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指导:写作的四个关键词

  同学们好,我是北雅中学的戴嘉琳老师。今天,我们一起来附庸风雅,闲聊风月,通过我很喜欢的一首现代诗和一个故事,来讲一讲关于写作的四个关键词:画面与留白,细节与悬念。希望由此对你们的个人写作产生一点点微妙的影响。
 
 
 
  教学设计
 
  1
 
  读《镜中》,品画面和留白
 
  我们首先来看一首诗,张枣的《镜中》,张枣是湖南长沙人,逝世了十年,《镜中》是他的成名作,来,和我一起读:
 
  诗人柏桦称“在用字的唯美上,我始终认为张枣是自现代诗诞生以来的绝对第一人,至今也无人匹敌。”这首诗读起来美吗?它美在哪里?
 
  有人说,诗歌是无法阐释、无法理解的。但在读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些画面和细节。这其中梅花落的画面,最让人难以忘怀!我们一起闭上眼睛,听一听《梅花落》这首乐曲,感受一下这是一种怎样的曲调?你的脑海中又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梅花落又称梅花三弄:梅花一弄断人肠梅花二弄费思量梅花三弄风波起云烟深处水茫茫。此曲主曲调反复三次,断断续续,如怨如诉,听来惹人伤感。
 
  听着乐曲,想着那句“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了下来”你的脑海中浮现的是怎样的画面?
 
  诗人并没有说一生中后悔的事是什么,也没说为何后悔,但你却想了这么多,这是一种什么手法呢?
 
  这就是留白,这种留白会比絮絮叨叨地说话更有力量感,能给人以天高地厚、海阔天空的艺术想象。不是因为你爱幻想,而是因为画面的呈现,像电影镜头一样唯美(梅花落满了南山),留白的艺术,言有尽而意无穷(一生中后悔的事)。
 
  但诗人也不是什么都没写,相反,写了很多画面。看诗的第三行: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
 
  她是谁呢?
 
  老师想起诗人戴望舒写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诗人希望遇到一个像丁香花一样,结着愁怨的“她”,如果把“她”换成“他”或者“它”还有没有之前的表达效果?
 
  很显然,诗歌作品中的“她”代表的是“美好的值得追求的东西”。在古典诗词中,闺怨诗就常常借用思妇、弃妇的形象来表达诗人自己仕途不顺,人生多舛的情感。诗中的“她”也可以指诗人自己。
 
  “羞涩。低下头,回答着皇帝”,突然出现了皇帝,将前面所有发生的事情拉到了古代。在现代,我们也能游泳到另外一条岸,爬一株梯子,但突然之间出现的“回答着皇帝”,马上将时间拉开了。和马尔克斯的小说《百年孤独》的开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接下来的句子更为古典——“一面镜子永远等候她”,当然,别忘了诗歌的名字是《镜中》,这里张枣诗歌中最具意象代表性的“镜子”出现了。他在《苹果树林》中写到:你无法达到镜面的另一边无法让两个对立的影子交际;他在《十月之水》中写道:因为月亮就是高高悬向南方的镜子。怎么理解镜子呢?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这句话:“魔镜魔镜,谁是世上最美丽的人。”镜子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扮演着一个奇怪的角色,它总与魔法、幻境相结合。镜子、月亮、水,它们共有的外在特征是平整、圆润和光洁,同时也因此而容易破损和残缺,在形象和色彩上往往呈现出某种虚幻的、非人间的美。川端康成《雪国》的开头,岛村在去雪国的火车上看到了斜对面座位上的叶子。映在车窗玻璃上的先是叶子的一只眼睛,在岛村看来,“单单映出星眸一点,恰恰显得格外迷人”。岛村本可毫无顾忌地直接观看,但却迷醉于映在车窗上的叶子的幻影。车窗就如镜子,让岛村对叶子有了幻觉般的感受,也由此奠定了叶子这个形象的基调——虚无缥缈、朦朦胧胧。
 
  通过镜中我们了解到画面与留白这两个关键词。
 
  张枣这首《镜中》虽然主题很明确,是“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了下来”无法释怀的追忆与悔恨。虽然到最后仍无法确定其悔恨的内容,但是“后悔”的主题已深入到每一幅画面,每一处留白中。正如李商隐的《锦瑟》,即使我们读到最后仍无法确知诗人想要传递的是怎样一种情思、心境,而伴随着那些唯美凄迷的画面,我们心头所剩只是那一抹淡淡的伤感与惘然。
 
  2
 
  读《一坛猪油》,品细节与悬念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篇短篇小说,迟子建的《一坛猪油》,迟子建是东北的著名作家:与其他女性作家细腻华丽的文风相比,她更擅长用朴实的笔法描绘了东北的那种干脆利落的生活。故事的梗概如下:
 
