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力量

  沟通的力量
 
  文/彩虹老师
 
  翻阅六年级毕业班同学所写的一封信时,我看到了小峰的文字:“不知您是否记得之前我找您谈心。其实,当您在课上让我回答自己是否幸福时,我真想说不幸福!”
 
  我怎么会忘记那次谈话呢?这是我第一次和孩子聊天超过一个小时,也是第一次听到孩子在电话那头声泪俱下。
 
  事情的起因是孩子们要训练一篇真题作文——《幸福就是这么简单》。课堂上,孩子们分享了自己觉得幸福的点点滴滴,小峰也不例外。听着孩子们讲述自己的故事,真的觉得孩子们很幸福。课堂指导结束,静待孩子们提交自己的作品。
 
  我等来了孩子们的文章,也等来了小峰的电话:“彩虹,我可以不写自己觉得幸福吗?因为我觉得自己一点也不幸福。”听到小峰这样说,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孩子在逗我,因为课堂上他对自己的幸福侃侃而谈:我觉得很幸福,因为父母给我提供了优渥的物质生活,想买什么买什么,想吃什么吃什么;我还可以经常和小伙伴儿一起玩耍……
 
  “课堂上你列举了不少你觉得幸福的事,现在怎么又说自己不幸福了呢?”在我看来,孩子不用面对生活的重压,不用操心琐碎的事情,自由自在,除了“学习”,应是无忧无虑,为何会觉得不幸福呢?
 
  这一问,恰似开了小峰心中的闸,生活中的苦闷自他口中奔腾而出,而这些苦闷最终落实到“我觉得父母都不理解我”。接下来的半个小时,我听到了小峰和父母相处的“易燃易爆炸”,我听到了他只能和朋友“抱团取暖”……中间的数次嚎啕大哭,让我只能静静地等待他平复心情。
 
  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孩子说父母不理解他们了。同学A说他感觉他爸妈有点虐待他,连饭都不让他吃饱;同学B说他感觉他的父母太“功利”了,为了让他尽全力冲刺升学,居然强迫他停止学习绘画;同学C说他感觉他的父母太独断专横了,随时都要没收他的平板……他们还说,每当自己反抗时,父母都会说“我是为你好”!
 
  听着孩子们的抱怨,我是有点哭笑不得的,因为我从家长处获得的信息并非如此:家长们总是为了孩子的现在与未来操着无穷无尽的心,可很多时候孩子不能理解这份苦心。A同学的妈妈和我聊天时曾无意间聊到过担心孩子的体重,怕孩子的体重继续增长会有损健康,孩子又不喜欢运动,所以只能尽量控制孩子的饮食;B同学的妈妈说想让孩子进一所好的中学,可是孩子的成绩有点不稳定,所以决定这一年好好冲刺,先把绘画放一放,等升上中学再让孩子继续学习;C同学的妈妈说孩子不够自律,拿到平板就想玩,好几次上网课不认真,所以只能规定玩平板的时间,不能放任孩子玩下去……
 
  明明是同一件事,但父母和孩子释放出来的信息却有天壤之别。至此,可以看出很多孩子和父母觉得对方不能理解自己的原因——缺少直接的沟通。父母们总是涸思干虑,心怀爱意尽力做对孩子好的事情。可并非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当时感受到父母如此行为背后的深意,若能把心中的思虑讲给孩子们听,孩子会更容易接受吧!遇到一些事情,孩子们会比较抗拒,若能把抗拒的原因说给父母听,比大吵大闹更有说服力吧!写作时我们总是在说“要用具体的描写代替概括的词语”,沟通也是如此啊!“我是为你好”“我不做”这样的句子就是写作中概括的表达,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具体的原因阐述出来——“好在哪里”“不做的原因”,这样沟通才不会显得干巴巴。
 
  小峰的这封信后面是这样写的:“当我回忆之前想与家人交谈而被拒绝时,我的泪从眼缝中挤出,喉咙也十分哽,可与您的交谈让我感觉像在受到致命打击时幸免于难。您的反应和安慰,让我无法仅用‘感谢’来表达。”
 
  只是聊聊天,就能让孩子心存感谢,更遑提为孩子无私付出的父母了。“等你们长大就知道了”这句话太苦涩了,好好沟通,让他们现在就知道!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