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感想——和段佳馨商榷一点

  前一段时间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马说》这篇古文,这篇文章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批判了愚昧无知的统治者不能重用人才、挖掘人才的行为。
 
  这篇文章中有一句话“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这句话的意思是“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的时候能吃完一石粮食”,这引起了两位同学的质疑,根据各朝代一石的重量(如下表)。
 
  战国——约为20斤
 
  秦朝——约为218斤
 
  汉代——约为120斤
 
  唐代——约为106斤
 
  宋代——约为194斤
 
  清朝——约为56斤
 
  民国——约为120斤
 
  按照唐朝一石的重量推理,千里马一天吃106斤的确可能性不大,但是,伯乐相马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春秋时期,在当时可能早有记载,而作者韩愈也许是按照记载中春秋时的度量衡一石20斤写的,而不一定是根据唐代当时的重量。在那个时期,最好的马莫过于汗血宝马,按马重量500kg算,每天可以吃自身体重2%的食物,算下来正好是20斤,资料显示,一匹成年汗血宝马的重量可达800kg,所以一匹千里马一天吃20斤也不足为过,纯种的汗血宝马据说在隋朝前后就已经在中原绝迹了,文中的千里马是否吃的更多已经无法考证,所以我认为千里马在吃的方面作者写的并没有问题。
 
  在行驶里程方面,文中的千里折合为500公里,这么远的路程,高铁还需要2个小时才能走完,而千里马的速度差不多是高铁的五分之一,就是说,马要一刻也不停地做匀速运动10个小时,才能行驶500公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行驶里程方面,我同意段佳馨的观点,就是作者为了突出此马比普通马跑得快,运用的一种夸张的写法罢了。比如说,“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都运用了夸张。
 
  无论怎么说,《马说》这篇文章讽刺了封建社会统治者埋没和摧残人才的行径,也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人才是国家进步的重要因素,即使在现代社会的今天,部分机构的内部还有着许多人才无法得到重用,而是重用那些仗着有钱贿赂上级的无为之士,有些管理者,正是受利益的驱使,才被蒙蔽了双眼。
 
  我认为作为管理者,绝不能因小利而动心,必须用长远的眼光和宏大的格局看事情,时时刻刻为国家大利益着想,应该像伯乐一样,会挖掘人才,更能找出人才的优点,并在某方面重用,这样我们的祖国才会变得更加繁荣昌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