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听别人推荐了《活出生命的意义》,刚好有时间,赶紧开始阅读。
首先吸引我的是作者的经历,一段悲惨黑暗却最终闪耀光芒的经历。
百度上是这样介绍他的:
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治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
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仍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驾照。一直到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
他并不是当年集中营里被编号为119104的待决囚徒,而是让人的可能性得以扩大的圣者。
再读这一段集中营的经历,即使是旁观者,也可以明显感觉到人性的扭曲和黑暗,感到了施虐者的无情与残暴,尽管作者并没有刻意煽情,只是冷静地叙说一段往事。
想一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这些施暴者,简直是残暴无比,以摧残他人为乐,毫无人性,冷酷至极。
不由得想起了最近在看的《东史郎日记》,作者东史郎虽然是良知未泯的日本公民,有着基本的是非观,可是他的日记中流露出来的侵略思想也非常可怕,让正常的中国人难以理解。
略举一例:
东史郎在父亲重病的情况下远征中国,临行前,他的母亲来看望他,非常冷静地说:“这是一次千金难买的出征,你高高兴兴地去吧!如果不幸被支那兵抓住的话,你就剖腹自杀!因为我有三个儿子,死你一个没关系。”
东史郎的母亲能说出这样冷酷无情的话,简直让我诧异。而东史郎表现出来的兴高采烈也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他说:“母亲的话让我多么高兴。我觉得我的母亲特别伟大。没有比这时更知道母亲的伟大的了。于是,我在心中坚定地发誓——我要欣然赴死!”
对于死亡,对于亲情,对于所谓的“爱国”,他和他的母亲表现出来的是和秉承儒家思想的中国人迥乎不同的一种观念,不以错为耻,反而觉得光荣。而且对于侵略,他的观点是这样的:
我们的使命正在这里,不是日本进攻支那,而是要让支那人希望日本人对他们有用。
一个侵略别人的人能说出如此堂而皇之的话,把侵略当着理所当然的事,甚至当做造福别国的事,真是不可思议。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此言不差!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