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圈、解、批、议”,课前预习五步法

  4月30日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如何才能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互动中?课前的预习很重要。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学习内容的重难点,感知新知识,找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听课的针对性。作为语文教学,先学什么?怎样学?如何才能让展示课中学生们精彩纷呈的交流分享?又如何能做到让学生面对任意一篇阅读材料都能轻松自如地读懂、读通、读透彻?经过多年的实践,不断地在课堂中反复的研究,最后我探索出了“一读、二圈、三解、四批、五议”五步课前预习教学法,和老师们分享实践后,效果甚好。
 
  一读,即采取多种形式读课文,读通、读透、读懂;
 
  读永远是语文课的魂。语文课离开了读,也就丢掉了语文的魂,更是就缺少了语文味。一篇文章拿来,要想理解其意思,领悟其精神,必然离不开读。读(此处是指初读),可以分多种形式,可以是朗读,默读,小声读,轻声读等等。遇到读不通的地方,一定要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为止。
 
  二圈,即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语、自然段的顺序或者自认为的疑点、重点等;
 
  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培养学生养成边读边画的好习惯。当拿起书本在读书时,习惯性的拿起铅笔进行圈画。一是要圈出文中的自然段,便于梳理文章的脉络;二是要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语,然后给课后的的生字组词;三是对于自己在读书或圈画中遇到的不懂、不理解的词语、句子等做上记号。
 
  三解,即理解;
 
  此环节分三类:一是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理解词语的方法可以借助查词典、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或请教老师、同学等);二是理解文中自然段的意思(抓中心句、用简洁语言概括等):有的课文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可以抓住每个段落的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课文,必须是自己读懂以后用简单的话语概括自然段的意思。三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串联自然段的意思、抓住课题理解等等):有的课文可以从课题入手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课文一课可以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像串糖葫芦一样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还有的课文可以通过抓住作者的感情线索,捕捉关键词串联感情法理解文章的内容。
 
  四批,即读课文后的理解、感悟、体会在书中做好批注;
 
  批注可以是针对课文某一句话、某一个词或一段话用最简单的话语写出自己的感受,一般一篇课文阅读后至少要在文中1——2处自己感受最深刻或者是自己最感动的地方或者是最打动自己内心的地方留有自己的批注痕迹。如:《花的勇气》一课,学生在预习时发现第二自然段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于是可以在这一段旁边批注:藏在草下面的花颜色样子可真是多;或者批注:这么美丽的花却藏在草下面,多遗憾……不同的读有不同的感受。用最简单的话写下自己的感受,批注自己对教材的理解。
 
  五议,即交流、评议;
 
  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和学习伙伴交流分享以上四步的理解,或者交流探讨自己的学习困惑,也可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学习收获、收集的与文本内容有关的资料……
 
  课前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读、圈、解、批、议”五步课前预习法,为的是让学生形成这样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是阅读语文文本内容如此,以后阅读任意书籍均可引用此方法,受益终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