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指导不能贴标签

  5月13日
 
  今天听了两节二年级的语文课。《大象的耳朵》同课异构。我不是对这两节课进行评议,而是听了这两节课后,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大象的耳朵》一文是围绕大象的“耳朵”展开的童话故事。首先直接写出大象耳朵的特征,引出小兔子、小羊等动物说大象耳朵有毛病的对话;接着写大象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后及后果;最后写大象的想法再次改变后及结果,并且明白了“人家是人家,我是我”,告诉人们要正确看待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要盲目改变自己的道理。
 
  片段一:
 
  师出示两个句子:小兔子说:“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大象说:“我生来就是这样的啊。”
 
  老师这样指导学生朗读小兔子的话:小兔子看到大象的耳朵耷拉着,他是怎么想的?请你读出小兔子疑问的语气。接着就让学生连麦互动读这句话,当一个学生读的不理想后,老师强调:这句话有一个问号,一定要读出疑问的语气,你们再读一读。
 
  接下来指导学生朗读大象的话:听了小兔子的问话,大象是怎么回答的?一学生起来读大象的话。此时老师在大象的话旁边出示一个提示语:不以为然。然后老师也把大象的这句话读了一遍,说:同学们,当小兔子对大象的耳朵有疑惑时,大象不以为然的说“我生来就是这样的啊”。要读出大象这种不以为然的语气,谁来读出大象的这种不以为然……
 
  片段二:
 
  师出示句子: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怎么才能让耳朵竖起来呢?
 
  指导朗读:不安时什么意思?请你们读出大象的怀疑、信以为真的语气。然后让学生自由读,找学生连麦读等。
 
  片段三:
 
  师出示句子:可是,大象的耳朵眼儿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里面跳舞,吵得他又头痛,又心烦。
 
  老师让学生把这句话读一遍,然后在这句话旁边出示提示语:重读“经常、头痛、心烦”,读出大象把耳朵撑起来后的痛苦难受之情。接下来就让学生根据提示语自己读这句话。
 
  以上三个片段一个共同点是老师注重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问题在于,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要领没把握好,朗读指导技巧欠缺,纯技术型指导,让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过于功利化、程式化,所以,学生的朗读效果可想而知了。
 
  比如:小兔子说:“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大象说:“我生来就是这样的啊。”学生读后,不能直接让学生读出小兔子疑问的语气。而是抓住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咦”和句后的问号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学生自由朗读这句话后,理解“咦”是很惊讶、很奇怪、很好奇的意思,然后弄明白问号的作用,就是有疑惑、有疑问、有问题要问。这个时候,再引导学生说出,此时的小兔子面对大象的耳朵很奇怪、有疑问,就忍不住问大象,如果你是小兔子会怎么问呢?试着问一问。这样,就把这句话的疑问的语气在学生试着问一问中读出来了,在学生读的时候,老师进一步深入指导:听了她的朗读,你觉得她读出小兔子的奇怪的语气了吗?你是不是也想很好奇的问一问大象?你来试试?相信,此时的学生朗读小兔子的话都会读出好奇、疑问的语气。
 
  要让学生读出大象的不以为然更不能贴标签,先引导学生读大象的话,抓住“生来”一次理解,然后说说大象听了小兔子的话后的态度:不觉得耳朵耷拉着很奇怪,已经习以为常了。再让学生读或老师范读,告诉学生:大象的不足为奇就应该这样语调平稳、慢条斯理的读。再让学生试着读给身边的爸爸妈妈听,连麦读给同学听。老师及时点拨、引导、鼓励,读出大象的不以为然。
 
  总之,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不是贴标签,在于老师自身对于朗读技巧的把握,老师对教材的解读、对关键词句的理解、对朗读指导情境预设等等,结合实际教学,指导学生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指导朗读要水到渠成,润物细无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