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君老师的推荐下,看了这一部科幻电视剧。当我们一看到这个电视剧标题,马上就会想到纪伯伦的一首小诗。
《你的孩子》
文|纪伯伦
你的孩子不属于你
他们是生命的渴望
是生命自己的儿女
经由你生与你相伴
却有自己独立的轨迹
给他们爱而不是你的意志
孩子有自己的见地
给他一个栖身的家
不要把他的精神关闭
他们的灵魂属于明日世界
你无从闯入梦中寻访也将被拒
……
话说回来,这部剧由五个故事组成,分别是《妈妈的遥控器》、《猫的孩子》、《茉莉的最后一天》、《巧艺和孔雀的交易》和《必须过动》。
每个故事中都有一个被考试压迫、被妈妈的爱禁锢的孩子。整部剧虽然是在描述家庭关系,但是借助科幻放大了矛盾点,让人充满了恐惧和压抑,我都是在白天看,晚上看的话,会感觉有点诡异。然而这样的不真实感却又总能让人在剧中看到现实的影子,这才是这部剧的魅力所在。比如剧中经常出现的台词:
“妈妈是为你好。”
“你现在恨我没关系,你将来会感谢我的。”
“只有妈妈会一直在你身边。”
“要是没有生你们,我现在也是个教授,为什么我放着教授不做,在这里受你的气?”
“妈妈吃过的苦,绝对不会让你再承受第二遍。”
“你要是选错了路,人生就白费了。”
这些话是不是很耳熟?我们的妈妈跟我们说过,然后我们这一代人当了妈妈,还在说给自己的小孩听。
正如剧中的孔雀对巧艺的妈妈所说,妈妈其实是很可怜的,不记得给自己买礼物,不记得自己的生活,全是家庭和孩子。我们为什么把自己变得这样可怜又可悲呢?对现实的不满足,导致自己把愿望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压力过大,为妈妈牺牲自己的梦想或者生命,悲剧轮回。
妈妈们难道没有其他活法吗?肯定是有的。注意力不该全放在孩子的学习上,孩子也是一个完整的人,我们应该允许他有学习以外的爱好。他如果恰好爱学习,那也应该是为他自己而学,并不是为了我们的面子。
剧中的孩子其实都是深爱着妈妈的。
《妈妈的遥控器》中,小伟因为深爱妈妈,所以慢慢接受了被遥控器控制的命运,变成来了妈妈想要的样子,哪怕最后一刻也没有逃走。
《猫的孩子》中,阿衍因为深爱妈妈,所以哪怕自己做不到优秀,为了妈妈也要不惜一切代价考满级分,即使是以自己去虐猫被人辱骂、被捕去劳教为代价。
《茉莉的最后一天》中茉莉因为深爱妈妈,所以为了妈妈的“面子”,放弃了自己深爱的写作,变成了妈妈眼中最乖巧懂事的女儿,最后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茉莉常让我想起《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作者林奕含,她们一样的乖巧漂亮,出身高知家庭,不被父母理解。
《巧艺和孔雀的交易》中,巧艺因为深爱妈妈,所以听话地按照妈妈给的路走下去,她明白爸爸妈妈的辛苦,甘愿跟孔雀做交换让家人的生活恢复,哪怕最后自己变得面目全非。
《必须过动》中若娃因为深爱妈妈,所以就算回去面临着销毁,也要回到妈妈身边,也要为了妈妈的金质勋章和高级住宅努力,她明明可以有其他选择的。最后一次,她抱着妈妈,可怜地祈求从妈妈那里获得一点点怜悯,她问:妈妈,你爱我吗?
可是,妈妈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站起身,抱着若娃的头问:你爱妈妈吗?
若娃说:我爱啊。
妈妈说:那就够了。
妈妈最后还是送若娃去销毁了。即使这样,若娃还是说,妈妈,我爱你啊。
若娃的爱,让自私的妈妈无颜面对。
曾经有人说,其实孩子们爱母亲一点也不比母亲爱孩子少,偏激地说,我可以这辈子没有老公,没有孩子,但我永远有我妈妈,我妈在我心中的比重比我在她心中的比重说不定要多。
联想我自己,我很多时候觉得嘻嘻爱我们不比我们爱他更少。他总是会原谅我们作为新手爸妈犯的养育问题,他也总是毫无保留全心全意地爱着我们。我凶他,他会说,对不起妈妈,我错了。爸爸臭骂他,他大哭后,还是很快就原谅爸爸又跟爸爸一起玩了。
亲子关系是一辈子难以说清难以解开的结。或许,真如那句话所说:父母这一辈子都在等孩子说“谢谢你”,而孩子这一辈子都在等父母说“对不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