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浒传》里的诗歌艺术

  浅谈《水浒传》里的诗歌艺术
 
  在我国古典文学艺术遗产中,以诗歌创作最为丰富。三千年来我国诗坛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诚然,我国封建时代士大夫文人的诗歌创作里有不少真切地同情劳动人民并有力地鞭鞑荒淫贪暴的贪官污吏的诗篇,但称得上是直抒胸臆,描写人民对地主豪绅官府的反抗斗争的作品却是非常非常的少!然而,在《水浒传》的各章回里有不少诗歌却做到了这一点。金圣叹在《水浒传》评点中对这部古典名著作了若干点评:“此书每每横插诗歌,如五里亭里,瓦官寺前,黄泥岗上,鸳鸯楼下,皆妙不可言。”这个评语就是很中肯的。《水浒传》里的诗歌,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书中情节的气氛,加强了对书中人物思想性格的刻划,使这部英雄史诗增添了艺术光彩。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的写照,压抑的呼喊
 
  《水浒传》诗歌思想内容的一个重要特色是深刻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黑暗社会的反叛心声。请看,《水浒传》书一开篇就引用邵尧夫的诗:“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草木百年新雨露,本书万里旧江山。”作者通过凭借这首感叹五代残唐天下干戈不息的诗,来衬托反映我国古代广大人民对“云开复见天”的和平安乐生活的希望。可是,在贪官污吏、豪绅恶霸的奴役压迫之下,人民被压抑得透不出气来,“抬举高俅毬气力,全凭手脚会当权”,多么形象生动地概括描写了在当时的黑暗统治下,朝中权力全被那班靠阴损“手脚”谋取功名的贪官和污吏所掌握,结果只能“只为衣冠无义侠,遂令草泽见英雄”,人民揭竿而起就源于朝廷官府里没有义侠之人,因此在民间就产生了侠义英雄!《水浒传》以这样的霹雳诗句,尖锐地揭露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也道出了此书的核心之所在。
 
  当然,最有名的还当是《水浒传》作者通过白日鼠白胜在黄泥岗上所唱的那首歌谣:“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为当时社会中贫富的两极分化这极端悬殊的生活作了非常深刻鲜明的注脚。这首诗,是发自被压抑下的广大底层劳动人民内心的呼喊,是和着无数贫苦人民血泪写就的诗篇!这不仅是智截生辰纲的前奏,更是集中而又概括地表现出了旧中国人民革命前夜的典型环境。
 
  二、多样的生活,彰显的品质
 
  《水浒传》作者虽然是把自己作为文人所写的诗歌熔铸在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中去,但在书中特定人物所吟唱的诗歌,都是与他们身份高度吻合的,极好的反映了社会上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的真实面貌。
 
  1.英雄颂歌
 
  《水浒传》里所写的英雄好汉,不论是笔写或口咏的诗歌,无不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作者把鲜明的人物形象、丰满的思想感情,熔铸到这些英雄好汉所写所唱的诗篇中去;而这些诗歌也有助于表现特定人物的思想性格。如豹子头林冲无辜受尽各种折磨,刺配沧州,雪夜投奔梁山前,想起自己在京师做教头的生活和如今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境况,在他的题壁诗“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江湖驰誉望,京国显英雄”,“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他日若得志,威镇泰山东。”里所唱的,是完全符合原本想报效君王、有文有武并拥有家国情怀的,曾做过太尉府禁军教头的林冲身分的,它们深刻而恰当地表现了他那“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满腔悲愤和期待有朝一日“威镇泰山东”的愿望。无独有偶,当宋江刺配江州,趁酒兴在浔阳楼上写下的《西江月》有同样暂时了这种情怀:“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纹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以及他的七言绝句:“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些看似“酒醉出真言”的荒唐诗词,也正是符合了在上梁山前受尽种种迫害的宋江这个起义首领的性格,和他那从心腔深处发出的战斗愿望和压抑不住的满腔宏大抱负。
 
  2.民间忠歌
 
  在梁山泊的一百单八将中,不少人本是来自市井民间各色百姓。他们原本就不是什么文人雅士,不懂得什么吟诗作赋。但在作者的安排下,梁山泊“大老粗”好汉们的口头诗,都是有着极其鲜明的战斗含义的。如当官府派遣的“捕盗”巡检何涛来到蓼儿洼捕人时,短命二郎阮小五这样唱道:“打鱼一世蓼儿洼,不种青苗不种麻。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活阎罗阮小七这样唱道:“老爷生长石碣村,禀性生来要杀人。先斩何涛巡检首,京师献与赵王君。”这两首诗表现了在上梁山前的阮氏兄弟对酷吏赃官的反抗情绪,但他们对于君王仍然抱着某些幻想,但到了梁山后,经过农民革命起义烈火的洗礼之后,他们都相当深刻地认识到了“抚谕招安未十全”,而且在“黑旋风扯诏谤徽宗”的同时,“活阎罗倒船偷御酒”,他们不但是反了赃官,也开始反对皇帝了,彻彻底底的走上了一条坚定的道路,人物的个性也呼之欲出了!
 
