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线网络主播的教学日记(第一辑)

    
    1、自学的力量
    疫情导致学校不能如期开学,但面临学习任务,需要学生停课不停学。聪明人该做的,一定是“化被动为主动”,在这个看似“暂停”的时间点,拼命积累、让自己“升值”。现在就是你补的补充完善自己的最佳时机——在这段时间新掌握的知识、技能,可能就在不经意间就让你获得深造或就业竞争力。
    其实对于大学生来说,停课不停学意味着提升自学能力开展问题解决并与教师有效互动的最好时机——不要已经学了十几年,还是没有老师讲课就啥也不会学的水平,其实根本不配作为真正大学生(就这么残酷的说法,自学能力是大学生最需要培养的能力,其实中小学阶段就应该培养了……)端木工作室带学生,一定有很多文献端木都没看过,一定有软件端木也没用过,但是先交给本科生自学解决,然后教老师教其他同学——正是这种方法运用的挑战,才让很多受得了、肯行动的弟子能够成为同辈佼佼者。
    端木每学期的物理化学都会选一章或几节不教不讲,指定内容发开放式学案最多提供几个微课视频,然后时候到了只管答疑,看看大家自学过程中有疑难就提出来我再解决。所以本学期的物理化学(2)继续实施,不过调整顺序,在疫情未结束在家自学期间,先行布置自学任务“表面物理化学”(虽然在教材上靠后,但和上学期的热力学关系紧密,且与电化学、化学动力学相对独立),将引导思考的学案、电子版教材和学习指导书、课件都发在群文件里。要注意:自学的东西也纳入考试大纲,上学期已经这么做了,并非不讲就不学!开学后需要递交自学学案的电子文档,自学过程中可以自行寻找教学视频观看,也可以依据电子书进行阅读和笔记,在学案电子文档空白处打字回答相应的引导问题(但是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毕竟教材上是官方学术语言,照抄一遍不算真懂)或手绘思维导图和公式粘贴或应用mathtype打公式或直接拷贝电子书上的公式!另外推荐几本物理化学参考书电子版供大家自学。更关键的是,不懂的,在你通过阅读、查询、联系先修课程知识后,还是不懂,你可以问,向我提问。你不问,难道就是懂了?不懂,为什么不问?
    新学期又要给化学师范生开“微格教学技能”课了,决定以该课程在网络CCTALK先行直播(预约地址点击左下角链接),并辅以超星学习通备用(最近有不稳定)。下周五3-4节课开播。不过仍然是一直以来的态度:单纯谈教学技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深厚学科知识为基础,深入理解大学专业课和化学史哲才能进步。网络直播先把教学技能的一些注意要点讲了,期间需要学生在家用CS制作教学片段微课作为作业形式上交,然后等学生到校后直接上台训练并在智能教室录课考核。
    “教育研究方法”课程在超星课程平台开辟网络课程,先提供自学文献,还是以线下课为主。如果开学时间太迟,也考虑用CCTALK开网络直播课。
    其实寒假期间已经面向中学生网络直播教学了,如果有手写板就更好了便于应用我的思路,基于设计的全新思维导图,图文并茂逐级展开,将所有知识点打散糅合构建属于自己的思想,着实费力费时。……作为技术控,网络直播对我来说已经驾轻就熟——毕竟去年已经给教师在线讲了好几次了。网络直播还是关掉了摄像头,不然每天不出门头发没理胡子不剃还是没法见人,不过忍不住地手舞足蹈习惯动作,忍不住的经典口头禅。
    网络直播还是习惯用自己的屏幕显示,因为调用各种网络资源、视频动画、论文更加方便,讲课不只是用ppt。
    网络直播得时刻提醒自己去看学生反馈,希望能看到一些反应——因为不像自己在课堂讲台上,学生的表情小动作尽在眼底,眼神里透露出有什么小心思我了然于胸。不过还好不会看到一些不想学习的同学的冷漠惫懒眼神——因为看着就没劲,打击我讲课积极性。
    网络直播明明只对个电脑和麦克风,但是我仍然大嗓门,似乎前面坐着还是那些听到我讲课声音心里就砰砰跳的百来学生……
    2、学不学,你说了算!
    当各位老师的网课纷纷粉墨登场,不管是网络直播还是线上指导,不管用什么平台,不管嗓门大还是声音甜美,不管你的课件有多炫,不管你的网速有多快视频有多流畅,不管你讲什么惊心动魄或引人入胜的主题,不管你提供了多少海量、丰富或实用的资源……最关键的是,学生学不学?有没有讲究学习方法?有没有用心自觉学?
