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学习手工制作:巧制香包 祈盼春归

  巧制香包祈盼春归
 
  福安市溪北洋新区第一小学
 
  执教老师:张丽平
 
  一、 主题生成
 
  新型冠状病毒从春节开始,至今依然未完全控制,我们除了居家抗疫,做好防护措施以外。在“停课不停学”时期,我们还可以让自己动起来,制作香包,为一线抗疫人员祈福。
 
  二、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香包及其蕴含的习俗文化。
 
  2.通过学习香包的制作,体会劳动的快乐。激发学生动手创造的兴趣。
 
  3.为一线抗疫人员祈福,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感。
 
  三、活动重点
 
  通过学习,了解香包文化及其制作,体会劳动的快乐。
 
  四、 活动难点
 
  激发学生动手创造的兴趣,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感。
 
  五、 活动过程
 
  (一) 香包文化直播间
 
  香包最早称容臭,但它又有香袋、香囊、香缨、佩帏之称。今人则称荷包、耍货子、绌绌。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当时的香料是辟芷、秋兰。在明朝仍有容臭的称呼。中国传统的香囊多用绸布制成,内装雄黄、熏草、艾叶等香料。“榴花角黎斗时新,今日谁家酒不樽。堪笑江湖阻风客,却随蒿叶上珠门。”这首古诗是描述当时人们欢度端午佳节的种种习俗。端午节前后,人们除了吃棕子、插艾叶以外,还要给孩子们带上香囊,用它来求吉祈福,驱恶避邪。
 
  祛邪祈福,是香包文化的永久主题。而隐喻象征、托物言志则是香包的鲜明艺术特色。如庆阳香包的图案和造型非常考究,具有丰富的意蕴:老虎狮子象征勇猛威武,祛除邪恶保平安;猫和蝴蝶戏牡丹组合图案,喻意老年生活富有情趣;以憨态十足的娃娃为主体,周围环绕蝙蝠、桃子组图,盼望孩子健康平安。香包刺绣图案众多,每种图案都有着不一样的寓意,但都寄托着人们心灵深处的美好诉求。
 
  现代,香包是承载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在人际交注、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寄情寓志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送一个香包,传递一份友情,捎去一份好心情,表达一番美好的祝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取向。
 
  (二) 制作流程
 
  准备材料:三张彩色折纸、一个中国结
 
  1. 将彩色折纸呈长方形式对折,并在对角折一个小的三角形。
 
  2. 两边对准中间线折,将完整角的一端对准小三角形,折成一个大三角形。
 
  3.两边都折成大三角形,并将大三角形藏到小三角形里,最后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将平行四边形沿中间线对折一下放开,小的两个角对准中间线折成一个正方形的样子,按压一下放开。做三个这样的平行四边形。
 
  5.A、将另外两个三角形折纸的角穿插到中间蓝色三角形里。
 
  B、将蓝色三角形的一个角穿到紫色三角形中,另一个穿到橙色三角形里。
 
  C、拆开中国结,并将中国结的绳子穿过折纸。
 
  D、按原先的方法,将剩下的两个角互相穿插到对方的中间。
 
  6.最后将彩线穿过流苏并打一个结,好看的粽形香包就完成了。
 
  (三) 一起行动吧
 
  小朋友们,香包里还可以加一些香料,如雄黄、朱砂、熏草、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等。不同的香料有不一样的效用。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香包的样式也随着历史的迁移而有所变化,有粽形香包、方形香包、菱形香包等。香包的材质也有所不同,古代都以布为主,现在易可用纸代替。
 
  现在我们国家的医护人员不仅有在国内一线抗疫的,也有一些远赴国外,帮助他们一起抗疫。香包既有驱邪避灾的含义,也有祈福纳吉之意。小朋友们在这特殊期间,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正在一线抗疫的人员加油。望这场疫情快点过去,一切回归正常。待到春暖花开时,我们一起共赏人间繁华。
 
  完整制作视频
 
  (四) 活动评比
 
  1.制作创意香包,可拍摄制作过程或拍照上传班级群。
 
  2.教师根据作品的外观、创意、完成度,选出最好的五个作品,做好投票统计表发班级群进行投票。选出班级“手工小达人。
 
  六、扩展延伸
 
  作为一名小学生,在这特殊时期,除了为一线抗疫人员祈福加油以外。转动自己的脑袋瓜想想,自己还可以做些什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