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秋同行》周记讲评课

  子一很怕写周记,这次周记又没有交。
 
  周二晚自习,我问他原因,他支支吾吾,一脸窘迫的样子。
 
  “是不是不会写?”“嗯”他使劲点头,如释重负。
 
  “那我来教你。”“啊?”一脸不情愿的样子。
 
  “如果让你写一个地方的秋,你会选择哪里?”
 
  “万慈园吧。”万慈园是校园里的花园。
 
  “好,那在万慈园里你能看到哪些景物呢?”
 
  他想了一会,说:“有树。”
 
  “嗯,你抬头看树,会看到什么,低头看树下,又会看到什么,写下来就可以了,写作就是写话。”我接着问,“还能看到什么?”
 
  “一座亭子。”
 
  “好,你坐在亭中看看周围有哪些景色,也可以坐在亭子里想,把想到的内容写下来,这就是实写和虚写结合。”
 
  四十分钟左右,子一交上来周记如下:
 
  与秋同行
 
  子一
 
  我走在万慈园的道路上,感受到秋的气息。我知道秋的气味很好闻,是清爽的、是甘甜的、是不留痕迹的。
 
  我看见里面的树木石头都有着秋的痕迹,我知道秋的颜色它是黄色的,树叶因为被秋染上了老气横秋的黄色,所以才会落叶归根。我看见扫地的老爷爷把落叶扫到了一块,其中还有几片被秋天染到一半就被抛弃,因为失望,所以落下自己的叶子。
 
  子一周记
 
  树枝春天长出的嫩芽,因为秋天,所以变得光秃秃的。树干的树皮上也从春天的光滑多了好几道划痕,因为七年级调皮小孩而挂下的横杠。
 
  子一周记
 
  我继续深入进去,看见矗立在中央的小亭子上面有几片落叶,还有一些灰尘,应该还没有清扫,我随手拍了拍就坐下去。抬头看见亭子,看见几只蜘蛛在织网,可能是被秋为难了吧,爬行的速度很快,可秋吹了阵风,就让蜘蛛网瞬间瓦解。让我想起小学学过的一篇课文,说的是国外一位王子被夺取王位后,呼朋唤友反攻了七次都没有成功。可当他第七次失败后,走到一座破庙,看到一只蜘蛛织了七次都没有成功,它第八次织网时却成功了,王子受到了启发,反攻的第八次就成功了。可我转念又想,秋应该不会这样为难蜘蛛吧。
 
  子一周记
 
  之后,我走到最后面,却发现后面的树叶没被清扫,还有几个人凑在一块说笑,这也是秋的乐趣,他们与秋同行,我也与秋同行。
 
  子一周记
 
  文章比我想象的要好,内容上写了秋天的颜色、秋天的树、亭子里的蜘蛛,文字里夹杂着联想,比如七年级孩子,学过的课文。但是顺序较乱,语言不够精炼。
 
  这篇周记就是很好的写作指导材料。于是本周周记展评课设计为:作文升格指导。
 
  上课一开始,我让子一读了自己的文章。他满脸通红,认为我是在让他出丑。于是,扭扭捏捏,磕磕巴巴读完后,我问班级同学,请指出这篇周记的一处优点和一处缺点。并让子一自选一位同学。
 
  从回答看,学生不知道如何评价。
 
  时机已到,我先肯定周记的内容是丰富的,但言之无序。
 
  我改了一下,大家看看:
 
  与秋同行(升格后)
 
  语文老师
 
  置身于深秋季节的万慈园中,轻轻地走进秋、走近秋。
 
  闭上眼,狠狠地吸一口气,再缓缓吐出。任一股清凉顺着鼻腔直至腹腔,脑海中自然地蹦出几个词——沁人心脾、甘甜如饴。再缓缓睁开眼,一片黄色蔓延开来,渐渐青黄、枯黄、深黄。忽地,想起老气横秋这个词,一直纳闷:老气,如何横秋,眼前我倏地懂了,敢把秋横在手里,那是老者的霸气,万物遇秋,无不俯首称臣,主动染黄!好一个“秋”啊!(借用子一写秋天的颜色,肯定了他对“老气横秋”的联想,同时我重新理解这个词,赋予秋以霸气老者形象,横扫万物。)
 
  沿着落叶缓缓向前,手扶处,一颗古树怒发冲冠,笔直地指向湛蓝的天空,仿佛在责问苍天,为何让我褪却衣裳,去迎接即将到来的凛冽寒冬。那光秃秃的枝干将蓝天肢解成一个个没有规则的图案,似乎是发泄着自己的情绪。(实写仰视所见树天相接之景,后句仿用鲁迅的《风筝》语句)
 
  难怪他不满,光滑的树皮上几道划痕,纵横交错,触目惊心!哦,想起来,春天他嫩叶满身时,意气风发,一群七年级的孩子忍不住,郑重刻下了喜爱的痕迹。当秋天褪去衣裳,那深深的伤痕与沧桑的枝干就这么裸露在深秋的寒风中,树下是纷飞的黄叶,和树枝回忆着春天的故事。(虚写联想之景,时间前后对比,凸显秋于树的伤害,设想落叶与树枝不愿分离的情景。)
 
  继续向前,一座亭子“翼然临于枯叶上”,是欧阳修笔下的醉翁亭吧?亭中赏秋,恐“乐亦无穷”了。扫去落叶,坐于亭中,任秋风亲近脸庞。一抬眼,亭角的几只蜘蛛正在结网,一副恐慌的样子,是被为难了吧?再不织好,可就要挨饿了!蛛网一次次被秋风吹破,蜘蛛一次次飞快地补起来,显然他知道这季节已无飞虫,难有收获。但仍旧守侯着,哪怕只有一丁点的希望。难怪小学课文中的王子遭遇七次失败,看了类似的一幕,重振信心,最终夺回了王位。(写秋天亭中蜘蛛的执着,并穿插课文的联想。让秋不再悲凉,满满正能量。)
 
  与秋同行,满目尽黄,那是自然的凄美;与秋同行,聆听树语,那是思念的壮美;与秋同行,凝视蛛网,那是追求的坚定美!(总结与秋同行的的三种美)
 
  与秋同行,一路甚美!(再次点题,点出美。)
 
  我一边读,一边谈自己的想法。虽然已是第四节课,全班屏息凝神,子一的眼睛也发光。大家都没有想到,同样的内容,经过有序地表达,竟然如此不同凡响。
 
  最后,大屏幕展示言之有序技巧。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