  上世纪50年代,“我”带着三个儿女,从乡下出发,跋涉投奔作为林业工人的丈夫老潘,同时小心翼翼地带着从屠夫霍大眼处卖屋所得的一坛猪油,漂亮的坛子险些引发旅店夫妻的矛盾,最后还是在路上碎了。与丈夫团聚后,“我”受猪油滋养喜添一子“蚂蚁”,他在成年后离家又回到了出生地苏联,寻找自己的爱情;而同时崔大林凭一枚绿宝石戒指娶得妻子也因之造成了婚姻悲剧。多年后,老潘去世,崔大林向“我”道出秘密:戒指是他当年从“我”那碎裂的猪油坛子中捡到私吞的,由此又牵引出霍大眼对“我”的一段情。
 
  故事里有一个屠夫,听说“我”要离开乡下去找丈夫,就提出自己杀猪屠宰需要拓展场地,想用一坛猪油交换“我”的两间小泥屋。于是故事就开始了,“我”提出要去看看猪油。于是有了一个精彩的细节:
 
  那是个雪青色的坛子,上着釉,亮闪闪的。先不说里面盛的东西,单说外表,我一眼就喜欢上了。我见过的坛子,不是紫檀色的就是姜黄色的,乌秃秃的,敦实耐用,但不受看。这只坛子呢,天生就带着股勾魂儿的劲儿,不仅颜色和光泽漂亮,身形也是美的。它有一尺来高,两拃来宽,肚子微微凸着,像是女人怀孕四五个月的样子。它的勒口是明黄色的,就像戴着个金项圈,喜气洋洋的。我还没看坛子里的猪油,就对霍大眼说,我乐意用它换房子。
 
  迟子建花了很多笔墨讲述这个雪青色坛子的色泽、形状,有多高、多宽,还给了一个比喻,像是女人怀孕四五个月的样子。
 
  猪油雪白雪白的,细腻极了,但我还是怕霍大眼把好油注在上面,下面凝结的却是油渣。我找来一截高粱秆,想探个虚实。我把高粱秆插进猪油的时候,霍大眼在一旁叹着气。我插得很慢,高粱秆进入得很顺畅,一直到底,些微阻碍都没有,说明这油是没杂质的。我抽出高粱秆来的时候,霍大眼说,这坛猪油是新炼的,用了两头猪上好的板油,他嘱咐我不能把猪油送给别人吃,谁想舀个一勺两勺也不行,一定要自己留着,因为这坛猪油他是专为我准备的。他说我若给了不相识的人吃,等于糟践了他的心意。我答应着,搬起这坛猪油出了院子。
 
  在这个细节里,“我”做了一个动作:用高粱秆去探猪油的底。这时候迟子建写屠夫霍大眼在一边叹气,觉得“我”小气,还要检查自己的猪油,感到伤心。之后写高粱秆进入顺畅,一直到底,说明猪油没有杂质。最后接了一句很重要的话,嘱咐“我”不要把猪油给别人,要留着自己吃。
 
  在这样一个细节之后,“我”就出发了。我们可以预料到,这样一坛猪油,终究是要被打破的。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小说中,如果出现一把枪,这把枪是要开枪的;如果出现一把刀,是要用来行凶的,这是一种伏笔,伏笔如果用不上,这就是一个不好的细节。
 
  我把猪油坛子放在了茶桌下面。一到火车要靠近站台时,就赶紧猫腰护着,怕它像老二一样被晃倒了。
 
  我怕猪油坛子被颠碎,就把它夹在腿间。我用胳膊抱着孩子,用腿勾着坛子,引起了别人的笑声。我白了他们一眼,他们就赶紧夸那只坛子好看。
 
  一个女人带着三个小孩去坐火车,已经很困难了,还带着一个猪油坛子。这时候“我”把坛子放在茶桌下面,一到车要靠站停的时候,就“赶紧猫腰护着”,前面写“我”第二个小孩在车晃的时候撞了头,在这里写,怕坛子也像小孩一样晃倒打碎,所以护着。这形成了一个强烈的悬念,这坛子会打碎吗?怎么碎的?要怎么办?
 