  显然,这些歌儿,既没有封建贵族诗人无病呻吟的情调儿,也没有封建市井民间庸俗低级的东西。它们以那么粗犷、简朴、自然的诗歌语言,发出了那个时代被压迫劳动人民的战斗声音!
 
  3.人物赞歌
 
  《水浒传》还以极其精炼的诗句,对小说所描写的一些主要英雄人物的高尚品质及其战斗行为,作了画龙点睛的描写:“刀笔敢欺肖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这是对于既能挥弄刀笔,又能团结江湖众好汉的梁山泊农民起义英雄及时雨宋江的颂赞,“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心”、“谈笑鬼神皆丧胆,指挥豪杰尽倾心”,这是对神机妙算的梁山泊军师智多星吴用的颂赞;“禅仗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笑挥禅仗,战天下英雄好汉;怒掣戒刀,砍世上逆子谗臣”,这是对敢于反抗强暴、见义勇为的花和尚鲁智深高尚品质的礼赞;“打翻拽象拖牛汉,搠倒擒龙捉虎人”、“双拳起处云雷吼,飞脚来时风雨惊”,这是对爱打抱不平、盖世英勇的义士行者武松的颂赞;“力如牛猛坚如铁,撼地摇天黑旋风”、“留得李逵双斧在,世间直气尚能伸”,这是对梁山泊闯将黑旋风李逵的戆直、勇猛的赞歌……。作者以朴实有力的笔力,对梁山泊英雄们的功绩和道德品质,作了热情的赞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水浒传》里所塑造的一幅幅生动逼真的高大英雄画像的风采,增添了这部波澜壮阔的英雄好汉斗争生活图案的色泽,使人们更强烈地从中感受到了农民起义英雄人物的吸引力。这些诗歌有着何等的英雄气魄啊!英雄的人民,歌唱的是英雄的诗篇,只有这样洋溢着革命感情的诗句,才能深刻地描写出我国古代英雄的品质和他们的崇高的思想感情。
 
  三、精炼的语言,贴切的表现
 
  以准确、生动、形象化的精炼语言,有力地表现作品的主题,这是《水浒传》诗歌的另一特色。“农夫背上添心号,渔夫舟中插义旗!”这多么生动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参加起义斗争的景象:那成千成万破衣百结的贫苦农民,如今披上了胸前、背上作符号字样的号衣,并成了农民起义军的战士,那千万艘渔船都飘扬着起义的旗帜!又如:“撞破天罗归水浒,掀开地网上梁山。”也是多么生动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怎样冲破“天罗”“地网”般的黑暗环境,坚决地参加革命起义斗争!这些诗句,是那么清新刚健、开朗明快!这里找不到无味的咏叹和晦涩难懂的东西。这些诗显然不是停止于一般表面的描绘和颂赞,而是通过某些特定现象看到生活本质,看到了起义本身所固有的巨大意义!《水浒传》里的诗歌既不是附加到小说中去的,也不是为炫耀作者诗歌创作才能而写的,而是在故事情节发展到需要用诗来表达的时候才应情而生的。《水浒传》里的一些诗歌是为展开作品人物故事情节的描写服务的。如鲁智深从五台山下来时听到挑酒人唱的“九里山前做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顺风吹动乌江水,好似虞姬别霸王。”这是一个被严寒封锁的凄冷冬天,当花和尚鲁智深从五台山上庙里走下来时,他满心渴望能喝到酒,忽地,看到远远有个挑酒担子的汉子出现,酒桶盖着,手里拿着酒髓,若隐若现,唱着这么一支歌。这支歌是借挑酒汉子唱的,听的对象是鲁智深。这里借一个牧童在九里山前战场上拾得旧刀枪,唱出率江东子弟推翻暴秦的农民起义英雄首领项羽的事迹,并通过“虞姬别霸王”时的豪饮不歇的情境,唱出了渴望斗争、渴望饮酒的鲁智深心境。这样的歌,对于此时此地人物故事情书的展开,是很贴切的。
 
  诗是时代的声音。从《水浒传》里,我们清楚地听到了古代人民向统治阶级反抗斗争的声音。这些诗歌,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反映心声之歌,它们洋溢着澎湃的激情,俨如暴风骤雨、惊雷闪电似的感染着我们,给人以振奋人心的力量。读着这些诗歌,使人们感受到了我国古代人民生活斗争的脉搏。我们珍爱《水浒传》这部小说,也珍爱这些动人的诗篇!
 
  作者简介:本作品选自《写作(中旬)》2016年第12期,作者张国静、刘望舒。本片文章从多角度对《水浒传》中的诗歌进行分析,得出了“不附于文,而又融于文”的观点,阐述了书中诗歌的“恰到好处”,给人以无限的思考空间和阅读欲望。摘录者苏开,陕西西安人,西安市第三中学语文教师,碑林区教学新秀,长于文言文及古诗词教学。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