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与家庭
马良镇中心学校向锦丽
前几日听新来的同事讲课,讲的是《咏雪》这一章,我一边听课一边重新品读文章,不知怎么的,竟然神思恍惚,虽身在教室内,心却游离于世外了: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里,屋外北风凛冽,雪花纷飞,冰天雪地。而作为诗礼簪缨的谢家,却是一派祥和温馨的景象。在谢太傅的屋里,早已生起了几个大火炉,炉火烧得旺旺的,将偌大的屋子照得暖融融的。火炉上放着几只茶壶,茶水已煮开,热气沸腾,茶香四溢。谢太傅端坐在首位,穿着各式的皮毛大衣的众儿女子侄们,团团围着他四面而坐,大家一边喝茶,一边谈诗论词。儿女子侄们年龄参差不齐,却都是言笑晏晏,各抒己见,毫不拘束,谢太傅笑声朗朗,慈爱,坦率,毫无长辈的架子。
不一会,外面的雪下得又大又急,大团大团的雪花从天宇中飘落,如飞琼的舞蹈,如栀子的绽放。年纪小的孩子忽而忘了他刚才讲论的诗词,神游于窗外的飞雪之中了,继而大声地喊:“看!外面的雪下大了!雪下大了!”逗引得全屋的人纷纷侧首望向屋外。谢太傅却也不恼,反而诗性大发起来,他朗声问围坐身边的小辈们:“大家看外面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小辈们立刻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说像鹅毛的,有说像梨花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谢太傅却只是含笑听着,并不置一词。正在众人讨论之际,谢太傅哥哥的儿子胡儿忽然高声说道:“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众人乍一听这新奇的譬喻,都愣住了;还未来得及反应,却又紧接着听到一个婉转清丽的女声说道:“倒不如比作柳絮乘着风飞舞!”说话的原来是谢太傅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谢太傅听到这里,不由得快乐得大笑起来,众人们也都大笑起来。任那屋外冰天雪地,屋内却是春意盎然。
这样的家庭氛围无疑是和谐幸福的。我们知道,东晋的谢氏乃钟鸣鼎食之家,真正的书香门第。从这篇小小的文段里,可见一斑。谢家富足,所以衣食无忧,冬天再冷都可以有足够的物资保暖,大家都可以躲在屋内喝茶、煮酒、谈论诗文,真是好雅兴!可对于一个普通的平民之家,温饱尚难以解决,又有何闲心去读书谈文?但是,却也正是他们在闲暇日里都在讲论文艺,以诗礼教化儿女,才使得整个谢家大族人才辈出,长盛不衰。谢家能够成为东晋最大的家族之一,实在不能不说与谢家的家庭教育有关。
而我们在学生们讲《咏雪》的时候,总会提到:这篇文章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其实,我认为我们更应该反思,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家庭不能够有这样的轻松和谐的画面?说起来,现在我们绝大部分的家庭在物质上虽不说是富足的,但至少能够衣食无忧,比如在冬天里有很多家庭里都会有空调,即使没有空调也至少不用担心寒冷的问题。可是,大人们都在忙着加班,孩子们都在忙着作业。闲的时候,人手一部手机,相对而坐时,却是视而不见,默然无语。有的大人则是搓麻将,乌烟瘴气,孩子玩游戏,神思恍惚,很少有人有那样的雅兴,和家人一起读书,一起仰望星空,一起倾听虫语。所以,我们已经失去了太多的单纯的乐趣,家人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我向往那样的家庭生活:一个月无论多忙,总能抽出那么几天来,关掉手机电脑,一家人坐在客厅里读书,讨论;周末里,和家人们一起郊外赏花,找蜗牛壳和鹅卵石,而不发朋友圈;节日里,一起查找关于节日来源的资料,做属于自己家庭的知识剪贴报,一起做粽子,吃月饼,赏月,写春联;在某个家庭成员生日时,我们一家人慎重地列好菜单,然后慎重地去菜场买菜,大家齐动手,做一顿丰盛的晚餐……我也从我从前的一位同学那里了解到了她的家庭:他们家从孩子周岁之前就开始坚持给孩子读绘本,为了带着五岁的孩子读四大名著,她和先生带着她去游三国城水浒城,如今孩子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内容说得头头是道,连我们的初中生都不如她;家庭的大事情,要通过家庭会议解决,民主而有效;节假日带着孩子去拜访双方的健在的老一辈们,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的感恩和敬老之心;孩子的妈妈坚持写作,记录家庭的点点滴滴,分享家庭的每一件值得纪念的事;重视每一个特别的日子,重视仪式感,让孩子在每一个值得期待的日子里成长……其实,我的同学和她的先生也不过是普通农民家庭出来的大学生,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家,会因工作而疲乏,生活中也有鸡毛蒜皮,但是,他们懂得一个家庭的重要意义,所以他们用心去创造每一个细节,让生活在油盐酱醋茶的打磨中多了许多诗意。这个家庭中的幸福温馨和谐,又何尝输于谢太傅的家庭呢?
这几年来,听了最多的关键词就是“原生家庭”,这些年当老师,最令人头疼的就是“家庭教育”,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思考的最多的就是如何经营一个美好的家庭,让孩子更幸福地成长。在一千的多年前的《咏雪》里,我受到了触动,在那个同学的家庭生活里,我看到了希望。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家庭幸福,愿我们都能为了这样的幸福,更努力地去寻找属于你的家庭诗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