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期间,我带孩子们遨游汉字王国

  抗疫期间,我带孩子们遨游汉字王国
 
  作者|杞娜娜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44小学教师
 
  编辑|梅语文 来源:梅语文
 
  2020年的寒假,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打破了庚子新年的祥和喜悦,为了有效地抵抗疫情,城市封闭,交通管制,师生返校相聚的日子没有了确切的时间,只能宅在家里学习。为提高学生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根据语文学科特点,我结合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布置了形式多样的作业,引导学生抗击疫情,在实践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单元概况
 
  本组教材围绕着“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分为《汉字真有趣》、《我爱你,汉字》两大板块,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演变过程,感受汉字的趣味和文化,同时培养学生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课堂实录片段
 
  (一)疫情中的常见错别字
 
  瘟疫无情人有情。各种媒体铺天盖地的疫情报道,让我们知道科学家们废寝忘食地研究病理,寻求规律;医疗队争分夺秒地抢救病人,捍卫生命。在赞美前线人员的同时似乎出现了另一种声音,把热度分散到了某些不负责任的媒体上。有细心网友指出某媒体在报道时出现低级错误,主持人把“新冠(guān)病毒”念成“新冠(guàn)病毒”……虽然只是一个读音的错误,但一传十十传百,如果不及时纠正,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教育契机就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当前疫情就是最好的课本,于是我借此契机结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你,汉字》中“寻找身边的错别字”这一板块,设计了《防疫新闻常见错字》手抄报的作业。并出示了由于用字不精准,一些谐音字引发的笑话(《枇杷和琵琶》)和平时学校周边广告牌上的错别字(“衣衣”不舍、韭菜“抄”鸡蛋……),又列举了这次疫情报道中老师发现的错别字,如“接触传播,指病源体通过媒介物直接或间接传播。”一句中“病源体”应为“病原体”,又如“患者肺部双侧少量积液,胸膜黏连。”一句中“黏连”应为“粘连”……
 
  原来新闻报道中也有这么多用错的字呀,这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和家长一起当起了“啄木鸟”。一个个火眼金睛,短短一天时间,就找到了近期防疫报道中的近100个常见“害虫”,比如“九省通衢”被写成了“九省通渠”,肺炎“爆发”被写成"暴发”,对“防控工作不力”的干部予以免职,被写成“防控工作不利”,还有“攻坚克难”被写成“攻艰克难”……真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教学反思
 
  看着一张张图文并茂的《防疫新闻常见错字》手抄报,一张张错字表,我发现这样新颖的作业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查阅、整理、积累中感受到了我国语言的表达艺术,由此激发起学生规范使用汉字的意识。在第二天群内的分享交流中,我发现部分同学没有搞清楚错误的原因,因为祖国文字博大精深,每个字都有自己独特的意思,单独来看某一个字,不结合词语、结合语境,是不能称为错别字的。
 
  (二)汉字的趣味活动
 
  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着中华文化,在她漫长的演变过程中,有着无数的动人故事。不论是谜语、故事,还是谐音、形声字……,一个个妙趣横生。首先我和学生一起认真阅读本单元的“阅读材料”,并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这五份材料分别从哪几个方面说明汉字的有趣?为什么说汉字是有趣的?(2)除了书中所提到的五种有趣的汉字现象外,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汉字现象?(3)阅读后,请和爸爸妈妈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记录你觉得最有趣的部分。
 
  最后我设计了“有趣的汉字分享会”,学生作业图文并茂,精彩纷呈,有“有趣的字谜”,“汉字的演变过程”,“谐音歇后语”,“对联”,“形声字的来历”等等,学生参与和分享的积极性很高,完全被汉字的魅力所吸引。
 
  教学反思
 
  由于我开始就和学生一起预设了研究的方向,所以他们按照制定的计划去搜集资料也能很轻松地完成,并通过搜集、整理、分享感受到汉字的趣味,我想如果是现场分享效果会更直观。
 
  (三)我的姓氏调查研究
 
  从小到大,我们曾无数次写下自己的姓氏。寥寥几笔,看似只是一个简单的中文符号,却承载着中国五千年来的文明缩影。结合本单元《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调查研究》这一综合性学习板块,周五的网络课堂,我和大家一起学习了研究报告的结构(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和研究结论)并梳理出研究自己姓氏的调查方向。最后我分享了自己“杞”姓的起源,分布地,有趣的成语故事《杞人忧天》,以及杞氏名人杞梁——孟姜女哭长城的男主角!同学们也对自己的姓氏,产生了研究的欲望。
 
  于是,周末我们班就开展了“关于姓氏的调查研究”活动,要求学生通过网上查阅、调查访问等多种途径,用思维导图的形式,从自己姓氏的起源、姓氏的名人、姓氏的字体演变、姓氏的家训等不同方面介绍自己的姓氏。
 
  周一的网络课堂上,同学们一个个迫不及待地发表自己的收获,有的说:“我知道了我的朱姓,是从曹姓里分离的。在历史上,朱姓曾经建立过两个王朝,除了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另一个则是五代十国时期朱温建立的后梁。”有的说:“我姓王,是中国第一大姓,人口最多,也有许多名人,我们才学过王维的古诗《鸟鸣涧》。”还有的同学说:“我姓柏,源自古代对柏树的图腾,还有姓牛、马,龙的,都是从图腾而来的姓氏。”……一个小时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大家意犹未尽。
 
  教学反思
 
  这一次通过亲手绘制百家姓的综合性活动,学生基本了解了研究报告的写作方式和怎样搜集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进行完善,为撰写研究报告奠定了基础。他们从中体会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也深深地认识到:无论是赵钱孙李,还是周吴郑王,咱们都是大中华,五百年前是一家!
 
  在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认真制订活动计划,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不仅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而且受到了情感熏陶。汉字凝聚着中国人的智慧,横竖撇捺有乾坤,一点一画成文章。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继续探究汉字的相关问题,把自己本单元的作业编辑成册,总结本单元学习的成果。
 
  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我深深地认识到:面对目前全民网课、居家学习的特殊时期,教师要有强烈的“活”资源意识,树立“大语文”观,真正践行广义学习,把灾难变成教材,花样作业抗疫情,让不幸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
 
  作者简介
 
  杞娜娜,湖北省十堰市东风44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本科学历,十堰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遵循“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全心全意为孩子服务,注重从兴趣入手,根据孩子们的不同特点,琢磨出多种适合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教学方法,推崇语文素养和能力的综合培养,凭借积累的经验和不断探索,使学生乐学、爱学。德育论文、教育随笔多篇获省、市级一等奖,每年均有作品入选省、市级刊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