的引领下,画了一些思维导图,在此一一呈现,分享给爱学习的学生和同行。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教育是一朵云推动一朵云。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社会的良心,教育是爱与责任。

        
 
  《清贫》是方志敏同志于1935年狱中写就,记述了被俘时两个国民党士兵搜身而一无所获后,坦荡地表白矜持不苟、廉洁奉公是共产党员的美德。指出清贫、洁白、朴素是革命者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清贫”,清白、贫穷,一无所有。本文用这个词作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表明本文写共产党员以恪守清贫为美。
 
  《清贫》课前预热:
 
  本文是方志敏1935年在狱中所写的一篇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了他被俘入狱后被两个国民党兵士搜身的逼问的经历,表达了他对清贫的理解,展现出一位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品质。
 
  全文共十个自然段,可分为四个部分。直抒胸臆和讲述事件相结合的方式,表达了方志敏内心坚定的革命信念,写出了“清贫”的内涵。
 
  一,自学要求:
 
  认识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吓”;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的品质;能说出对“清贫”的理解。
 
  二,教师指导:
 
  (一)生字学习:“筹,矜,裆,褂,镯,坞”可以借助形声字特点或者结合词语识记;“吓”在语境中辨析读音“恐吓,威呵(he四声)”,“吓人,惊吓(xia四声)”。
 
  (二)课文学习:根据学习提示的要求,默读课文,画出能够体现方志敏品质的语句;围绕这些语句谈自己的体会。
 
  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方志敏直接讲述自己想法的语句,一类是他和国方兵士对话的语句。
 
  在人物对话这方面,可以将方志敏和国方兵士说的话放在一起对比,体会国民党兵士的自私贪财、穷凶极恶,而方志敏则是廉洁奉公、一身正气。将描写国民党兵士搜身过程的语句和方志敏的反应联系起来,发现无论国民党兵士怎么搜怎么说怎么做,结果都是一样——一个铜板也没找到,从这个过程中,方志敏始终不卑不亢,正气凛然,从而进一步体会方志敏清贫朴素的生活,以及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精神品质。
 
  清贫作风
 
  方志敏狱中遗著《清贫》中写道:“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是方志敏清贫奋斗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的座右铭。
 
  寒冬腊月,方志敏穿着一件薄薄的破棉袄,从弋阳去参加贵溪苏维埃代表大会,这令身穿新棉袄的代表们于心不忍,要给他换件新的。但他不同意,夜里去补那件破棉袄。代表将新棉袄送来,他反复给来人讲“要节省,要减轻群众负担”的道理,执意不收。一旁的警卫员实在看不过去了,眼泪流出来:方主席,你是只顾革命不顾自己啊!
 
  有一次,方志敏发现自己吃的是白米粥而大家吃的是米糠和野菜煮的粥,就叫警卫员告诉伙房:“大家吃什么,我吃什么,不能特殊。”老管理员听了警卫员的转达,叫了起来:“什么特殊?要讲特殊也行!方主席操心又劳累,肺痨痔疮病痛常常发作,哪个要为这事‘民主’提意见,我来担当!”方志敏感激这位老同志,但仍然把粥端回了,和大家一起吃糠咽菜。
 
  被捕后,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方志敏每天工作16个小时,留下了13万字左右的文稿,包括《清贫》、《可爱的中国》(《可爱的中国》是方志敏的著名散文,也是他的遗著。)等文章。展览中注明,这些文稿是进步人士谢澹如受地下党负责人冯雪峰的托付精心保管,直到解放后完好无缺地交还给党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