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佳作|记“疫”文言之我见

    记“疫”文言之我见
    西安市第三中学 作者:苏开  来源公众号:语文在线高中版    
    
    近日,“新冠”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人们或冲锋在防疫第一线,或在家闭门隔离,但无论以哪种形式,我们都以自己最大的努力期望尽快打赢这场防疫攻坚战。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战役中,医学冲锋陷阵,直面病毒的侵袭,而与此同时,文学的参与也必不可少,它以强大的宣传力度,坚定着每个人的信念,带给人们无穷的精神力量。
    翻看抖音、快手等潮流媒体,我们可以看到最近有一话题大火,“多年后,当人们再次提及这场疫情,我们可以这样说。”网友们用文言文的形式,仿照古代史书的语言来描述此次疫情。初读罢,深感典雅非凡、动人心魄;然细品之后,又有些许欠妥之处,若能斟酌,另更他词,会更具美感和力度。
    笔者遴选了网上流传较广的四个版本,其中版本一、二篇幅较短,版本三、四篇幅较长,篇幅的长短直接决定着文章的容量、层次和技法运用领域的大小,所以本文将前二者作比较,后二者作对比,长短篇目之间并无较强可比性。
    版本一:己亥末,庚子春,荆楚大疫,染者数万计!众惶恐,举国防,皆闭户。南山镇守江南都,率白衣郎中数万抗之,且九州一心。月余疫尽去,举国庆之。
    版本二:己亥末,庚子春,荆楚大疫,染者数万计!众惶恐,足不出,举国防。南山抵守江南郡,率白衣军众数万。九州一心,政医兵者扛鼎逆行,为之勇战矣。能者皆竭力,月余疫尽去。华灯初上,万国赞,此为国之大幸。
    版本一和版本二相比较,我们主要探讨这几个问题。
    第一,“足不出”与“皆闭户”的选择及“举国防”的位置。四个版本的开始都交代了疫情发生的时间和强度,但在第二句中,版本一、二则出现了不同。在表现人们居家不出时,一用“足不出”,一用“皆闭户”。“足不出”是“足不出户”一词的省略,其意为人们不出门,然而外面的人能否进来,或者说外面的空气能否进来,此词未有言明。而“皆闭户”则表现出更丰富的层次,首先“皆”作为副词,能体现出人们居家隔离的较大范围和较强力度。其次,“闭户”意为关闭门窗,所以其中就包含了多重含义,不仅自己居家不出门,同时也谢绝他人的到访,甚至怕外面的空气可能携带着病毒流进家里,更能体现出前文“众惶恐”的情态,故“皆闭户”在表现力上更胜一筹。
    那么“举国防”到底应放在“皆闭户”的前面还是后面呢?若将其置于前,则整句句意为“大家非常惊恐害怕,整个国家都在防疫,人们都关闭了门窗”,这不免让人感觉我们举国防疫的措施只是让人们关闭门窗、居家隔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此为偏颇之处。若置于后,“众惶恐,皆闭户,举国防”,先写人们惊恐害怕,然后写到害怕的反应,最直接的就是关闭门窗,居家隔离,然后上升到整个国家层面的防疫,当然国家层面的防疫是多层次、多形式的,绝非居家不出一种。由此观之,“举国防”置于“皆闭户”后则更切。
    第二,钟南山院士之称谓及江南“郡都”之正误。两则语段提及钟南山院士都以“南山”相称,此称法是否妥帖?我们平时见到的文言练习语段,多出自古代官方修订的正史,其中确有直呼其名的现象,且古代名人多有字号,亦可称之,而今人则多无。识其语境,若为后世史书中记载,称“南山”亦可;然若为“多年后,人们再次提及此次疫情”之情境,则此称呼确为不妥,为颂其德、赞其行、彰其敬,私以为称“钟公”或“钟公南山”更为合适。
    版本一中称武汉为“江南都”,然而史书中并未有“江南都”一词,故此词于此未有据理。而古时确有“江南郡”一说,江南郡亦称鄣郡,即丹阳郡,现为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而该地与武汉相去甚远,故用此词,亦有不妥。其实,武汉的别称众多,“汉、江汉、江城、鄂都”等皆可选用。
    第三,“抵镇守”之分及“军众郎中”之别。两则语段都用到了“抵、镇、守”三词,“抵”有到达、抵抗之意,“镇”为镇守、压制之意,而“守”的意义较为单一,为护卫、防守之意。综合来看,此处用“抵镇”二字则表现力更强,既能突出钟南山院士毅然前往,奔赴武汉的坚决,也可表现其与病毒抗争,镇守重地,力图压制病毒的豪壮。而后文中的“白衣”自然借代医护人员。“郎中”一词自宋代开始成为医生的尊称,所以此处若为“白衣郎中”,则微有语义重复之嫌。若为“军众”,则能凸显军方、地方之医的协同合作,更富表现力。