    其实学习,不一定需要听老师讲课,不一定看网络直播或录播,不一定向自己学校的老师学……学习,有很多种方式,关键是你想学,随时随地随你……
    3、反复修改的课件
    把周五的网络直播课课件又拿出来修改再上传到CCTALK的文件管理里覆盖——不算去年修改之前的几番改动,这已经是这一周以来的第五次修改了,总是试图把一些体现我思想的观念以及积累丰富素材案例按照某种逻辑理顺咯,而不只是堆砌在课件里面。网络直播课的关键仍然不是平台和工具本身,也不是所谓的怎么教的技巧问题——而是教什么——这些东西可能是课程之外的教材上没有的。大学教学最忌讳的就是把教材里东西拿来照本宣科,最有用的其实是在教师的学科视野里、科研经历里、学习经验里、思维逻辑里——虽然有些东西会让学生觉得离他们很远,但是等他们纷纷走上工作岗位或科研深造中,方能回过头来体会到课堂用心教学内容的价值所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其实教师让学生最终记住的,并不是教学内容本身,我们教学,也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东西。教育的目的和结果,一定是做人、思想方法、态度……包括我对待一门课的态度和处理的方法。
    4、这学期的三门课
    新学期三门课号称“三分归元气”,截然不同风格、特点:物理化学是代表纯粹的理科思维和学科知识,是化学师范生专业发展的学科基础,是内功;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是融合学科和教学的“独孤九剑”——是招式;而教育研究方法则是整个偏向教育的文科套路课程,注重另一种思维,是轻功……作为教师最希望有人把自己的东西全部学走,最遗憾的事情是有的学生毕业了什么都没学到就走了……
    今晚6点,最先的一门网络直播课,教育研究方法,不止限于教你写论文,而是教你如何系统化追寻教育教学中的证据去发现问题,引发深入的探索!
    5、对研究方法课的教学思考
    本学期第一次网络直播(其实上学期已经直播过好几回了)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收敛了点不敢多侃,但是还是侃了不少——毕竟绪论课,不关注知识和技能本身,而更加关注情感态度和思维导向。教学对象大多没怎么看过文献——只有充分的文献阅读经历才能感受到方法的魅力,感受的设计的重要性,所以千叮咛万嘱咐——前两周一定要看文献读论文,这是入门必然要经受的。今年的课有几点是新增加强调:(1)对于搞科学的人来说,对一个学科应有大图景或整体认识——基本研究对象、基本研究问题、典型思维方式、典型分析方法、典型应用以及和世界以及其他学科的联系。有了大图景,就会发现,很多旁枝末节的概念也是直接联系着这些大图景,或者是在考虑联系的时候就发现有的概念是其他概念的基础。从而就此识别核心概念,在此基础上整理出来一个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习任何学科,都应该追求这种宏大的图景!(2)能出去参加会议或去别的学校交流,既可以见识到一个领域的牛人又可以见识到各种前沿报道,开拓视野,知道世界这么大,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去年在北师大开会,我指点给两名弟子说“看,那是华人世界第一位科学教育教授”“这是中国化学教育界目前的掌舵人”“这是陈悦学姐的导师魏教授,今年陈悦跟着他发了篇国际顶级的科学教育学术期刊论文”,弟子们崇拜、羡慕……有何不可呢?这也是学术的价值和魅力啊!(3)去年在东大开会见识到学习科学研究中心除了用脑电和眼动技术外,还有其他的自然科学方法渗透到教育研究,例如生物科学与医药工程学院的顾院长讲座,化学出身的长江学者讲用化学方法检测体液成分来寻求儿童情绪的表征证据,并以此来开发依托于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的仪器,可以作为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工具。在他讲座里提及的面部表情分析工具,ppt一闪而过,印象还不够深刻,但是在两个月后北师大的科学素养提升论坛上,看到台湾地区的邱美虹教授介绍将面部表情分析的工具用于科学学习研究,不禁大开眼界——关键邱教授60多岁了还在不断尝试新东西,感慨万分——走出去,看世界,但是如果你只局限在学校的课堂和教材、校内和校外的几场或许很重要的考试,那么只能说——OUT了。(4)作为师范生,为什么要学研究方法——我在课件里提及,不是为了忙考研也不是为了发论文,训练思维、学习做事、收获经历和拓展视野才是更重要的。不仅要学教育研究方法,对于理科教师,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和相应的工具也要学。我以南师附中去年的科学盒子活动为例——看看人家初三升高一时候做的这些事情、看过的文献、运用的方法、思考的这些问题、投入地做的这些非应试事情、展现出那么多数据和基于数据的分析(见最后三张图),作为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不该向他们学习吗?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但是教师如果甘愿比学生落后,那么这种心态何以为师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