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枯”池记——景阳新村放生池有感

  放生“枯”池记
 
  ——景阳新村放生池有感
 
  市实验小学五(4)班张涵柯
 
 
 
  吾所居处,门前有小池,吾号之枯池。其冬封而夏漾,秋静而春明也。其池也方,其状也鉴,其光亦闪,其来也悠。盖其宋时所名,曰放生池也,官命所建也。其纯净素洁之池,何故号为枯?因吾才枯,少有文章,故号之其名也。
 
  其岸芳草翠树高木低枝环也。岸栏为白,出以家户之门,指以路,花草丛生也。绕其畔而建石路花坊,美以妆也。民常步于池边,观其景,赏池色也。
 
  民以命之放生池,而吾呼之枯池,何也?其水虽明,然不溉不汲;其鱼虽多,然不渔不网;其名虽曰放生,却无可放杂土养水物也。其岸树木丛生,美集于中,石置交错,而因余而得枯池之名也,虽冤而有其当也。
 
  夫池,清好者所喜之也。然此池狭小浅显,虽水蝇亦不足居;其水平无波澜,虽轻舟亦无可乘波而行;水幽脏莹绿,仅一二寸望不见底也。亦与外不相通,鱼不交往,与余之才学好似,故呼之“枯”亦可也。
 
  余之才学者,凡有学者皆胜之也。识人之人,无及吾之才学枯竭,又全乡之人,仅余之境遇与枯池似,故余可独称其池为枯池也。其池虽枯,然邻以击之石,回声以乐,故并无害也。
 
  祝其尘于世流,化为净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