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记承天寺夜游》2篇

  月下,积水空明
 
  昆虫
 
  踏着凄寒的落叶,任秋风拂面,路道旁生长着微小青苔的石壁散发着细微而又奇怪的香味。已是农历十月十二日,一位面容镇定的士者向前缓缓地踱步。
 
  这便是苏东坡。很好的月光,令人诧异的月色,街道上的人仿佛是有什么避讳甚至畏惧的念头,寂寞,凄愁。也许是遥远的京城繁华热闹到达万人空巷的地步,才使得这个配青刺字的行者无人在意地来到承天寺。
 
  “张贤弟,张贤弟?不好意思打扰了!”“哪里,我也正寂寞的甚,权且入座,权且入座!”迎面一位同样憔悴而银丝略少的的士人,打着圆而深的揖,迈着缓稳的步伐,引苏轼来到寺庙内。
 
  “我说,您这庙该修修了。”
 
  “是该修修了。”
 
  打趣一番后,愁容随着月光涌上那位“张贤弟”的脸上。“东坡兄,这月,您看圆不圆?”“至十五,仍欠二日,尚缺。”苏轼用袖子抚了抚石台,坐了下来。
 
  张怀民看到苏轼毫无愁绪的表现,努力寻找苏轼脸上的丝毫愁容。尔后无奈的叹了口气,用手掩着嘴巴,佯装打了个呵欠。
 
  苏轼看张怀民哀叹,愈加爽朗的笑了。闲谈数句后,怀民逐渐携苏轼之袖踱到了院子里。
 
  月色如清澈的明胶,空明而又透彻。徜徉着婆娑树影的月亮,却如此的空明,如此的清澈见底。
 
  “怀民啊,你这院子回潮啦。”“哪有,梅雨季早过了。好了,上回说李定,他现在怎样了?这个孬瓜……”
 
  “你看,这月光多么的矜持,多么的高洁傲岸,正如驿外断桥的霜雪,覆在这个灰蒙蒙的世界上。”“是,对啊……那个你那句是怎么回事,怎么就打入牢狱了呢?”
 
  “兴许是清风作乱吧!‘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哈哈,哈哈!看看这竹柏的影子多像水中的藻荇啊。”
 
  望见苏轼热情地凝视着这个常见的景色,张怀民也若有所思地观望。二人静立了一会。”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啊!”张怀民哀叹道,但有了几分欣喜。“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苏轼抖了抖麻衣,用委婉的声音唱到。“为何吟如此晦气之诗词?这是王安石的劣作。”“你可别讥讽。千百年后,说不定王安石在近几个朝代的诗词创作方面还真能排个前十前八的呢。而我俩,说不定还进不去呢。”苏轼拍了拍张怀民的肩。
 
  “要进也是我进,”张怀民道,“像你这种人人皆知的‘敢称皇帝为吴儿’的人,九族都给你诛掉!”
 
  二人在月下,谈论着生平,探讨着往事;讲述着以往之苦,赞叹着对方的诗词。
 
  “月光如空明的积水,却施德于鄙人的破寺。那些追名逐利的人;那些卑鄙的人是懒得看的。”张怀民三分悲凉,七分悠闲地说道。
 
  “谁说看不到?他们那精明的老眼,是看不清这空明澄澈的月光的!”苏轼抚掌大笑道。
 
  月下孤零零的寺院仍然被深夜的寂静埋没着,仍在打更的声音中静默着,仍被空明澄澈的月光笼罩着。
 
  点评:学生改写古文多为翻译,此文不然,在叙述中穿插与此相关的诗句或情节,展示自己丰厚的文学积累,作文中有时秀一把肌肉也是必要的。中间对话饶有趣味,东坡的豁达,怀民的忧虑,一览无余。

 
 
  二
 
  《记承天寺夜游》改写
 
  千年老菌
 
  我解开衣服,准备就寝。随着外衣、中衣、里衣一件件被脱下,我身上的伤疤也逐渐暴露在空气中。看着身上一道道交错纵横的伤疤,我不由得哭笑一下,心里更是一片酸涩。
 
  今天是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了,距离那段我不愿回想起的牢狱之灾已经过去了四年零五个月。那一段被凌辱、折磨的日子渐渐涌上心头。
 
  我有些烦躁。忽然一抹月光闯进我的视线。我的目光在一刹那就被它们所吸引,多么纯洁、美好的月光啊!这美丽的景色瞬间抚平了我焦躁的心情。
 
  “果然,最后安慰我的还是你啊……”我看着月光入了神,喃喃道。说罢,我重新穿戴好衣服,那些伤疤一点一点被掩盖。嘴角不禁微微上扬,心中轻快了许多,脚步轻快的走出了房间。
 
  看着这如同薄纱一般的月光轻轻抚在地板上,柔柔的、细细的、软软的,它也不知不觉照进了我的心里。
 
  我突然想到,今夜如此美好可却无人与我一同欣赏,我心里不由地有些凄凉,不知怀民在干什么?怀民兄文采斐然,去年于我有同样的遭遇,如今只能屈身在寺庙中罢了,人生谁不是有起有浮,有喜有忧呢?
 
  于是我找到了张怀民。周围静悄悄的,冬日低寒的气温好像将世界冰冻住了一般,走在街上几乎看不见人,只有月光伴我左右,指引我方向。
 
  “怀民兄?”我抬手敲了敲张怀民的房门,轻声唤他。
 
  “唉!子瞻兄?”声音却从我身后传来。我停下了动作,转身,只见怀民正一袭棉衣,笑吟吟地看着我,
 
  “怀民兄这么晚了怎么还没有就寝啊?”我问。
 
  “那子瞻兄呢?”怀民反问。
 
  “哈哈哈”,我笑了几声。
 
  声音在寂静的院子里回响,震碎了叶片上的几粒水珠。
 
  “这月光如积水般空明澄澈,如何能安心入睡?”我答道。
 
  “彼此彼此啊!”怀民兄道。他停顿了一会又道:“不如子瞻兄与我在院中散步?”怀民提议道。
 
  “好啊!”我答道。
 
  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空明澄澈,里面还有竹柏的倒影,像极了藻荇交错其中。
 
  “此夜月光甚好,京师里那些老东西怕是无心欣赏这般美丽动人的明月啦!”怀民兄打趣道。
 
  “是啊!哪一晚无月光呢?哪一个地方没有竹柏呢?只是少了我们这些悠闲人士罢了!”我也学着他打趣道。
 
  “哈哈,知我者子瞻兄也!”怀民兄笑道。
 
  “彼此彼此!”我回答道。
 
  今夜月光似乎格外皎洁啊!
 
  点评:此文穿越时空,极为细腻地描绘一千多年前的月夜之景,颇有江湖风味。人物对话蕴含几多感慨,几多沧桑,一如那夜之月、那夜之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