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指导|怎样写好一件事:环境描写对事件叙述的作用

  我们常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环境是人物生活的“土壤”,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依据。好的环境描写可以为我们的文章“锦上添花”。在文章中穿插三言五句或点到而止的环境描写,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或映衬人物的性格、品格和形象,突出中心思想。
 
  环境描写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自然环境描写,人们通常把它叫做景物描写;另一种是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万物的描写,如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风雨雷电等自然景观的描写。自然环境描写一般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鲁迅《故乡》中的片段: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这一段的自然环境描写写出了深冬季节、阴晦的天气、沉寂、荒凉的故乡景象。衬托出“我”悲凉的心情,为全文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
 
  社会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所处时代、社会和生活环境的描写,包括城镇、农村、工厂、军营、机关、学校、商店等人物活动场所和地域风情、风俗习惯等社会风情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社会环境的描写应具有浓郁的地域风土特色。
 
  例如鲁迅《孔乙己》中的片段: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孔乙己》开头用了一段文字描写鲁镇酒店的格局,就属于社会环境描写,特别是两类顾客的衣着和喝酒方式的差别,为我们展现了孔乙己活动的舞台,注定下文中他不被人同情,而被冷漠社会吞噬的悲剧命运。
 
  环境描写在事件叙述中的作用
 
  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
 
  ①
 
  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揭示人物(事物)命运的社会原因。一般是放在文章的开头位置,例如《孔乙己》中鲁镇酒店格局的描写。
 
  ②
 
  渲染气氛
 
  为事件的发生渲染气氛,一般放在开头或者中间的位置。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的环境描写: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
 
  渲染了悲哀的气氛,衬托出人们悼念周总理的极其沉痛的心情。
 
  烘托人物心情
 
  ③
 
  烘托人物心情,像兴奋喜悦,忧愁感伤,沮丧,绝望等等,人物的心情不同,所描写出的景物也就不同。例如《社戏》“月夜乘船”中的一段描写: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
 
  这是一段乘船去看戏时的景物描写,从嗅觉、视觉、动觉等各个感官,来描绘一幅夏夜乘船图,烘托出刊社系的孩子们轻快、喜悦、憧憬、急切的心情,也表现出儿时朋友之间一种至真至纯的友情。
 
  ④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一般放在中间的位置。有时候,正是因为自然环境的因素,事件才会发生转机或其他的变化。例如:
 
  大约是半夜时分,先是一阵马嘶,随后,周围就响起了惊天动地的狼嚎声:“嗷——”,由远而近,大伙儿睡意全无,立刻从炕上跳下来,抓起武器,做好了随时搏斗的准备。
 
  ……狼群开始进攻了。听起来足足有上百只还多。嗷嗷的嚎叫着,很快就把小木屋围了起来。
 
  因为事件发生在“大约半夜时分”,自然环境往往需要通过听觉来表现,看了这段文字,不用说,读者也能想到下面将要发生人狼大战了。由此可见,自然环境的变化,会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有时会使事件节外生枝,衍生出许多故事。
 
  形成对比,突出主旨
 
  ⑤
 
  形成对比,突出主旨。一般在文中随时出现,位置不固定。例如《最后一课》开头作者写小弗朗士在上学的路上想逃学去玩,他眼睛周围的景物那么有诱惑力: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
 
  这在小弗朗士的眼中,一切都那么美好,和下文他知道发生的事件后的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⑥
 
  为事件的发生做铺垫
 
  为事件的发生做铺垫。事件的发生,有时候需要一些必要的铺垫,这样才会合情合理,否则就会使人感到很唐突,不自然。例如《竹篾》中的一段描写:
 
  “我背了书包,在桉树的浓荫下轻捷地走着。由于南方雨水频繁,树荫的通道长满了青青的苔藓。在道边上边,一不小心就摔个仰巴叉,于是我只好在窄窄的通道中间走了——但这不是我后来肇事的理由。
 
  接下来,我看见一位白发稀疏的老婆婆领着她的外孙在离我不到两丈远的地方蹒跚着前行……
 
  我终于将那根竹篾踩住了。于是,美妙活泼富有生命的竹篾一下绷直成一条僵僵的直线,与此同时,我听到那孩子哇的一声哭叫起来,我看见那根竹篾从他手里甩脱了,仿佛甩掉一个蛇。”
 
  作者先描写了南方雨后的地面,无疑那里的路又潮又滑,这就为下文“我”踩住孩子的竹篾而使他跌伤做了铺垫。
 
  在运用环境描写的时候要做到以下几点:
 
  目的明确——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
 
  具体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抓住特征——写出独具特色的景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