  没想到马被一块石头绊了一下,它一侧歪,我从马上掉了下来。我倒是没怎么伤着,就是胳膊肘和膝盖破了点儿皮,可是那个猪油坛子可怜见的,摔碎了。一想到坛子抱了一路,快到地方却出了事了,我哭了。心疼白花花的猪油,更心疼那个漂亮的坛子,早知如此,还不如把它留在老鸹岭客栈呢。崔大林见我哭,就安慰我,说是把坛子的碎瓷拨拉开,猪油还是能吃的。他把能盛油的东西都拿来了,闷罐,碗,一把一把地往里划拉猪油。这些器物满了后,我把老潘弟弟送的油纸伞打开,把余下的猪油收进伞里。好端端的猪油沾上了草,一些蚂蚁在里面钻来钻去,我那心啊,别提有多难过了!但我凡事能看得开,想着这个坛子太美了,所以命薄,碎就碎吧。
 
  这个坛子最后还是破了,路上遇到好人,让“我”骑马,但“我”摔下来后把坛子摔碎了,“我”非常难过,哭了,崔大林安慰我,崔大林拿其他东西把猪油捡起来,这是一个铺垫。
 
  最后她还是嫁给了崔大林,人家说程英是看上了崔大林家祖传的一只镶着绿宝石的金戒指。我们在婚礼上见到了新娘子手上戴的戒指。金戒指上果然镶着颗菱形的绿宝石,那宝石看一眼就让人忘不了,是那种没有一点儿杂质的透亮的绿,醉人的绿!我们这些女人拉着程英的手,个个看得“啧啧”叫,羡慕得不得了。有人说它值一栋好房子,有人说它值一车皮红松,有人说它值五匹好马,还有人说它值一千丈布。只要是我们能想得到的好东西,都被打上比方了。从那以后,我们见到的程英就是手指上戴着绿宝石戒指的样子。她握着粉笔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学生们都说那字被映得一闪一闪的。冬天时,她戒指上的那点儿绿看了让人动心,好像她的指尖上藏着春天。
 
  之后提到了崔大林的婚事,有个女教师看上了崔大林,不是看上了他的人,而是看上了他祖传的绿宝石金戒指,其中描写了这枚戒指,提到具体的色泽、大家的羡慕,女教师戴着去上课,“好像指尖上藏着春天”。
 
  最后作者通过人物崔大林揭晓了一个谜底。崔大林一直等到“我”的丈夫老潘去世后才讲出了真相,这个戒指是在当年猪油坛子打破后他捡到的,其实也就是霍大眼藏在猪油底下送给“我”的。
 
  谜底揭晓,我们再回头看前面所有的细节描写和伏笔悬念,作者极力写坛子多漂亮,我们可以看出霍大眼非常喜欢“我”,他用最漂亮的坛子装着他最好的猪油送给我,同时把祖传的戒指放在猪油里面,还叮嘱“我”要自己吃,不要给别人吃。我们再看最开始的细节,“我”最开始面对猪油坛子是什么样表现,嫌东嫌西,左看右看,最致命的细节是“我”还弄了高粱秆来探猪油坛子,回头想想这个情景,当时已惘然,从中可以看到真挚的感情和怀疑的对比。一个人如此真诚地对另一个人,但另一个人浑然不觉,甚至用这样的行为去伤他的心,但他有没有说什么?他也没再说什么。
 
  我这才明白,当年霍大眼为什么嘱咐我不要让别人吃那坛猪油,看来他要送我那只戒指,他暗中是喜欢我的。老潘的弟弟刚好从河源老家赶来奔丧,我就向他打听霍大眼的情况。他说,霍大眼得了脑溢血,死了六七年了!他活着时,一见老潘的弟弟,就向他打听,你哥哥嫂子来信了吗,他们在那里过得好吗?老潘的弟弟说,有一回他告诉霍大眼,说我生了一个儿子,叫蚂蚁,霍大眼说了句,比叫臭虫好啊,气呼呼地走了。霍大眼的老婆是个泼妇,两口子别扭了一生。霍大眼病危时,他老婆正在鞋店试一双黑皮鞋。别人唤她快回家,她不急不慌地对店主说,给我换双红鞋吧,他死了,我得避邪,省得老王八蛋的鬼魂回来缠我。
 
  文末有一个闲笔,霍大眼的老婆是个泼妇,霍大眼病危的时候,他的老婆在试鞋,别人找她回去,她还不慌不忙地要换一双红鞋,是为了在霍大眼死后好辟邪。这样一个和主题似乎没多少关系的细节,让整个故事具备了一种悲剧性。从这样一个细节可以看出,霍大眼过得不幸福,他喜欢的是“我”,他默默表达了自己的情意,但我却没有察觉。
 
  从上面讨论的这篇小说我们可以看出两个关键词,细节的运用和悬念的设置。
 
  最后,我们做一个总结,我们探讨了写作的四个关键词:画面与留白,细节与悬念,对每个写作者来说都非常重要。画面感和留白给人想象,因为写作有一种折叠之道,一个故事讲得有没有意思,很多时候取决于展现出来的画面和折起来的空白。细节应该理解为是文章的基石;悬念的设置,能抓人眼球,牵动人心,让读者注意力集中。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写作中多运用这四个技巧。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