    与此同时,版本二对“政医兵者”有所强调,“扛鼎”意为有大才干且肩负重任,与“逆行”连用于此也极为妥帖,对战之力度的表现较强于一。然而“华灯初上”一词的使用又略显出位,该词意为“有着美丽光亮的灯刚刚点亮起来”,一般用来形容夜幕刚刚降临时的城市景象。而在这里,作者应是想用一个能体现繁华热闹的词汇来表现疫情结束后的情景,与前文形成对比,然而“华灯初上”并不能达到此效果。且版本二中“国”字多次使用,重复单一,语言多样性不足。
    对以上的问题我们进行改善,且对文段加以充实,就得到了版本三和四。我们再对其做一对比分析,看能否引发我们新的思考。
    版本三:己亥末,庚子春,荆楚大疫,染者数万计!众惶恐,皆闭户,举国防。道无车马,万巷空寂。然外狼异动,垂涎而候,华夏腹背芒刺。幸龙魂不死,风雨而立。医无私,警无畏,民齐心。政者、医者、兵者扛鼎逆行勇战矣,商客、名家、百姓仁义者献物捐资,有友邦叹“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能者竭力,万民同心。月余疫除,终胜。此后百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版本四:己亥末,庚子春,荆楚大疫,染者数万计!众惶恐,皆闭户,举国防。钟公南山无惧耄耋,抵镇江城,益寻雷火二神,率数万白衣抗之。青丝白发,身先士卒。布衣商客,争相解囊,政医兵者更甚,扛鼎逆行之。能者皆竭力,俾九州一心。月余,东湖樱芳盛绽,疫散去,大胜,国泰民安。
    可以看出,版本三用“道无车马,万巷空寂”来渲染封城的寂寥,更加生动形象,且提及国外好事者的虎视眈眈及“唯恐他国不乱”的诡意,层次更加多样。后面则更侧重对诸多力量的表现,铺陈和排比的使用能有效地增强语势,震颤人的心灵。而版本四则侧重对钟南山院士的描写,突出其临危受命,壮心不已的高节,丝丝入情,亦可感人肺腑。文字虽无前者充实,但简洁之力,亦足称道。
    分析至此,我们做一设想。若广泛汲取前文所述之优点,规避其不足,再加以扩充和丰富,笔者拙创出新的文段。
    版本五:己亥末,庚子春,荆楚大疫,染者数万计。人谓之“新冠”,蝠生而携之,好事者食之而罹,可传以口鼻。时值年节,迁移滋盛,是故疫蔓八方,无所幸免。九州震恐,人皆闭户,道不见行人,市隐其熙攘。然外狼异动,垂涎而候,华夏腹背芒刺。幸龙魂不死,风雨岿然。有猛士无畏而镇之,钟公逆抵汉,率众与之战。天下闻讯,星夜驰援,诸路物资不绝,白衣斗士络绎。益营雷火二神山于旬日,四海莫不叹服。军民勠力,医患同心,友邦不吝,倾其所诚。居月余,疫尽驱。时再览江城,东湖水满,樱芳竞绽,黄鹤骞翼,云映千帆。呜呼!吾有国士,举世无双!邪魔猖狂,孰以伏降!惟望我中华少年,深感家国之恩,长树高远之志。期立身于天地,助华夏以荣昌。
    这则语段又扩充了一些内容,加上了疫情的起因和蔓延的缘由,因为一般当我们提及某事时,其起因多是必不可少的。其次,对疫情结束后的武汉美景做一描述渲染,突出人之喜乐,与疫情发生时冷寂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富表现力。最后,再由叙述转向议论,以望华夏之青年后辈,以家国为己任,树立高远志向,创造一番成就。
    人言“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我们定然不能机械地给文章贴上优或劣的标签。也许更有人会说,不就是网络上的一段话吗,何必如此较真。诚然,信息时代,缀小文以自娱无可厚非,但作为民族语言文字的学习者和传播者,我们必须深入其中,探寻其微妙的奥秘。于相近似的语境、语义之中,尝试去把握其不同的表达效果,敏锐的语言也就随之而生。中华民族的语文世界浩如烟海,每字每词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对其精准地认识,也体现出我们对本民族语言文字的高度重视。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认清语文本来之面目,成为其真正的欣赏者和创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