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画面感,文本解读新抓手

  捕捉画面感,文本解读新抓手
 
  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教研室周雅梅
 
  对于一篇篇不同的文章,我们语文教师要努力创设文本解读的新方法,增加文本的丰富性和饱满性。唐朝王维的诗歌,历代评论家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美妙的文字能转换成充满温情的图片。我们也可借鉴运用,在教学中灵活处理,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
 
  比如琦君《春酒》,里面全部都是无处不在的画面感。母亲在酿造春酒,小琦君在偷着喝八宝酒,乡亲们在喝会酒,成年后的琦君在美国泡制春酒。这些画面,线索是春酒,所有的指向都是母亲,挥之不去的是思念、乡愁。我看过一篇获奖课堂实录,那名教师就采取了这种方式,用三幅组图串联起零散的文字,中间画出了一个心形,里面写着思念二字。这种文本解读的方式看似发散,实则巧妙,准确掌握了散文教学的核心。
 
  人教版的《安塞腰鼓》,也有许多的画面,这些画面形式不同,各有侧重。有强大的背景渲染,有远距离的场景描写,有近距离的具体写照,还有后生的特写画面。仿佛电影的蒙太奇镜头,渐渐地拉近,渐渐地放大,让观众可以慢慢地欣赏,捕捉镜头中的变化。这些画面奇妙地组合起来,传递着安塞腰鼓那种张扬的生命活力,挥发着黄土地上澎湃的情感。
 
  几年前,我曾观摩过汉中市龙岗学校张美宁老师的《台阶》一课,她采取的就是图片拍抓的方式。从那一副图中,让学生找出具体的语段,我看到()的父亲形象。这是一篇小说,画面感无处不在。台阶作为重要的象征物,反复出现。文中围绕父亲修筑台阶,有许多细腻的文字叙述。比如父亲坐在台阶上沉思,父亲望着人家的台阶发愣,父亲在台阶上摔倒,父亲积攒钱财的辛苦。以图画为抓手,让学生细读文本,避免分析带来的乏味和枯燥。
 
  画面感,需要教师精心研读教材,结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有价值的问题,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将文字语言转化为逼真的画面,增加文本解读的深度。
 
  捕捉画面感,不但要从文本中寻找,还应该进行有机的组合,而且还要教师善于激活、诱导、启发,促使静态的画面衍变为动态的画面,短暂的画面衍变为持续时间较长的画面,让情感共鸣的时间不断延伸,让思维运行的时间延伸。
 
  比如,东北作家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一文,作者列举了大量东北丰富的物产、各种美景,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地理学习,展开想象的翅膀,从头脑中勾勒描绘出新的画面。如肥沃的黑土地上面,还有那些物产,是作者没有提及到的。如东北著名的几条河流,里面的各种鱼类。东北的几座大山里,有很多的动物。同时,为了提升学生的感悟里,还可以穿插背景资料,东北沦丧,日寇横行,在这片土地还有什么画面。学生结合历史常识,知道日寇在东北所犯下的各种暴行,杀戮放火,抢夺欺凌,血流成河,其行为劣迹斑斑,罄竹难书。通过这些方式,学生的头脑里就建立起丰富的形象,充分体会到文字背后的情感。
 
  作者简介:
 
  周雅梅,陕西省第六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现为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2011年11月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基础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汉中市教学能手、汉中市第三批学科带头人、汉中市教研工作先进个人。2017年被汉中市委宣传部、汉中市文广局等四部门评为“汉中市首届悦读之星”。“县级文学创作先进个人”、“县级先进教育工作者”。
 
  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研究,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促进区域教研方式优化和转型。加大语文教学教改的力度,提升学科教学质量。先后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语言文字报》《语文教学与研究》《陕西教育科研》《新班主任》《教师报》《汉中教育》等教育报刊及杂志发表市级以上教科研论文73篇,4件论文荣获市级基础教育成果奖。省市、国家获奖论文30篇。多篇论文在省市产生较强影响。参与省市级规划科研课题研究5个,主持市级课题1个。培养多名校、县、市级教学能手。60余篇散文、诗歌在省市级刊物发表。坚持网络写作,在新浪博客撰写文章2900篇。
 
  个人新浪博客:
 
  空空布衣——周雅梅http://blog.sina.com.cn/zym3352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