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如何提高阅读能力

  初中生如何提高阅读能力
 
  □市第五中学曾彦
 
  七年级新生刚进入中学,参加第一次语文测验,很多学生语文阅读题做不完,时间不够,答出来的要点也与正确答案相差甚远。对此,学生纠结、家长疑虑,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究其原因,大致如下。
 
  对陌生或冗长的文段,有心理障碍。有的学生一看到写景抒情散文就怕,阅历不够,理解确实有困难;文章篇幅长,急躁的学生在没有读完文章的情况下慌乱答题,答非所问亦是自然。学语文,其实更需要耐心。
 
  学生在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生阅读面窄,没有定期、定时阅读。且不说一目十行的技巧,单就快速阅读领悟文段主旨的能力,就很欠缺。很多学生一见到大篇目的阅读文段,就会害怕,不敢动笔,在犹犹豫豫中答题,时间就溜走了,最后卷面呈现出没有完成的状态。
 
  缺乏有效阅读的训练。有的学生平时也阅读,但中学语文试卷文段很长,试卷信息容量大,学生很少进行规范阅读的训练,尤其是缺少在单位时间内的有效文段训练,泛泛阅读和有目的阅读答题是不一样的。
 
  学生缺乏正确的答题方法。对不同的文体,不会采用配套专用的语言进行答题。对需要记忆、需要进行专题训练、考点频率高的题型,要重点、多次训练,让学生在答题中培养语感,琢磨出答题技巧。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要耐心系统地讲解各种文段阅读的知识点。对于篇幅很长的文段,教师应要求学生带着文段下面的问题反复通读。等学生的训练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学生们自己会找到进步的感觉,这时候教师再提出更高的要求,阅读大量的名著。师生可以同读一本书,并写读书笔记,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训练,读出精华,写出感悟。教师还可以安排课堂时间,让学生分小组交流阅读成果,并将其作品推荐到报纸、杂志上发表。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喜欢阅读,阅读能力也会逐渐提高。
 
  一种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需要大量的训练来支撑。阅读,训练,积累,反思,再训练,到达一定程度后,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提高了,写作能力也增强了。阅读是一扇通向教育的大门,打开它,走进去,你就会享受成功的喜悦。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