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原创】加料“云课堂” 幸福云成长

  作者|吴佳丽
 
  湖北省江汉油田实验小学教师
 
  编辑|梅语文 来源|梅语文
 
  //
 
  当前,学生通过各类网络平台开展的线上学习是“停课不停学”(居家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组织学生学习时,教师要更多考虑这一学习形态的特点。客观上,离开学校现场的班集体,学生出现的松懈状态是自然的。如何让学生在网课学习中有历久弥新之感?我常常反思改进,并在教学中实践。
 
  //
 
  一、一句元气激励剂
 
  “一日之计在于晨“,当人们睡醒后精神都比较饱满,这时候如果听到积极向上的话语,相信定会元气满满,开启美好而努力的一天。
 
  运用好心理学”打鸡血“这一规律,我在每晚都会搜集一句励志短语,如:“不渴望每天能够一跃千里,只希望每天能够前进一步”,鼓励学生们脚踏实地;”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提醒同学们珍惜时间……在次日早晨八点整,准时向同学和家长们发去早安问候和笑脸,并附上那些准备好了的短语片段。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消息一发出,家长和孩子们立即回应早安问候。
 
  虽然上课时间还没到,同学们已经自觉开始了朝读活动,打卡群里一片琅琅书声。学生的学习状态明显的有所改善。
 
  ————
 
  ————
 
  二、一段故事引期待
 
  为了丰富网课的形式,我组织同学们开展“讲好小故事“活动,每次网课结束后都会安排一位同学给大家分享一些有趣的事。
 
  你瞧!连星杰同学的《你看起来好像真好吃》,图文并茂展示了自己创作的第一本绘本,有趣的恐龙逗得同学们捧腹大笑;”智多星“朱子皙同学,则模仿诗人李白,一会儿表演舞剑,一会儿佯装喝酒来讲述”自己“的生平,通过他的讲述,同学们不仅认识了李白,也感受分享故事者的热情;姚晟睿同学的分享,内容迥异,竟是《恐怖日记》,同学们胆颤心惊的听着,紧张又期待会发生什么诡异的事情,伴随着姚晟睿同学的尖叫,最后竟是以一个冷笑话结尾,同学们都被自己的紧张逗得哈哈大笑。
 
  在同学们一次次展示、鼓励互动中,不仅拉近了同学间的距离,也使同学们对网课有了更多的期待。
 
  三、一面家校回音壁
 
  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最令家长苦恼的是“小神兽们”网课学习时的状态:一会要上厕所,一会在草稿纸上乱涂乱画,一会又趴到了桌上……散漫而无纪律性。
 
  网络学习本就拉远了老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如果此时一味的批评学生,效果肯定不尽人意。那怎么办呢?何不找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指引孩子们追寻正确方向。于是我在群里创建了“家校回音壁“,即家长用手机将孩子在家中优秀的表现记录下来,发到指定区域,再由老师进行语音表扬反馈。
 
  一时间,许多“小神兽们”都变成了“乖宝宝”:早起做运动,主动做家务,按时睡觉,认真阅读……有的同学甚至给自己额外增加作业,或时不时作诗一首发到群里。孩子们努力表现,家长也睁大眼睛发现孩子的优点,对孩子的态度也更平和,家庭生活更和谐。在“回音壁”里,孩子们激烈竞争,又相互学习,满满的正能量。
 
  在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同时,又激起了学生学习兴趣,“家校回音壁“可真谓一剂好料啊!
 
  四、一张奖状激斗志
 
  线下教学,我发现中低段孩子对“小红旗”奖励机制非常感兴趣,每当老师把小红旗贴到他们手上时,个个都乐开了花,时不时会去“展示墙”数数自己所得红旗数;而更感兴趣的就是对一段时期学习情况表示肯定的奖状,那可是每个同学为之奋斗目标啊。
 
  那么线上教学,能不能灵活的加入这一剂呢?我在摸索网上教学工具的过程中,果然发现了类似功能。我尝试着在批改完学生作业后,给完成较好的学生奖励一面云红旗,并且还将特别优秀的作业进行置顶使人人都能看到,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
 
  在网课进行到三月底,我又组织同学们统计云红旗的数量,综合平时课堂表现以及三次检测的情况,评出了二十多名“优秀学生“,当我把制作好的“云奖状”发给学生时,他们既兴奋又激动,迫不及待的拿着“云奖状”开心合影。
 
  “云奖状”的激励,给孩子们的身体中注入前进的动力,帮助他们明确奋斗目标,在后期网络学习中时时充满的斗志。
 
  //
 
  “停课不停学”史无前例,对于每个人都是不小的挑战。无经验可借鉴,我们主动摸索,孩子们的需要,是我们努力的着力点。从来没有天生自律的孩子,优秀源自不懈的努力。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工具,给云课堂适时加些料,让孩子发展有动力,课堂学习有活力,家校沟通有成效。相信走过这一段特殊的时光,成长的不仅是学生,还有努力探索的我们。
 
  //
 
  ————
 
  作者简介
 
  //
 
  吴佳丽,湖北省江汉油田实验小学二(3)班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校党务主任。局青年岗位能手、局最美一线青工。先后荣获省赛课二等奖,省论文一等奖。
 
  教育理念: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