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游戏课程化—读《游戏课程化一种课程新模式》有感

  如何理解游戏课程化——读《游戏课程化——一种课程新模式》有感
 
  南朗镇石门幼儿园/李斌姣
 
  美国的教育家杜威讲过:教育最大的问题是把学科当成教育的中心,事实上学科不应该是教育的中心,儿童才是教育的中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故此,幼儿园教育越来越珍视游戏的价值。
 
  但是,什么样的游戏是有价值的,是能够促进幼儿发展的呢?听完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王振宇教授的“游戏课程化——一种课程新模式”的讲座,眼前豁然开朗。让儿童学会游戏,这是幼儿教育基本价值。会游戏的孩子会操作、会同理,了解想法和感受,会合作、与同伴一起完成游戏任务,会发现,会创造,会自愈这六会。不仅是在幼儿园里面完成游戏课程基本要求,同样也是幼儿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以后,能够顺利的适应小学环境,接受小学教育。通常话来说就是幼小衔接一个最重要的心理基础和品质。也就是说能够把游戏发展成游戏课程化的是最有价值的,幼儿在其中有无限发展的可能。
 
  游戏课程化是指:从幼儿的游戏出发,及时的把握幼儿学习的生长点,通过老师和幼儿的共同活动,引导和构建新的游戏。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的过程,我们称之游戏课程化。也就是说游戏课程不是一个单独的游戏,也不是一个单独的课程。它实际上是一个游戏再到游戏的游戏长链。这一链构成了游戏的课程化。我们把这个过程变成一个公式,就是PtoP,也就是PlaytoPlay的意思。游戏课程化由P1到P2,到P3,直到Pn,而且这P1-Pn之间是有连接的。倘若幼儿园开展大量游戏,但游戏与游戏之间没有连接,这不是一个链。是一堆游戏,这不是游戏课程化。以个人对游戏课程化的理解,以下两个游戏案例均属于游戏课程化。
 
  积木区的睿睿、若若等小朋友连续几天都在用围合的方法,搭着他们的家(其实就是一座四面封闭,高80cm的围墙),搭完之后就躺在里边惬意的休息了。为什么连续几天了,孩子们的游戏都没有新的进展呢?于是老师慢慢地在旁边蹲下来看了看,问道:“你们家的房子有几间房呀,都有些什么家具呀?”经启发,接下来,几个孩子搭得不再是空旷墙壁的房子,逐渐多了有格局的房间、舒适的餐厅、温暖的小床,甚至能坐上去的马桶。后来,简单的房子变成了有家庭影院、有游泳池、有儿童乐园的大别墅。最后,这个大别墅,还有了要买票才能入场看的演唱会。整个活动持续半个月,产生了八个游戏。这八个有连接的游戏构成了这一个课程的内容。在课程构成的过程当中,涉及到了科学的、艺术的、社会的、语言的、数学的等等问题。
 
  又如,石磨区的豆渣忽然有一天被幼儿关注了,几个孩子讨论着它的味道难闻、样子恶心等,教师告诉他们这豆渣可以做成美味的食物,激发了孩子们对探索“豆渣美食”的兴趣,孩子们争着抢着把豆渣带回家制作不同美食进行分享,孩子们从而认识了各种“豆渣美食”,有豆渣煎饼、炸豆渣丸子、豆渣面包等等。可是几天后,孩子们不满足,决定要自己在班里制作豆渣美食,随之,经过投票决定,从制作“鸡蛋葱油豆渣饼”开始,教师和孩子们共同准备好各种材料后,“小厨房工作坊”开张了。第一天,“鸡蛋葱油豆渣饼”不成功,几个孩子找到了原因,是因为步骤图中水的比例多了。第二天,几个孩子重新调整水的比例,结果比第一天成功,但效果也不是很理想。第三天,经再次进行调整,“鸡蛋葱油豆渣饼”煎得非常成功,孩子们非常自豪!同样,这一系列有连接的游戏内容,构成了一个课程内容,它包含了多个领域,例如科学、健康、语言、数学、社会等等都有。
 
  游戏课程化就是跟随着儿童的游戏,在游戏中发现教育的生长点,这个生长点也可能出现在团体游戏中,一个集体游戏中,也可能出现在一个个别的游戏中,总而言之让游戏一直有趣延续下去就是游戏课程化。游戏课程化的起点是游戏,终点依然是游戏,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追求着儿童关注点,追随儿童兴趣,追随儿童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帮助他们把游戏延续下去,这就是游戏课程化。也许我们现在做不到Pn,但可以做到P1,P2,这也是突破,只要找对方法,就不怕游戏延续不下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